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对话》节目播出 三一 柳工 中铁 铁建负责人畅谈工程机械

央视《对话》节目录制现场。  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余劭劼摄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陈登辉
  中国的“超级工程”是什么?中国超级工程背后是哪些工程机械装备在支撑?工程机械装备像制造业产品靠规模效应取胜,还是靠品质战斗力取胜?提升整个产品竞争力的内核动力是什么?
  在2019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开幕之日,央视《对话》栏目组来到长沙,邀请三一集团(以下简称“三一”)总裁向文波、柳工集团(以下简称“柳工”)董事长曾光安、中国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总经理谭顺辉、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铁建”)董事长刘飞香作为节目嘉宾,从行业领军人物的视角,以中国工程机械产业为主题深度对话。这期《对话》节目于5月19日21时45分播出。
  话题 1     闪亮名片
  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工程机械产业最大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作为制造业的代表领域,中国工程机械是否已成为像“高铁”一样的闪亮名片?这些年我们的机械军团,给世界带来了哪些惊喜?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飞香

  刘飞香在现场讲述了一个故事。我们国家第一条地铁修建于上世纪50年代,当时请来了苏联的专家帮忙。60多年过去了,当俄罗斯修建莫斯科西南环线时,使用的是来自中国铁建重工的盾构机。在零下30℃低温的施工条件下,盾构机每天掘进8米,1.6公里的地铁隧道200天就可以打通,在莫斯科创造了日掘进最高35米的施工纪录。
  “俄罗斯人民给我们的5台盾构机取了名字,亲切地叫它们波丽娜、玛利亚……这是俄罗斯家喻户晓的热播剧《爸爸的女儿》中5个女儿的名字。”刘飞香说,当时俄罗斯专家钦佩地表示,想不到曾经的援助对象,如今会成为帮助他们建设的主力军。
  除了给其他国家项目建设提供有力支持,中国的工程机械还现身于各种危机救援之中。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地区突发里氏9.0级特大地震,并引发巨大海啸、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等严重次生灾害,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就在人们积极救灾时,核泄漏危机加重。
  “当时我正在外地出差,了解日方的紧急需求后,马上安排,向日方无偿提供了一台62米泵车。”向文波回忆说,此次紧急驰援后,日方对三一从最初的疑虑重重,转变为感恩与信服,三一顺利打开日本市场。
  2010年8月5日,智利圣何塞铜矿发生矿难,33名矿工被困在700多米深的地下。历时69天后,矿工们奇迹般获救。现场唯一一台参与救援的亚洲设备,正是三一重工提供的SCC4000型履带起重机。
  “我们在2000年初曾经出口三台设备到美国,但只有一台留在那里。”尽管当时感到挫折,但让曾光安没想到的是,十几年后,当柳工再次携新产品开拓美国市场时,那位信任柳工的客户,特意找上门,提出想要更换一个变速箱,“也就是说,我们的设备得到了当地用户的认可,他们用了十几年,还想继续用。”
  四位嘉宾都非常自豪地表示,如今世界上只要有“超级工程”,都能看到中国工程机械设备的身影。
  话题 2   挑战与突破
  工程机械的能力,关系到重大项目的建设。而工程项目的建设,往往都伴随着一项项新挑战。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工程机械正是在一次次向挑战发起冲击的过程中,不断突破创新,发展壮大。
  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这里的160万居民,那就是无法解决日常生活必需的饮用水问题。直到中国技术出现在这里,贝鲁特居民才看到了希望。
  2016年1月,中铁提供的3.5米世界最小直径硬岩掘进机研制成功,并应用于黎巴嫩大贝鲁特供水项目,这是中国自主品牌硬岩掘进机首次被欧美国家采用,也是中国“智”造高端装备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当时黎巴嫩提出的要求非常高,许多国际工程机械企业在分析工况后都说干不了。”谭顺辉说,中铁掘进机闪亮登场之后,施工周期不断缩短,工程纪录不断刷新。黎巴嫩政府特别为这两台硬岩掘进机取名为“丽雅”和“雅斯米纳”,分别象征“慷慨、正直、开放”和“勇敢、果断、活力”。
柳工集团董事长曾光安

