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的担当故事 | 榜样力量 产业强音

相链区块链

  榜样凝聚力量,奋斗成就梦想,长沙正全面推进“强省会”战略落地见效,每一位劳动者用自己的赤子之心和兢兢业业的精神,把力量汇入时代的洪流,扎根在大地的每一个角落,用担当谱写出一曲荡气回肠的奋斗之歌。本期报道聚焦5位在各条产业链上践行“强省会”战略、奋力担当作为的典型人物,讲述他们的担当故事及奋斗业绩,倾听他们的心声。

  “一丝不让”推动生活垃圾变废为宝

  把每个细节做到极致,湖南军信匡健敏和团队在节能环保产业中兢兢业业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彭玮蔚

  人物名片

  匡健敏正在给记者介绍垃圾焚烧的标准和数据。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摄

  匡健敏,33岁,市政协委员、湖南军信环保股份有限公司焚烧一期项目生产运行总监、湖南省城乡建设行业协会环境卫生行业专家库省级专家。

  心声

  随着军信股份焚烧二期项目于2021年9月全量投产,长沙城区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实现全量焚烧,跨入了生活垃圾“零填埋”时代。我将继续以“一丝不让”的严谨作风做好本职工作,努力争当环保事业的排头兵,全力破解“垃圾围城”,实现垃圾利用最大化,全力保障长沙生活垃圾处理安全、环保、节能、高效,为奋力实施“强省会”战略贡献自己的力量。

  担当故事

  沿着黑麋峰蜿蜒山路驱车上行,层林苍翠,空气清新,倘若不与垃圾中转车打照面,很难相信静谧的山坳间矗立着一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经过严格的检查,记者进入长沙生活垃圾深度综合处理(清洁焚烧)项目。巨大的冷却塔、高耸的烟囱以及涂装成红色、绿色、橙色等色彩的现代化厂房映入眼帘。整个厂区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干净整洁,闻不到任何异味。

  “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车间功能,我们把这些厂房称为‘能量盒子’,正是它们日夜不停地运转,焚烧一期及二期项目可实现日‘吞’垃圾10000吨,年‘吐’电能13亿度。”匡健敏介绍。

  汽轮发电机组装必须“一丝不让”

  “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用垃圾焚烧发电,可使垃圾体积减少98%以上。”匡健敏说,“垃圾焚烧炉产生蒸汽,蒸汽转化为电能的效率高不高,则全看汽轮发电机。”匡健敏说,“汽轮机是精密的高转速设备,配合间隙国家标准不超过0.05 mm,而我们精益求精,将间隙偏差控制到0.01mm左右,也就是俗称的一丝。一丝有多细?机械尺寸计量中,一丝大约就只有一根头发丝的直径大小。”

  “对于汽轮发电机的安装,我一直坚持一个理念,就是要‘一丝不让’,把每个细节做到极致!”匡健敏告诉记者。

  2018年,军信股份焚烧一期项目投产,汽轮发电机组汽耗远优于设计值。据了解,目前军信股份焚烧一期、二期项目每天可输送上网电量约400万千瓦时,全年上网电量可满足110万长沙城镇居民用电需求。与传统的火力发电相比,每天可节约标准煤1200余吨,年减排二氧化碳超过100万吨。

  环保监测数据坚持“装、树、联”

  “通过垃圾焚烧发电,既解决了‘垃圾围城’的现状,又能用专业守护好这一片绿水青山。”作为焚烧一期项目环安板块负责人,项目投运以来,匡健敏带领团队严格控制环保排放,比如垃圾焚烧产生的二噁英的排放检测数据长期保持在国家及欧盟标准的3%~5%之间,远远优于国标和欧标。

  “我们的焚烧炉温度约1000℃,这时二噁英会完全分解,经烟气净化处理后的烟气通过180米高的烟囱达标排放,不会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彻底解决了垃圾异味扰民的问题,有效破解了邻避效应。”匡健敏说,项目运行以来,环保监测数据始终坚持“装、树、联”(“装”,就是要依法安装自动监控设备,“树”就是要在厂区门口树立一个大家都能看得见的电子显示屏,而“联”是要把实时监控数据与各级环保部门联网),坚持环保信息公开,让周边居民看得见、摸得着、放得心。

