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添福祉 民生支出占85% “福城”实至名归

  李 卓

  北冥有鱼,开福启福。福城开福,幸福谁与共之?

  “赚钱”的产业项目发展得风生水起,“花钱”为老百姓谋福利的民生项目建设,开福区也是不遗余力。2018年,实现税收收入连续4年领跑全省城区后,开福区投入民生的资金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广添民生福祉,“福城”实至名归!今年,开福区一系列关于“一圈两场三道”、城市有机更新、教育均衡发展和基础设施完善的民生项目,更是大格局、大手笔、大投入,彰显了“北富”富得有温度、富得有担当。

  梦想照进现实

  4万人“出棚进楼”得安居


  衣食住行,对中国老百姓而言,房子是头等大事。如何让老百姓住有所居、居有所乐?开福区在推进城市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阳光棚改”的作用,让每一个拥有安居梦的老百姓梦想成真。

  说起黄兴北路,长沙人都不陌生。与历来繁华的黄兴南路相比,黄兴北路曾是老旧城区、穷街陋巷的代名词,沿线居民住房大多是“老破小”。2012年,黄兴北路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正式启动,沿线居民盼了多年的“出棚进楼”终于得以实现。

  “搭帮党和政府,不然还不晓得什么时候能住上新房。”今年58岁的陈可原来居住在黄兴北路西侧的晴佳巷,他所住的房子是一栋建于20世纪60年代的三层筒子楼,38户住户用着公共卫生间,在楼道里做饭,一家人炒辣椒炒肉,一层邻居都要呛得咳嗽,居住环境极其恶劣。“大家都盼着能改善居住环境,又担心自己出不起搬新居的钱,那种矛盾的心态,真是一言难尽。”老陈感叹。

  2018年,棚改的“春风”终于吹进了这里,不到两个月实现全部签约。陈可通过棚改工程拿到征拆款后,在开福区北边挑选了一套中意的新房,从原本40平方米的蜗居搬进电梯新房,他别提多高兴。安居是棚改户的梦想,也是棚改工程的最终目的。

  开福区把“让群众居安、业乐”作为棚改的最大目标,充分尊重老百姓的选择权,通过征求棚改户意愿,灵活采取多种安置方式,形成了货币安置、实物安置相互补充的模式,满足了老百姓“以小换大、以旧换新、以危换安”的住房需求。

  在全面推进棚户区改造的同时,开福区还积极探索其他可行的旧城发展途径,通过推进老城区有机更新,既改善老城区居住条件,又留住人脉、文脉。“以前小区的道路坑坑洼洼,电线像蜘蛛网一样挂在房屋墙面,环境很差。自从改造后,房屋功能改善了,设施改善了,道路提质了。环境改变人,我们邻里关系更融洽了,幸福感很强。”一辈子住在西园北里的老居民向翠英娭毑见证了老街的风雨变化。2018年5月,西园北里作为长沙首段建成的历史步道正式开街,原住居民不用背井离乡,政府出资将老街老屋功能完善一新,而且风貌修旧如旧,成为独具老长沙气质的“网红”。

  同样让人期盼的还有潮宗街历史片区改造。“以前长沙有句老话‘好女莫嫁潮宗街,天晴落雨穿套鞋’,讲的就是这里潮湿破败,都是苦力人住的地方,一出门就看到坑坑洼洼,板车四处窜。”今年45岁的李俐是潮宗街老街坊,以前一家三代人挤在50平方米的房子里,对老街蜗居的苦衷感同身受。

  2016年潮宗街启动棚改有机更新后,他们搬到了近90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里,和拥挤的蜗居时代告别。如今,潮宗街正在进行历史街区打造,印刻着清末民初历史烙印的老街潮宗街,将结合历史步道建设,对老长沙的历史文化进行传承和保护,而作为潮宗街历史街区重要板块的北正街将于国庆节开街,重掀古风。“很期待建成后的样子。”李俐说,待这里建成后,一定要带着一家人故地重游,拍全家福“打卡”。

