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非民营经济合作论坛在长举行,嘉宾纵谈中国民营企业如何闯非洲

6月28日,2019中非民营经济合作论坛在长沙举行。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志伟 摄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辉霞

  53个非洲国家的政商人士,带着自己的资本,带着自己需求,来到第一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广袤的非洲大地上,丰富的资源,充足的劳动力,吸引着中国的投资者、中国的企业。非洲对于民营企业,风险和诱惑并存,机遇和困难并行。中国民营企业与非洲合作面对的大环境有何变化?合作的方式和投资的趋势有何变化?6月28日,2019中非民营经济合作论坛在长沙举行。来自民营企业和非洲政府部门的10位嘉宾分别围绕“聚焦宏观层面中非制造业合作潜力、机遇,助力非洲工业化建设”和“聚焦环保、电子产品、高端制造等细分领域中非制造业合作新趋势,助力非洲民生改善”话题进行互动交流。

  合作环境的变化

  非洲国家着力从政策法律安全上优化环境吸引中资


  富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光纤的企业,与非洲的十多个国家有着业务往来。公司执行董事、总裁肖玮在谈到中国企业对非洲的期待时说,中国的企业要在非洲生根,需要一个稳定的政治局面,让企业能安心把资产放到非洲,需要安全、稳定的工作生活环境,还需要有章可循的法律和制度,以及人才和产业链的支撑。

  对于中国企业的担忧和呼声,参加论坛的非洲各国政府部门的负责人传递着一个信息:我们的国家正在优化营商环境,为吸引中国企业的投资,进行着战略上、政策上和技术上的调整和改变。

  塞内加尔共和国贸易和中小企业部部长阿索姆·阿米娜塔·迪亚塔介绍,该国为了能够迈入新兴国家的行列,制定了一项名为“新兴塞内加尔振兴计划”的国家发展计划,通过建设经济特区的政策和计划,采取一揽子的具体奖励措施,来提高企业的生产力。

  贝宁共和国投资与出口促进署署长洛朗·冈贝斯介绍:“我们已经开始进行一些改革,特别通过了一些新的法律,以便使外国企业在贝宁安全地进行商务发展。”例如,一个外国企业在贝宁投资和建厂时,可以和贝宁员工签订一些临时合同,而以前的劳务合同必须要固定时间。

  肯尼亚工业、贸易和合作部内阁秘书彼得·穆尼亚介绍,该国正在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确保来自于中国的投资者以及来自于其他地方的投资者,能够更好地开展经营活动,例如对注册的流程进行了简化,建设数字化平台开展信息服务,解决中国投资者的语言障碍,建立了一个由总统牵头的投资促进委员会,解决投资环境方面的任何问题。“我们肯尼亚愿意尽我们所能服务投资者,让投资者获得所有想要的服务。”

  中非民间商会会长、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非洲投资环境虽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他们都正在改善。我每年到非洲,都觉得跟上一次去相比,有着很大的变化。很多国家的变化,让我仿佛看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面貌。”

  合作方向和形式的变化

  资源开发、贸易交流转型为技术引入、人才培养


  2000年以来,中非经贸合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中国已经成为非洲重要的发展和投融资合作伙伴,连续10年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非洲已经成为中国在海外新兴投资的目的地。民营企业占中国对非投资企业数量和金额的70%以上,已成为对非投资合作的主力军。

  中国商务部副部长钱克明介绍,随着民营企业在非投资的深入,双方合作领域在拓宽,在肯尼亚、卢旺达、坦桑尼亚等国,民营企业的投资,从传统贸易、承包工程,向电子商务、金融、工业园区等新兴领域延伸。有的民营企业求新求变,主动适应国内外市场和形势的变化,在刚果(金)等国从单纯的采矿业向矿石冶炼等产业链高端加工环节转变,产业链条不断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

  在前来参加论坛的非洲嘉宾看来,年轻的人口和改革的积极意愿,使得非洲大地开始焕发出经济活力,进入了新经济发展时代,几乎所有的产业都出现了增长,特别是在农业、石油开发、采矿、基础设施和信息通信技术等领域,有着更为广阔的空间。

  三一重工作为长沙的工程机械产业代表之一,在十余年前就开始了非洲市场的开垦和布局。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京京认为,随着“一带一路”发展的深入,民企制造业在非洲的发展不再只是单打独斗,将更多采取抱团的方式,与央企、国企甚至当地合作伙伴三方一起合作,进行优势互补。

  内蒙古鹿王羊绒集团已在马达加斯加建成5个工厂,雇佣当地员工6500名,技术管理人员本土化率已达到80%。在非洲大地发展了21年的的该集团董事长、总经理郑浩生介绍,公司从在马达加斯加租赁厂房起步,近5年每年买了5个工厂,每年以20%的增长率在发展,培养了一大批的技术骨干力量和一批纺织大军,为马达加斯加提供了20%的就业机会,创造了30%的工业产值,当地政府更希望中国民营企业的投资者通过本地化的生产,培养自己的管理人员、自己的工程师,通过技术的引入和转换,开始国家的工业化进程。

  投资非洲的建议

  融入当地并遵守当地的法律制度


  对于准备或正在投入非洲大陆怀抱的民营企业,如何走得更稳、降低风险?受访的嘉宾给了两个方面的建议。

  李京京认为,民营企业投资非洲在战术上要求稳,最重要的经验是融入当地,特别是在管理阶层的用人要本地化,当地的管理人员应对土地纠纷、金融事务更熟练、更通门道。像三一在印度的工厂,有500多名员工,来自中国的员工只有5人,且这些员工并不担任重要职务,将来在非洲建工厂,也将采取这种人事结构。

  汪力成则从法律环境的辩证理解上提醒中国的企业,非洲国家过去大多为欧洲国家的殖民地,其法律体系是参照欧洲国家建立的,比较健全,但由于执法不严、有法不依,存在一些选择性执法的情况,致使法律环境比较差。现在非洲国家在慢慢地完善这些法律漏洞。但我们中国最早走进非洲的一些民营企业,在环境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等方面有打“擦边球”的行为,败坏了中国企业的形象,更是增加了自己的风险。他建议,到非洲发展,一定要遵纪守法,这也是保障中国企业投资安全的最好方法。                                                

【作者:全媒体记者 周辉霞】 【编辑:曾茜】
关键词:中非 博览会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