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月球上看长城有多难?国家科技奖湖南获奖者告诉你

朋友们,你们听说过这样一则传言吗?

“宇航员在月球上,唯一能用肉眼观测到的建筑物是中国长城。”

这个传言很振奋人心,但很快就被科学家辟谣了:“在月球上看长城,相当于隔着2688米看一根头发丝”。

隔着2688米观测一根头发丝有多难?

其实,这对中国科技者来说,并不是一件难事。他们能给你一双“千里眼”,让你从太空看地球,想怎么看,就怎么看。

01

今日举行的201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湖南科技人员主持和参与完成的获奖项目有31项。其中,主持完成15项。

湖南大学李树涛教授主持完成的【多模图像结构化稀疏表示与融合理论方法研究】项目,在此之列。

从遥远的卫星上传来的图像,能看清楚房屋、人物等目标,有如一双“千里眼”。

在背后起支撑作用的是高分成像技术——这是遥感对地观测和国防安全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共性关键技术。

多模图像融合是高分成像的前沿挑战难题,如何实现多模图像的准确表示、高效融合与遥感成像,是多模图像融合必须解决的关键科学难题。

历经十余年攻关,湖南大学李树涛教授主持完成的【多模图像结构化稀疏表示与融合理论方法研究】项目,在解决三个关键科学难题上取得了系列科学发现。

特别是解决了动态场景图像融合中时空匹配的根本难题,并在保持光谱响应特性的同时,提升了空间分辨率。

02

当大桥遇上了狂风,就会得一种学名叫“风雨振”的“颤抖病”,此时高速铁路在桥上行驶,风险很大。

中南大学何旭辉教授主持完成的【强风作用下,高速铁路桥上行车安全保障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成果被纳入《高速铁路设计规范》,成功应用于40余座高速铁路桥梁工程。

这项成果推动了我国高速铁路桥梁动力设计技术进步,被同行评价“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03

“十年以上”,几乎是每个获奖者的关键词。

几乎所有获奖项目都经历了科技人员“十年磨一剑”的漫长求索。

湖南大学是此次的获奖大户,主持完成的5项成果、参与完成的3项成果获奖。均为通讯员 李妍蓉 供图

低维半导体可控制备与性能调控,是当前电子信息材料研究领域的核心内容。

湖南大学潘安练教授主持完成的【低维半导体能带结构与光子特性调控】项目,针对技术瓶颈展开10年攻关,提出了实现不同维度半导体微纳结构能带调控和异质结制备的普适方法。

环保增效,是科研项目的“主旋律”。

湖南省农科院单杨研究员主持完成的【柑橘绿色加工与副产物高值利用产业化关键技术】项目,经过13年攻关,实现技术、装备和产品创新并产业化。

他将“柑橘”的价值利用到极致,连“渣渣”都不放过。

中南大学姜涛教授主持完成的【红土镍矿冶炼镍铁及冶炼渣增值利用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对镍铁生产工艺进行全方位的技术创新,近3年创直接经济效益14.87亿元。

04

从此次获奖项目也可以看出,湖南在电子信息、轨道交通等领域保持技术优势,在装备制造领域也是实力不凡,超级计算、超级高铁是响当当的名片。

湘潭大学黄云清教授主持完成的【几类偏微分方程高效算法研究】项目,为数学学科发展增添了一些新发现。

湖南大学黄守道教授主持完成的【大型低速高效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全面推进了我国风力发电技术的升级和突破。

项目组研制出国内首台 2MW、3MW 和世界首台 5MW 直驱永磁风电机组,在全球 400 多座风电场总装机超 1万台套,产品出口美国、德国、法国等 20 多个国家,近3年新增销售额超 800 亿元。

计算越复杂,对调度的要求就越高。

一直以来,任务调度都是超级计算机、高性能芯片以及云计算等多个领域中的核心技术。

湖南大学李肯立教授主持完成的【高效能异构并行调度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历经十余年攻关,系统地提出了大规模异构环境下高效能并行调度的基础理论与技术。

成果已广泛应用于金融、智慧城市等相关领域,提高了大型工程仿真、天气预报等应用上的计算效率,节省了能耗,近3年新增经济效益逾21亿元。


【作者:岳霞 任彬彬】 【编辑:谌程】
关键词:国家科技奖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