赓续梦想——长沙县春华镇武塘村美丽宜居村庄建设见闻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0月15日讯 国庆假期,艳阳高照。小编和两位朋友驱车来到长沙县春华镇走走停停“随意游”,在武塘村村口,看到五六位村民顶着烈日在一片旱地上用砖头铺砌一陇一陇的“格子”,感到好奇,于是停下来询问。

  “欢迎你们来游玩。”一位面庞黝黑、身材高大的汉子直起身热情地与小编打招呼,“这是在修建一个标准化蔬菜基地,下次你过来,不仅可以看风景,还可以在这里亲手采摘蔬菜。”

  几位村民也喜气洋洋地说:“陈书记是上级派来的驻点干部,正带领我们搞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呐。”

  小编从媒体上得知,长沙市正在大力推进美丽宜居村庄建设,要打造示范样板,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小编还早已听说,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武塘村曾是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样板,为此还建造了一个武塘纪念亭。于是,小编不禁问道:“你们这里有个武塘纪念亭在哪里啊?”

  陈书记立马拍拍手上的泥土,走过来主动要为我们做“向导”,领着我们进村逛逛。于是我们一行边走边看,边看边聊。

  原来,陈书记名叫陈军,是长沙经开区管委会干部,来武塘村驻点不到半年。而眼前的武塘村,不仅百姓富足、风景优美,还流传着不少干部群众同心同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动人故事。

  守住一座丰碑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广大农村兴办农业生产合作社。原长沙县高山乡(现名为春华镇武塘村)作为全省农业合作化的重点,湖南省委派出了工作组在这里办点示范,1955年1月,高山乡武塘村初级农业合作社在省委工作组的指导下建立起来。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整改,武塘村初级农业合作社将中农占优势转变为贫农和下中农占优势,掀起了农业合作社建设高潮,成为周边地区的示范点。工作组总结经验,并上报中央,其撰写的《湖南省长沙县武塘农业生产合作社是怎样从中农占优势转变为贫农和下中农占优势的》这一经验材料很快作为典型上报到中央。毛主席看后,亲笔挥毫,为这篇经验材料写下一段按语《树立贫农和下中农的优势》,按语全长1729字, 是毛主席所写按语中最长的一篇。

  1969年,为纪念毛主席这篇按语,进一步激励全省干部群众发展农业的热情,省委决定在武塘村修建毛主席批示纪念亭。纪念亭由湖南大学土木系设计、承建,当地群众捐工,第二年建成。

  小编看到,历经几十年风雨沧桑,挺立在武塘村山牛角岭上的纪念亭琉璃金碧,翘角飞檐。亭中央,屹立一尊高大洁白的祁阳石巨碑,碑正面,是毛主席题写的“树立贫农和下中农的优势”一行遒劲酣畅的红色大字,碑的另一面则镌刻着毛主席对武塘典型材料批示的按语全文。亭两边是毛主席诗词长廊,如同亭的两翼,长廊橱窗里还陈列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登载着武塘村在农业合作化进程中村貌发生巨变、农业获得丰收消息的《人民日报》《湖南日报》等报纸。

  现在,这一建筑已经列入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当地历史传统教育基地、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和农村党员“两学一做”教育基地,吸引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站在亭中向四周眺望,只见青山绿水,屋舍俨然,捞刀河在山下蜿蜒流过。

  “这是我们武塘村一座标志性建筑,更是一座丰碑,它承载着一段我们国家在发展农业、建设农村、造福农民过程中的一段探索史,也讲述着我们武塘村的一段光荣史。”陈书记一边介绍,一边感叹道,“我常常在这里坐一坐,看一看,它给我工作的力量和方向,时时提醒我,建设美丽宜居村庄,广大的基层群众是参与者、受益者和评判者,我的工作要紧紧依靠他们。”

  继承一种精神

  在亭子下面的半山坡上,树立着崭新的“武塘村合兴组”标柱,旁边一块石碑上写着“辉煌起点——抛砖屋场”几个红色大字。

  怎么叫“抛砖屋场”?陈书记似乎猜透了小编的疑惑,又滔滔不绝介绍起“抛砖屋场”的来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作为湖南省委工作组在乡村的驻地,武塘村曾先后迎来了张平化、毛致用、华国锋、王震、陶铸、程潜、雷洁琼、胡愈之、周立波等领导。他们在这里居住、工作、劳动,张平化、程潜等在这里一住就是数年,连当地的细伢子(小孩子)与他们都很熟络。