  时刻保持对事物的好奇与探索

  申强林团队致力汽车创新研发,全球首款防水起动机登顶世界市场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泽寰

  人物名片

  4月29日,申强林在实验室紧张工作。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志伟 摄

  申强林,索恩格汽车部件(中国)有限公司中国研发中心高级设计工程师、平台项目经理,曾带领团队研发出全球首款可批量生产的防水起动机,并广泛应用于大中型商用车。

  心声

  研发人员需要时刻保持对新技术的渴望、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灵感就蕴藏在生活中,最完美的设计产品,或许就藏在下一个转角。我愿以更多的创新产品,助力长沙千亿汽车产业实现高质量创新发展。

  担当故事

  在索恩格实验室内见到申强林时,他正同团队成员合力将一台防水起动机搬入实验舱,准备进行冲水试验,一旁他的办公桌上,摞着厚厚一摞行业期刊。

  “这台起动机由我们团队独立研发制成,自2020年底推出以来,经过一年时间的推广,目前已广泛应适配于大中型商用车,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首位。”申强林精干的身躯抱着重达10千克的起动机,脸上挂满了自豪的神情,“受疫情影响,全球行业发展受阻,凭借这款启动器,索恩格不仅保住了原有的市场份额,还开辟了新的市场空间。”

  半年时间,完成全球首创

  何为起动机?即马达,将蓄电池的电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发动机飞轮旋转实现发动机的启动。“过去,农村中的手摇启动的拖拉机、脚踩启动的摩托车均是其原型。”申强林解释道。

  自起动机普及后,人们对于车辆的使用体验得到了极大程度的优化,那做一台起动机又有何难?“对于大中型商用车而言,启动发动机时的最高电流可达2000A,这是手机‘快充头’能量的5000倍。”申强林表示,安全、准确地启动车辆对启动机稳定性有着极高的要求。

  2020年6月,得到研发指令的申强林立马召集工程师团队,把家“安”在了实验室。

  在约半年的时间内,历经上百次试验,申强林终于研发出一款防水性能绝佳的起动机。“与做概念机不同,我们一开始的目标就是可以量产,所以在成本把控上极为严格,无形之中增加了研发难度。”申强林回忆道。

  2020年12月,索恩格的商用车防水起动机一经推出,由于系全球首创,在广泛受到市场好评的同时,还迅速走红国外,占领全球市场,问鼎同类产品市占率。

  创新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水,无孔不入,实难控制。”回想研发过程,申强林记忆犹新,“那时的办公桌上摆满了装满水的水杯。”

  一次在翻看工作笔记时,申强林想起了曾做的一个设计:用一层薄膜隔绝油液,防止对机器造成腐蚀与污染。“可否也为起动机‘贴个膜’?”灵光乍现,申强林一头扎进了实验室。

  “隔绝水的同时,还得透气。”“可以将防水膜的分子间隙控制在一定的大小,使其透气不透水。”实验室内,申强林团队展开了头脑风暴。

  在经历了近百次试验后,申强林团队的研发成果基本成型,但新的问题接踵而至:极端工况下,起动机的温度为近500摄氏度,遇水降温后,腔内空气收缩,产生负压,会加速把水珠“吸”入腔体。

  ……

  最终,耗时三个多月,历经百余次的失败,申强林的团队终于成功了,研发出的高分子防水薄膜效果优于同类进口,且成本下降了近40%。

  “做工程技术的创新研发就好比坐‘冷板凳’。”申强林表示,在研发的漫长过程中,会涌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甚至会全盘否定过去所付出的努力。“需要研发人员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一旦攻克了各个难点后,那种成就、那种喜悦溢于言表。”

  当前,新能源汽车正逐步取代传统燃油车型,申强林及其团队又瞄准了新的目标,锚定了更新的市场。

  只愿促成更多新药上市

  天地恒一周莎莎带领团队专注药物临床试验,生物医药研发成绩斐然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颜开云 实习生 杨雪梅

  人物名片

  周莎莎带领团队成员完成了10多项药物临床试验。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飞 摄

  周莎莎,35岁,天地恒一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临床医学部总监,曾获“浏阳市专业英才”“长沙市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

