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强了 农村美了 农民富了 70年来,湖南农业农村工作成果丰硕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钱娟 实习生 陈星霖

金秋九月,三湘大地陶醉在丰收的喜悦中:金黄的稻谷在秋风中翻起金色的波浪,沉甸甸的猕猴桃压弯了枝丫,肥硕的螃蟹爬上堤岸,板栗咧开嘴嬉笑着……

这是丰收的序曲,这是九月的欢歌。今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介绍了70年来全省农业农村工作取得的丰硕成果。

关键词1:农业更强

供给结构不断优化

全省粮食产量由1949年的640.45万吨提高到2018年的3022.9万吨;

油料产量由1949年的7.22万吨增加到2018年的234.4万吨;

棉花产量由1949年的0.70万吨到2018年的8.6万吨;

茶叶产量由1949年的0.98万吨到2018年的21.5万吨;

生猪出栏由1949年的190万头增加到2018年的5993.7万头,外销量、出栏量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二;

水产品总产量由1949年的4.34万吨到2018年的252.5万吨;

2018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265.9亿元,其中,农业增加值1856.6亿元,林业增加值287.4亿元,牧业增加值668.1亿元,渔业增加值271.5亿元;

农机总动力由1949年的0.10万千瓦增长至2018年的6340万千瓦;

2018年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3.8%;

油茶面积、产量、产值以及苎麻产量均居全国第一,油菜、烤烟、茶叶、蔬菜、淡水产品、水果等产量居全国前列;

产业结构由“粮猪独大”逐步向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转变,高效经济作物发展到4000多万亩,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72%。

关键词2:农民更富

产业融合带动农民增收

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年销售收入突破1.5万亿元,跻身全国七强;

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年经营收入已突破400亿元;

农村电子商务呈“井喷式”发展,县级电商服务运营中心覆盖率达86%;

农村电商营业额达到1200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49年的45.23元增加到2018年的14093元;

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1949年的50元增加到2018年的12721元;

创建省级特色产业园559个、14个省级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10个现代农业特色产业集聚区,靖州杨梅茯苓、宁乡花猪、安化黑茶产业园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重点打造了“湖南茶油”“湖南红茶”“安化黑茶”三大区域公用品牌;

涌现出了古丈毛尖茶、麻阳冰糖橙、新宁崀山脐橙、江永香柚、炎陵黄桃、靖州杨梅等一批农产品特色品牌。

关键词3:农村改革

政策保障不断健全

1982年开始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2016年,全面推动农村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2018年底,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

2008年启动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2015年试点推进土地征收制度改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宅基地制度改革,2016年在全省部署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2018年探索开展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

从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费,到2016年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全面铺开,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日益完善;

全省家庭农场达3.89万户、农民合作社发展至9.7万个、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到4.74万个;

全省流转耕地占承包地总面积的49.64%,其中30~500亩规模的适度规模经营占流转耕地面积的81.1%。

关键词4:绿色发展

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提升

整省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58个生猪大县全部启动实施整县推进项目;

全省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87.6%;

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77.4%;

大力实施化肥、农药负增长行动;

推广稻田综合种养生态高效模式,创建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县10个,带动发展综合种养面积450万亩以上;

探索建立农产品“身份证”管理体系,已有2393个名特优农产品纳入“身份证”管理平台;

全省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

关键词5:乡村振兴

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所有乡镇和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沥青或水泥路;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82.7%;

农村供电可靠性和综合电压合格率均达到99.8%;

行政村通宽带率达到100%;

4G移动通信网络有效覆盖率达99.6%;

物流配送网络乡村覆盖率100%、行政村覆盖率达86%;

农村低保标准平均达到4062元/年,超过去年民生实事计划目标27%;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397万人,基本实现法定人群全覆盖;

大力实施移风易俗工程,大部分农村地区人情开支减少30%以上;

2018年,全省拆除“空心房”41.8万间,新增耕地面积3.35万亩;

完成卫生厕所改造90.35万户;

洞庭湖区实现乡村垃圾收集中转设施全覆盖;

建成乡镇污水处理设施240座,对污水集中处理的行政村达4000多个。

长沙篇章:

聚焦“三农”改革,带动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长沙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714元

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土地“三权分置”,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壮大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改革始终是贯穿长沙“三农”工作的一条主线。

一系列改革大招,打通“三农”工作血脉,充分释放农业农村发展活力,长沙农业发展水平、农村建设水平、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农业越来越强。长沙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7.38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599.6亿元,增长81倍。粮食产量由189.8万吨,增加到238.8万吨。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总数达615个,形成了宁乡花猪、长沙绿茶、浏阳水果、望城鲌鱼等一批享誉全国的农业品牌。

农村越来越美。农村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农药化肥用量持续减少,露天焚烧秸秆现象得到有效遏制,“一江六河”沿岸畜禽养殖全部退出。长沙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经验在全国推广。成功创建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00个、特色村100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67个。

农民越来越富。84个省定贫困村全部退出,12.55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至0.27%。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计算机41台、移动电话机305.5台,人均住房面积达59.1平方米。2018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9714元,排在省会城市前列。

【作者:钱娟】 【编辑:谭伟】
关键词:农业 农村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