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集团今年挣的钱,堆起来比108个迪拜塔还高!

  1000亿元,什么概念?

  许多人被问到这个问题时,都懵住了。

  网络上,曾有人做过一个简单的测算:1亿元,换成100元一张堆叠起来,高达90米!

  1000亿元,将近90000米!比108个迪拜塔(828米)还高!

  12月12日,曾在迪拜塔上创造过泵送记录的三一集团,发布一张喜报:三一集团装备板块2019年销售额破千亿元!

  这是三一集团成立30年来,首次突破千亿元。它也因此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沙首家破千亿元的企业。

  为什么是它?

  我们一起来看看,长沙首家“千亿企业”背后的故事.

  从“千亿城市”到“千亿企业”

  1994年,三一集团从涟源迁入长沙。这一年,长沙GDP才250余亿元。

  2003年,长沙成为了“千亿城市”。

  那时,三一集团、中联重科、山河智能三家企业,堪称长沙工程机械领域“三小龙”。

  进入长沙,涉足工程机械后,三一如鱼得水,高歌猛进。

  2007年,三一集团营收135亿元,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首个破百亿元的民营企业。

  据三一员工透露:当年,三一将一家酒店整体租了下来,高管开了个会,定了个目标——

  三一,要“跨百亿,攀千亿”。

  或许是看到工程机械散发的“霸道真气”,2010年,长沙市委、市政府决定打造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材料、食品四大千亿产业集群。

  铁建重工顺势加入,长沙“三小龙”摇身一变,成了“四小龙”。

  工程机械产业也很争气。2010年底,工程机械率先冲上千亿元产值大关,坐上长沙产业的头把交椅。

  其中,三一重工营收339.55亿元,中联重科卖出321.92亿元,两家企业贡献了大半。

  在“带头大哥”工程机械产业的引领下,产业“队友”们也很给力,千亿产业阵营不断壮大。

  2011年,食品、材料产业突破千亿元;

  2014年,电子信息首次过千亿元;

  2017年,汽车产业跻身千亿产业之列。

  这一年,长沙也迎来历史性时刻:首次挺进万亿俱乐部,GDP实现10535.51亿元!

  此时此刻,近800万的长沙人民,都在期待:长沙首个千亿企业何时诞生?

  就在12日,三一集团给出了答案。

  曾登上高峰,也曾游走于低谷

  1986年,梁稳根、唐修国、袁金华、毛中吾四人,向亲戚朋友借了6万元,成立了涟源茅塘焊接材料厂。

  有人说,他们创业的地方是一个地下室,也有人说,那是一个养殖场。

  然而对全体三一人来说,那个简陋的地方,是他们心中的“圣地”。

  有人说,十个创业九个死。

  好在,梁稳根等人是那幸运的“十分之一”。

  创业之初,在100多次调整配方、几十次改变工艺后,他们的第一个产品——105铜基焊料问世了。

  然而他们心头的火苗刚刚点燃,就被人迎头浇了一盆冷水——本以为能快速打开市场,但等来却是退货。

  梁稳根并没有就此消沉,而是靠着贷来的8000元,重新开始。

  这一次,他们成功了。

  1993年,这个小厂的收入已经有1亿元。1994年,涟源茅塘焊接材料厂改名为三一,迁入长沙,创建三一重工,并涉足工程机械领域。

  来到长沙后,三一研发的第一个产品是拖泵。但产品推向市场后,梁稳根却发现因集流阀不稳定,拖泵故障频出。

  几年的创业经历,让他坚信:自主创新,才有出路。于是,他从北京请来了液压专家易小刚,实现了集流阀自制。

  2003年,三一重工上市,进入资本市场,公司业绩一路飙涨。

  一份数据,可以看出三一“富得流油”:

  2004年,三一重工实现营收9.27亿;

  2005年,三一重工实现营收25.37亿;

  2006年,三一重工实现营收52.10亿;

  2007年,三一重工实现营收91.45亿元;

  2008年,三一重工实现营收137.45亿元;

  2009年,三一重工实现营收164.96亿元;

  2010年,三一重工实现营收339.55亿元;

  2011年,三一重工实现营收507.76亿元;

  这是三一重工上市成立以来,看到的“最美的风光”。因为,不久之后,凛冬到来了。

  2012年,面对行业寒冬,市场疲软,三一重工业绩持续下迭,滑向谷底。

  2012年,三一重工实现营收468.31亿元,同比减少7.77%;

  2013年,三一重工实现营收373.28亿元,同比减少20.29%;

  2014年,三一重工实现营收303.65亿元,同比减少18.65%;

  2015 年,三一重工实现营收 233.67 亿元,同比减少23.05%;

  2016 年,三一重工实现营收232.8亿元,同比减少0.81%;

  如何度过这漫长寒冬?

  众人的心中打起了鼓。

  “两条腿”走路,裂变式生长

  所幸,三一身板硬,“抗冻”。

  面对几万张要吃饭的嘴,三一加速国际化布局。这是因为,三一要想成为世界品牌,就必须走国际化的路子。

  此时的三一像个“武林高手”,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收购海外公司、建立海外生产基地、设立海外销售机构、招揽海外代理商。

  一套“军体拳”打下来,三一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建立了本地化的经销体系,海外优质代理商超过300家,为行业最多。

  一方面,三一筚路蓝缕自建海外销售网络;另一方面,三一收购竞争对手,扩大已有市场格局。

  2012年,顶住行业下行压力,三一重工收购“大象”——普茨迈斯特,再增加其13个制造工厂,让三一整个布局形成了从东北到远东的清晰脉络。

  梁稳根和德国大象创始人施莱西特互换手表,来表达对这次收购案的诚意。

  尤其是2013年以来,三一大力挺进“一带一路”沿线,收到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奇效。

  自2013年起,三一海外销售已连续5年超百亿元。海外市场销售额已经超过三一集团业绩的40%,其中70%的收益来自于“一带一路”沿线。

  三一集团能在今年突破千亿元,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内部裂变式生长。

  这几年,三一通过打造三一众智新城,裂变了三一众创、三一重卡、树根互联、三一重工消防装备等全新业务。

  这些新业务,不仅为三一捧回一张张“国字号”奖牌,更成为三一集团营收破千亿的生力军。

  已经晋升“千亿企业”队伍的三一,下一个目标会是什么呢?

【作者:伍玲】 【编辑:谌程】
关键词:三一集团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