  心声

  临床试验虽然充满挑战,但当看到经过我们之手的药物成功上市,为千千万万的人护航健康时,就感觉特别开心,特别有成就感、自豪感。

  担当故事

  在所有看过的电影里,周莎莎对《我不是药神》感触最深,因为电影中的药物研发背景,与她的专业、职业关联度很高。“但我们不是 ‘药神’,我们只是促成更多药品上市的幕后团队。”周莎莎笑着说。

  科班毕业的周莎莎,专注于药物临床试验的7年来,带领团队促成10多款药品上市。其中,有进入国家集采的抗高血压药品,也有以不到1/5的价格替代进口原研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仿制药,惠及成千上万的患者。

  2009年大学毕业后,周莎莎觉得家乡的生物医药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于是从沿海城市回到浏阳,进入天地恒一工作。这是一家以研发为核心驱动力的综合型现代化制药企业。

  刚进公司,周莎莎做的是药品学术推广。2015年以来,临床数据核查等一系列药品审评注册改革拉开了药品研发新时代的序幕,药企临床试验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周莎莎也因而临危受命,调入公司临床医学部。

  “临床试验是药物研发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一个化合物或组方不管它在临床前研究呈现多么优秀的特质,都必须经过在人体的临床试验,证明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才能最终进入临床应用。”周莎莎说,这个过程,少则一年半载,多则数年甚至上十年。

  短短几年间,周莎莎就成为公司临床研究领域的专业型、管理型复合人才,并将部门从原先的“光杆司令”,打造成拥有十余人的专业团队。

  周莎莎带领团队成员完成了10多项化学仿制药临床试验,目前还负责了多个中药及化学创新药的临床研究工作。已上市的新药有抗高血压药品坎地沙坦酯片,这是湖南省工信厅“100个产品创新强基项目”,也是全国前三家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产品,于2020年在国家集采中顺利中标,供应15个省的公立医院。“质量和疗效与进口药品一致,以前20多元钱一盒,现在只要3.8元一盒,质优价廉,提高了药品的可及性。”两年来,公司仅坎地沙坦酯片的销售额就超1亿元。

  如今,天地恒一已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省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进入“中国中药企业百强榜”,成为长沙生物医药产业链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做能源供应与高效生产的“安全卫士”

  长远锂科陈武团队为新能源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朱泽寰

  人物名片

  陈武在车间巡检设备运行情况。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朱泽寰 摄

  陈武,长远锂科生产保障部部长,2019年被评为长沙市第二十一次劳动模范。自2016年加入长远锂科后,陈武先后在长远锂科铜官生产基地、高新项目基地的前期建设与后期运维中作出突出贡献,成为长沙先进储能与材料产业能源供应与高效生产的“安全卫士”。

  心声

  保证车间设备正常、安全、高效运转是我的职责所在。当前正值先进储能材料产业的发展黄金期,我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丰富技术储备,为公司的发展、为长沙相关先进储能与材料产业的腾飞贡献自己的力量。

  担当故事

  一天奔袭近80公里、跑遍3个生产基地对于陈武而言就如同“家常便饭”。他对于长远锂科3个生产基地的窑炉及其他工艺设备如数家珍,因为陈武每天都会同它们“见面”,对生产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逐一检查。

  5个月工期刷新行业速度纪录

  2018年5月,长远锂科铜官基地的金驰能源车用锂电项目开始建设,项目内110kV变电站的建设任务落在了陈武的头上。由于锂电池产线对电力的供给具有极高的要求,陈武每天平均有15个小时都扎根现场,盯紧每一个建设环节,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自家装修都没这么认真。”陈武打趣道。

  2018年10月23日,变电站安全送电,5个月的时间创造了用户自建变电站投运的新纪录。这项工程也为公司降成本、保供电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让不可控变最稳定

  2021年底,长远锂科高新区基地的4条万吨产线陆续点亮投产,产线的规划秉承了大型化、智能化、绿色化的设计理念,效率较传统产线提升了20%。

  “智能化初期,炉内传动辊棒出现罢工是常有的事。”陈武介绍道,通过大量查阅相关行业技术材料并不断调试,陈武带领团队对窑炉的“断棒报警”机制进行了飞跃性的改善。“事前预警、事中应急”在陈武及其团队的努力下,长远锂科的窑炉烧结工序成为了产线最稳定的环节之一。