  起初,所有的干部都是分住在社员家中,那时叫“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现在几位已经年过九十岁的老人,喜欢自豪地回忆那时的情景:华国锋和我们扮过禾,毛致用和我们插过田,张平化和我们铲草皮,王震和我们栽红薯……我们同搞劳动,同住土砖屋,同呷小菜饭。

  后来,来春华的干部越来越多,为方便下乡干部的工作和生活,不打扰村民,时任中共湖南省委第一书记的张平化提出在这里建一栋供工作组干部使用的住房。

  在建房过程中,张平化说:“我们建这栋房子,还是应该取个名字。”

  那时农村建房砌墙大都用土砖,墙砌一人多高后,下面的小工的把土砖一块一块抛上去,砌墙师傅站在墙上,一块一块接着砌。随行负责人杜修经眯着眼,望着这砌砖的一抛一接,一接一抛,觉得颇有意思,良久,他突然灵机一动:“书记,我们这屋,是不是就叫抛砖屋场?”

  “什么,抛砖屋场?”张平化正看着砌匠们那有规律、有节奏的动作入了神,一时还真没反应过来。突然,他大声称赞:“哇——好!抛砖屋场!”

  心有灵犀,他和杜修经几乎同声叫出:“抛砖屋场——抛砖引玉!”

  介绍到这里,陈书记领着小编三人穿过一条绿树成荫的柏油马路,来到“抛砖屋场”。原屋场为土砖结构,因年代久远、风吹雨打,已经倒塌,眼前的“抛砖屋场”是在原址上复建。9间房子一字横排,每个房间八九平方米,中间用一人高的半墙隔着,里间摆放床铺,外间陈放着办公桌椅。屋前是一口碧波荡漾的池塘。

  “组织派你来这里驻点,看来是寄予重托啊。”小编看着屋场简陋的场景,对陈书记说。

  陈书记点点头:“是啊,我常常感到任务既繁重又光荣。抛砖屋场是我们党当年践行群众路线的平台,密切联系群众的见证,我唯有把这种精神继承好、发扬好,才能够不负重托。”

  赓续一个梦想

  武塘村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如今总人口近9000人,面积20.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334亩。两座小型水库武塘水库和建庄水库镶嵌其中,不但是水产养殖基地,同时也成了城里人休闲旅游的乐园。

  看到我们兴致不小,陈书记开车带着我们沿着整洁的柏油马路到几个自然景观景点逛了一圈。蓝天白云之下,水光山色之中,村民们的小洋楼错落有致。房前房后,一些村民正在把原来的实心封闭围墙按照通透见绿的标准进行改建。好一派秀美、富庶的新农村景象。

  小编不禁赞叹:“真漂亮啊!”

  “我们是幸运的。”陈书记也显得有些激动,“我们的国家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奋斗,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广大农村从解决温饱,到实现小康,现在还要美起来。我们是站在上一辈人的肩膀上,实现和升华他们的梦想。”

  陈书记还介绍,武塘村为了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工作,专门召开了村民大会,制定了工作计划,总体来说,将根据市、县、镇的规划部署,结合武塘村的实际情况,从“生态美、村庄美、产业美、生活美、风尚美”五个方面协同推进。

  “我们武塘村有省城近郊的地理条件,有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有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有科技兴农的历史传统,加之这本身就是一项利民惠民工程,群众热情高、干劲足,我完全有信心、有决心完成上级交付的重任。”

  这时,找陈书记商量工作的村党总支书记褚国良也赶过来, 接过陈书记的话茬,补充说:“再加上上级部门强有力的指导和支持,我们武塘村一定要在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工作中‘抛砖引玉’,争取再次成为全县、全市和全省的样板。”

  他的话引得大家都欢快地笑起来。

  不知不觉将近半天时间过去了,小编三人告别两位书记和路边劳作的村民。

  回望武塘村,秋风送爽,四周青翠的山林发出呼呼的声响,小编仿佛听见在祖国现代化建设征程中广袤乡村发展前进的铿锵步履。


【作者:】 【编辑:伍玲】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