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邦的地图

宣讲员:张奕铭

  1986年2月,西行的列车驶离北京时已是夜色苍茫,工作了一整天的胡耀邦踏上火车,开始了又一次的西南山区之行。伴随他出行的,还有一张陈旧的地图。

  那是一张出版于1982年3月的中国地图,同年9月胡耀邦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地图就此挂在了他的办公室。那时的中国,人民群众生活还很困难,如何有力地推动改革开放,如何让老百姓尽快地富裕起来,一直是胡耀邦关心的头等大事。然而,中国幅员辽阔,经济条件千差万别,要改变现状,谈何容易。在这张地图前,胡耀邦陷入了长时间的沉思。他深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深入老少边穷地区调查研究,多了解第一手材料,才能因地制宜制定政策。

  地图上清晰地记录着,这是胡耀邦在担任中共中央领导职务后第四次到大西南,跨越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历时17天,行程近2000公里。

  冬天的西南山区频下冻雨,气候恶劣。为了了解真实情况,胡耀邦坚持选择乘汽车前行,当时的他已经71岁了,他全然不顾路途的奔波劳累,甚至把吃饭的时间都用上了,每天很晚才休息。汽车行至兴义附近的白龙山,因大雪封山,难以前进,胡耀邦当即决定,在此住下,不打招呼就地考察,了解山区农民最真实的生活状况。就这样,他来到贫困户家中,和普通百姓围坐话家常,询问他们的困苦,感知他们的冷暖。看到几家农户都有粮食、有衣被,他高兴地说:“很好嘛,高寒山区农民吃得饱,有火烤,我就放心了!”而当他听到有人反映,离这80公里外的山区人民,没有足够的粮食,甚至没有衣服穿时,这个坚强了一辈子的老人,眼眶湿润了。带上这张地图,胡耀邦继续西行,途径黔桂交界的天生桥水电站,他执意要去看望春节值守的施工人员,给当地工人送去党的温暖。这一次西南之行,他一度发烧到39度,但他依然坚持调研,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

  担任总书记的五年时间里,胡耀邦有四个春节是在老少边穷地区度过。1983年春节,他来到海南最南端崖县,同守卫在祖国南大门的解放军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1984年的春节,边境战斗正激烈进行,古稀之年的胡耀邦爬上法卡山陡峭的战壕,为边防战士写下“法卡山 英雄山”的题字。1985年的春节,他来到云南楚雄,与彝族同胞手挽手跳起了欢乐的民族大团结舞……从黄土高坡到雪域高原,从海疆边陲到民族村寨,全国2200多个县市,有1703个留下了他深情的足迹。

  “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这是耀邦同志题写的一幅对联,正式他为民情怀的真实写照。他常说:“共产党人参加工作,不是为了享福,要在为人民服务中追求人生的乐趣和价值”。今天,我们翻开这张地图,仿佛看到耀邦同志爬山涉水、为民谋福的忙碌身影。他用脚步丈量着民情,一步步地走进了人民的心里。百姓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要心中常思百姓疾苦,脑中常谋富民之策。”这,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不变初心。

【作者:张奕铭】 【编辑:刘天乐】
关键词: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