  近年来,绿色化的生产理念正逐步走入长沙各大工厂车间。“窑炉是耗能‘大户’。”对此,陈武将精力集中在烧结窑炉上。通过长期观察后,陈武发现每次将窑炉加热至近1000℃的作业温度既费电也费时。

  “可通过进一步提升窑炉密闭性,控制空气的进出量,从而保证炉内温度的稳定。”陈武发现了解决方法后,召集了团队又一头扎进了车间里……

  巡检完窑炉,在长远锂科车用锂电池正极材料扩产项目的更衣室内,陈武摘下安全帽,脱下灰色的工作服,两小时前还根根树立的头发,此刻已紧紧贴着头皮;原本浅蓝色的衬衫也被汗水“染”成了深色。

  “今天工作较为顺利,终于可以稍早一些回家了。”说罢,陈武拖着疲倦的身体出了办公室。

  攀登文化和科技融合的产业高点

  傅高武带领明和集团积极探索用科技手段创新文化表达,助力文化创意产业链发展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胡兆红 通讯员 刘媛

  人物名片

  傅高武在明和制造中心。  长沙晚报通讯员李定佳 供图

  傅高武,中共党员,湖南明和集团创始人、董事长,现任全国工商联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副理事长,先后荣获长沙市知识产权领军人物、中国电子信息行业优秀企业家等系列荣誉称号。

  心声

  在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融合、文化演艺装备与数字技术融合上,我们将不懈奋斗,为助力产业链发展作出持续贡献。

  担当故事

  科技与文化融合,是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傅高武带领明和集团一直在积极探索用科技手段创新文化表达,不断寻求文化、科技、艺术相互融合的新模式。

  2021年11月,明和集团获评由国家五部委联合认定的“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在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融合、文化演艺装备与数字技术融合上,我们将不懈奋斗,为助力千亿产业链发展做出持续贡献。”傅高武表示。

  打响湖南演艺文化装备品牌

  从高端演艺文化装备研发制造,到智能化声光视讯系统集成服务,再到文旅创意策划执行的全产业链布局……回想近年来公司的发展,傅高武最欣慰的,是明和在全国乃至世界打响了湖南演艺文化装备品牌。

  从参与打造鲁班奖获奖工程延安大剧院、中照照明奖获奖工程重庆国际马戏城、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厅等一大批标杆性文化工程,到参与三亚大型椰海实景影画《红色娘子军》、贵州丹寨万达小镇、江西葛仙村、《圣火南岳》等颇具影响力的文旅项目以及宋城集团千古情系列演艺、华强方特集团系列主题乐园等文旅大IP建设。通过众多有影响力的项目实施,明和形成了中部地区唯一、行业独有的主营业务优势。

  作为连续八年的“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明和的产品和技术服务远销欧美、东南亚、非洲等70余个国家和地区,在美国纽约翠贝卡电影节、匈牙利国际教会音乐节等众多标杆性海外文化工程项目中,树立起了中国明和的鲜明品牌。

  在创新科技领域,明和掌握了全息幻影成像技术、3D Mapping光雕投影技术、沉浸式环境交互技术等高端技术;公司还建立了完善的研发创新系统激励机制,围绕文化演艺装备、系统集成、智能化解决方案等开展攻关,现已拥有PCT国际专利、马德里商标、国内专利等自主知识产权200余项。

  今年一季度国际市场销售收入同比增190%

  新冠疫情袭卷全球,明和及时调整出口战略方针,加大对自主产品技术研发与创新的投入,抓住“一带一路”政策利好,积极开拓沿线国家新兴市场。2022年一季度,明和实现国际市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90%,计划2025年前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打造10个千万级的市场。

  在疫情持续反复的大背景下,明和在国内的重点项目建设同样亮点频现。梅兰芳大剧院、中国文字博物馆正在施工建设,近日,又中标参与王潮歌导演的最新力作——《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

  目前,明和新产业园一期已经竣工投产,傅高武介绍,预计到2025年,公司新产业园全面竣工投产,以新园区为核心,构建良好产业集群生态圈,培育一批配套企业,进一步扩大产业集群,“我们将充分发挥国家示范基地的示范作用,以文化输出提升本土文化产业影响力,向世界彰显中国文化软实力,为‘强省会’战略贡献明和智慧和力量。”

【作者:彭玮蔚 朱泽寰 颜开云 胡兆红】 【编辑:杨倩杰】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