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桃源村:昔日荒滩地,长出水果林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6月22日讯(全媒体记者 颜开云)“第一批、第二批桃子都卖完了,现在得等下个月的黄桃,不过李子已熟,马上就能采摘了。”上个周末,不少游客慕名来到浏阳市沙市镇桃源生态农庄游玩,负责人陆湘龙只能对想买桃子的游客表示歉意。

扶贫队长马佛明(右)和贫困户一起在水果基地查看李子长势。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颜开云 摄

  这个生态农庄是桃源村的集体产业,农庄有200多亩水果林,1万多棵桃、李、梨等果树沿着村里的大源河两岸绵延3公里。游客们不知道的是,这片生机勃勃的水果林所在地,5年前还是一片荒滩。

  “上世纪末的1995年、1997年、1998年,我们村连续遭遇三次大洪水,其中1995年上游山谷中的拦河坝垮塌,全村倒了170多栋房屋。”村主任陆彩求说,桃源村面积34平方公里,处于一个由高山相接形成的狭长山谷中,饱受洪水之患,“那一年我家的土砖房也被洪水冲倒了。”

  与此同时,村里大片农田被洪水冲毁,尤其是大源河两厢的田地更是泥沙淤积。因为恢复成本太大,且担心以后还会遭遇洪水,这些田地大多成了荒滩地,农民无地可种,很多人开始外迁。

小河两岸昔日因洪水冲刷变成荒滩,如今已成为桃源村的产业扶贫水果基地。

  “当时浏阳正好启动万户农民进城镇创业工程,全村5000多人,走了一大半,现在只有1800多人。”沙市镇扶贫办主任张永发说,很多经济实力强、头脑灵活的都迁出去了,这也是桃源村成为省定贫困村的原因之一。

  要想富,先修路。2015年,由长沙市交通局、体育局派出的扶贫工作队进驻桃源村,最先着手的就是大力建设基础设施。原本2米宽的山路被拓宽至6.5米,并相继建成油砂路或水泥路。

  “争取项目资金,各级政府投入,村民踊跃捐款,花在修路上的钱超过2000万元。”桃源村第一书记、扶贫队长马佛明说,如今村级主干道超过30公里,水泥路基本通到了每家每户。

  与此同时,河道清理、机耕道建设等农业水利建设也逐步完善。路宽了、渠通了,产业规划同步推进。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桃源村按照“能人出资金、农民拿土地、村级建设施”的合作模式,建起了生态农庄。

  河道两岸荒废了20年的滩地,在多台挖机连续作业平整一个多月后,“扛”起了产业扶贫的重任——桃源村在这里种下了脆桃、黄金梨、黄桃、桑葚、李子等10多种水果。之所以选择不同品种的水果,是考虑到水果可以分批上市,便于销售。

  2018年,众多果树开始挂果。2019年,水果收入14万元。“今年光桃子就能卖10万元,水果收入预计22万元左右。”陆湘龙说,加上餐饮、住宿,农庄总收入可以达到五十万元左右。

  “在果园务工、养羊养鸡......收入的渠道多了,日子也越过越好。”桃源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陈国华说,自打建了生态农庄,不少人收入增加了,还能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他也在2017年顺利实现脱贫。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如今桃源村又准备打造户外运动休闲基地。

  据介绍,生态农庄共吸纳了16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务工,一年发放工资17万元。部分贫困户还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自己种起了水果,搭上生态农庄的“便车”,销路也不用愁。

    200多亩荒滩地为成水果林,这也是桃源村脱贫攻坚成效的见证。全村原有贫困户100户、267人,在2019年底累计脱贫95户、254人,贫困发生率由14.3%降低到0.67%,目前仅剩5户13人均为社会兜底保障,今年可实现全部脱贫。

    基础设施完善了,水果产业“活”了,桃源村又琢磨起更多的“青山绿水”文章,让村民致富奔小康。马佛明说,为了让游客来了更有“玩头”,长沙市体育局依托沙市镇建设“全国首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的契机,计划帮助桃源村打造户外运动休闲基地,进一步挖掘乡村旅游潜力。

【作者:颜开云】 【编辑:张日】
关键词:浏阳 桃源村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