  对于挑战这个词,曾光安并不陌生。而他最引以为自豪的,是柳工在南极完成的“极限挑战”。
  南极的施工条件有多恶劣?年平均温度零下25℃,极端低温为零下89℃,更不用提狂风暴雪和危机四伏的冰面。“在常年零下几十度的南极大陆作业,设备必须具备极高的稳定性、可靠性。柳工几代产品,出色地完成了各个阶段的任务,极限低温下,依旧保持速度与效率。”曾光安说, 柳工设备自2014年登陆南极中山站以来,已多次随中国科考队征战南极。
  目前柳工共有6台设备在南极参与科考,充分展示了柳工设备在恶劣的低温环境下的可靠性、高效性,也充分印证了国产工程机械设备在南极运用的适应性。柳工设备用实力诠释了柳工“极限工况强悍设备”的品牌内涵。
  话题 3   超级工程
  近年来,以港珠澳大桥为代表的超级工程,让世界为中国的基建能力惊叹。而这些超级工程背后,也凝聚着中国工程机械设备的智慧与创新。
  眼下中国最受关注的超级项目,莫过于川藏铁路。
  川藏铁路总长约1700公里,80%以上将以隧道和桥梁的方式建设,投资约2500亿元。这条铁路由于地形复杂,施工难度极大。用设计者的话来说,线路八起八伏,80%以上将以隧道和桥梁的方式建设,累计爬升高度达1.6万多米,相当于征服了两座珠穆朗玛峰的高度。
  对于这样一个再次挑战世界极限的项目,中国的工程机械企业,做好准备了吗?面对主持人抛出的这个问题,在座的四位领军人物信心满满。
  “这条铁路的成败关键在于隧道,我们要面对的是高风险地质、超大超长空间,还有恶劣的施工环境,这对我们的设备提出了挑战,但我们很清楚面对的情况,也有信心研制出适合的设备。”刘飞香说。
  “与以往的项目不同,由于地质复杂,所以要边施工边探测,而且设备要有超强的破岩能力,还要能够快速通过。”谭顺辉表示,尽管施工要求极高,但中国工程机械有能力应对。
  川藏铁路全线需要清理的花岗岩碎石大约有4000万立方米,相当于15座胡夫金字塔。在高海拔缺氧工况下,普通装备会严重动力不足,而柳工自主研发的5吨高原装载机每小时可高效铲装350立方米渣料。“挑战极限就是我们设备的特性。”曾光安说,隧道内空间狭小,而柳工装载机的侧卸斗,使其在狭小的隧道内,减少了掉头转弯的麻烦,可以灵活作业。
三一集团总裁向文波

  向文波则表示,川藏铁路的施工,除了保证施工要求,还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也就是说要提高设备的电动化和智能化水平,电动化就是减少排放,智能化则是减少人力投入,这些都是努力的方向。”
  话题 4    高质量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既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更是遵循经济规律发展的必然要求。
  向文波表示,高质量发展一方面要求企业能够健康发展,实力不断壮大,盈利水平显著提高;另一方面则是对环境的要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国家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曾光安认为,这是宏观与微观的统一。当务之急,是要去培育人才、吸引人才,人才是发展的核心。对于企业来说,要从单一的追求利润,拓展到具有社会责任,带动整个行业往前走,同时要勇于进入国际市场,与一流企业竞争,成为受全球同行尊重的企业。
中国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谭顺辉

  “高质量发展,就是从制造型向服务型转变。对于我们而言,提高地下空间开发的质量,满足老百姓的要求,就是我们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谭顺辉说,铁建将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刘飞香认为,制造型企业应该更加专注于自己的领域,深耕市场,同时对标国际一流,加大自主研发投入,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我们的工程机械产业能否实现弯道超车?节目录制接近尾声,对于这个问题,四位嘉宾都给出了一致的答案:有信心,一定行!
  《对话》主持人陈伟鸿:
  我重新认识了长沙

  作为《对话》多年来的节目主持人,陈伟鸿已经与这档节目密不可分。
  陈伟鸿出生于福建省厦门市,先后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厦门大学新闻传播系。
  “我对长沙的感情非常特别,因为我曾在这里获得过金鹰节优秀节目主持人的荣誉。” 陈伟鸿告诉记者,以前他并没有意识到长沙工程机械产业的实力如此雄厚,以为只是局部的、零碎的发展。
  但这次展会让他见识到了长沙工程机械产业的水平之高、规模之大,“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让我重新认识了长沙这座城市。”
  节目名片
  《对话》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部2000年7月全新改版之后推出的一档演播室谈话节目,每次时长60分钟,是中央电视台目前播出时间最长的严肃节目。
  每次节目由突发事件、热门人物、热门话题或某一经济现象导入,捕捉鲜活经济事件、探讨新潮理念、演绎故事冲突,着重突出思想的交锋与智慧的碰撞。
  《对话》通过主持人和嘉宾以及现场观众的充分对话与交流,直逼热点新闻人物的真实思想和经历,展现他们的矛盾痛苦和成功喜悦,折射经济社会的最新动向和潮流,同时充分展示对话者的个人魅力及其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作者:全媒体记者 陈登辉】 【编辑:易隽】
关键词:央视 对话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