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天堂”儿子的回信

宣讲员:马伶

  1954年12月15日上午,北京西单堂子胡同的一个四合院里,一位年过古稀的老爷爷坐在藤椅上,给身旁的老伴读给小儿子的回信:

  厚本吾儿:

  十一月二十五日你的来信收到了,你去苏联后只接到你的信两次,又不知道你的住址,很难写信给你。

  你的母亲和我都将近八十岁,你的女儿已十八岁,你的妻还望你归家。

  读到这里,老爷爷声音哽咽了,他轻轻地咳了一声说:“我去喝口水。”

  这位老人,就是毛泽东主席最尊敬的老师、中共“五老”之一——徐特立。此时的徐特立,心如刀割。因为,小儿子20天前的那封信,来自“天堂”!

  徐特立和妻子熊立诚生有9个子女,但长大成人的只有4个。

  1927年,大儿子参加大革命时,被敌人追捕,21岁就不幸牺牲。妻子悲痛欲绝,坚决不肯将儿子下葬,便将儿子的灵柩停放在一间茅屋里,一放就是十年。

  这一年,50岁的徐特立,刚刚实现人生最大的转折——加入中国共产党。没有时间劝慰妻子,徐特立匆匆离开长沙,奔赴南昌,参加南昌起义。这一去,也是十年。

  1937年,徐特立回到长沙,主持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工作。这时,小儿子徐厚本也21岁了,新婚不久,为徐家添了一个孙女。全家获得了难得的团聚。但为了革命事业,徐特立建议厚本夫妇去延安学习。

  半年后,徐厚本从陕北公学毕业,谁知在返回途中患了肠热病,被送进湘雅医院抢救。而此时的徐特立,正在为营救被关押在长沙陆军监狱的乔信明等37位红军将士而四处奔走。当他忙完,匆匆赶到医院,眼前的场景是“一死一伤”:儿子医治无效,已经离开人世;儿媳伤心过度,从楼梯上摔下,头部重创,正在抢救。

  这一年,徐特立61岁,白发人再送黑发人......

  “革命老人”徐特立是坚毅的,他隐忍住巨大的悲痛,决定将小儿的死讯瞒着老伴。他劝说老伴:笃本去世十年了,该下葬了。妻子同意了,可是,她怎么都不会想到:下葬的,除了大儿子徐笃本,还有她疼爱的小儿徐厚本。

  喝水回来,徐特立继续给妻子读信:

  接到你的信,才知道你已经在苏联安了家,并有了子女,按照苏联的法律,女子和外国人结婚及生的儿女是不能随外国人出国的。我也知道你们是不愿意丢开父母,又不愿意丟开儿女,你的困难只能照顾一面,还是由你自己决定,不过你的母亲天天盼望你们......老年人的心理总是这样的,比不上我们出门在外的人,时间久了,就忘记了家,   我是难说服你的母亲,请你多多考虑,话完了,请回信。

  这个善意的谎言维持了整整22年,直到1960年妻子离世。

  如今,我们已经难以想象,当年徐特立写那封信时,心情是何等苦楚。失去亲人是痛苦的,但更痛苦的是要将悲痛隐藏。

  对此,徐特立曾说:这是我终生的遗憾,但是我不后悔。因为,对他来说,在为人夫、为人父之前,首先是为人师、为人民。这,就是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初心,一经认准,终生坚守!

【作者:梁堂华】 【编辑:刘天乐】
关键词: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