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市铁炉冲:毛主席种的两棵板栗树104岁了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颜开云 通讯员 黄康

  在浏阳市文家市镇湘龙村铁炉冲的小山坡上,两棵被护栏保护起来的板栗树在满山的树木中显得格外打眼。1917年寒假,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的毛泽东来到文家市走访学友,考察社会民情和地理环境,并在离开前亲手栽下了两棵板栗树。

毛泽东在文家市亲手栽下的两棵板栗树,至今已104岁。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供图

  后来,铁炉冲的山坡虽多次被反动派放火烧过,但两株栗树都得以幸存,至今已一百余年。1967年,浏阳县人民政府将这两株板栗树列为革命文物树,并设立文物保护碑。在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呵护下,两棵板栗树依然根深叶茂、果实累累,象征着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毛泽东曾三次来到文家市

  毛泽东从青年时代就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在1917年寒假,毛泽东以关注家国天下的崇高担当和怀着对农民的深厚感情,在文家市的陈绍休等人陪同来到浏阳,开展长达20余天的社会调查活动。一行人从长沙步行出发,经永安,过江背,歇跃龙,入县城,奔文家市,最后住在铁炉冲陈绍休家。

  据《浏阳市革命斗争史》(1921—1949)记载,离开浏阳的前一天,毛泽东与陈绍休等决定上山栽树以作纪念。毛泽东认为,板栗树根深叶茂,不畏风雨,寿命长。他们拿来锄头,从后山移来两株板栗树苗。毛泽东亲自挖坑、植树、培土、浇水,栽下了这两棵板栗树……

  “毛泽东在文家市游学期间,考察了两所学校、五座寺庙,登上了六龙山、高升岭、天子冈、铁岩关等周边高山,对当地的风俗民情、山川地貌有深入的了解,这为后来再到文家市打下了伏笔。”在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工作了30多年的马海鹰说。

  包括1917年的这次游学,毛泽东先后共三次造访文家市,与这座湘赣边界小镇结下不解之缘。

  1927年9月19日,秋收起义部队会师文家市,在里仁学校召开的紧急会议上,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当机立断作出放弃攻占大城市,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地区进军的战略决策,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开启了中国革命的崭新篇章。

  1930年8月20日,毛泽东与朱德率领红一军团来到文家市高升岭,将盘踞在当地的国民党军阀戴斗垣一个整旅5000多人全部歼灭,这是红一军团成立以后的第一次胜利,史称“文家市大捷”。

  两棵板栗树所在的这片土地,见证了这些重要的历史时刻。

两棵板栗树为后人“讲述”百年风华

  时光如流水,弹指百年间。当时有人问毛泽东:“你离家这么远,种这个干什么?”毛泽东笑着说:“前人栽树,后人吃果嘛。”事实如此,正是有了革命先烈付出的生命和鲜血,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吃果的后人,一直没有忘记种树的“前人”。

  据文家市镇相关负责人介绍,1956年起,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曾先后多次给毛泽东寄去这棵树上结的板栗,毛泽东收到之后很高兴,还嘱咐工作人员写了回信。

  但过了几年,乡亲们例行寄去的板栗被全数退回,并附来回信,毛泽东表示接受铁炉冲人的一片心意,但村里也不富裕,板栗不要再寄来,留着自己吃。

  村民们感恩毛泽东对他们的牵挂,毛泽东给村民写的回信,至今仍被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收藏。

  这两棵板栗树现在104岁的高龄了,但仍然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专门打造了“百年风华鉴初心——我与历史合个影”特别展,其特别之处,便是以这两棵百年栗树为“讲述人”,将浏阳党史的百年风华为游客们娓娓道来:“从1917年第一次见到毛主席开始,我们两兄弟便迎来了新生……”

  展览融入现代科技的绿幕拍照,让游客在参观的同时可以与上个世纪的板栗树场景、革命旧址等历史照片同框打卡,增强历史体验感、沉浸感,实现寓教于乐。3月23日开展以来,已有8000余人次观展接受教育。

【作者:颜开云 黄康】 【编辑:易勇】
关键词:毛泽东 文家市 板栗树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