  “棚户区改造与有机更新都是改善城区居民生活条件的重要举措,我们把宜居性摆在首位,让居民住得安全、住得便利、住得舒心。”开福区委书记曹再兴说。从2011年至2018年底,开福区累计完成棚改14000余户,改造面积约168.5万平方米,帮助约4万人实现“出棚进楼”安居梦。如今,地铁1号线、黄兴北路、开福寺路等交通动脉得益于棚改,通过棚改促成了绿地中心、富兴国际、华创国际等多个商业综合体落地,实现了棚改的良性运行,提升了开福城区品质,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大大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一圈两场三道”

  幸福就在“圈子”里


  位于开福区的荷花池农贸市场是长沙有名的老农贸市场,人气一直很旺,不少藏在这里的小店在长沙吃货圈里小有名气。2018年,荷花池农贸市场成为开福区“一圈两场三道”首批完成提质改造的农贸生鲜市场,不但环境由“脏乱差”变为“白富美”,还创新果蔬垃圾有机处理模式,每天将近两吨垃圾“置换”成有机绿色肥,免费赠送给市民。2018年以来,开福区已完成23家农贸生鲜市场新建或提质改造,让居民的“菜篮子”变得更加精致。

  在长沙大部分私家车主眼里,最难停车的可能就是市中心了。而中心城区停车一位难求的问题,也是开福“一圈两场三道”建设要破解的难点。

  望麓园街道紧邻长沙市第一医院、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停车位经常爆满。2018年,长沙首个智能共享停车系统在望麓园街道投入使用,3000多个私人、公共停车位陆续在闲置时段出租共享。智能共享停车系统启用的同时,集公益积分、购物优惠等功能于一体的“一卡通”也在望麓园试点,街道范围内8个社区公共图书馆和3所中小学体育场馆都向市民免费开放,一个以望麓园为圆心的15分钟生活圈示范街在长沙率先建成。如今,“一圈两场三道”又有了升级版。今年8月,开福区在全市首试易地共享停车,协调新湖南大厦地下停车位低价包租给省妇幼保健院,腾出近400个车位优先给就诊市民,缓解看病停车难题。

  “以往来孕检都要‘抢’车位,今天早高峰时段竟然还有车位轻松停车!”怀孕6个月的市民刘娴芝的先生在外地工作,怀孕后每次孕检几乎都是自己腆着大肚子,开车前往位于开福区望麓园街道的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做孕检,每次找车位都让她心焦气躁。今年9月再来时,她欣喜地发现以前最怕的停车难居然不难了。周边写字楼将闲置车位整体共享出租给医院,这一创新举措既有效盘活了闲置资源,更缓解了医院停车难问题,赢得了市民和写字楼物业的称赞。

  2019年,开福区将打造33个“15分钟生活圈”,新建及改造项目27个。其中新建农贸市场4个,建设停车场19个、停车泊位7754个,改建自行车道43.6公里,新建人行道10公里、改建人行道22.62公里,打造历史步道3.116公里、文化步道1.8公里,新建4座公共垃圾站和厕所、提质改造79座站厕。

  如今,你要问开福人什么是幸福,他们会告诉你:幸福就在“圈子”里!

  “共享经济”助力民生  

  改革成果人人有份


  累了有个地方歇歇脚,渴了有个地方喝口水,手机没电了也能进来充充电,冷饭便当免费用微波炉加热……2019年8月15日,坐落于长沙开福区繁华闹市区营盘路的“城市驿站(司马里站)”正式对外开放,这个空调、电视、冰箱、微波炉、Wi-Fi、洗手间等设施一应俱全的小屋,免费向所有市民敞开大门,提供便捷舒适的自助共享服务。无论你是整日日晒雨淋的户外工作者、老长沙街坊或外地游客,甚至流浪无着人士,都可以进来歇息。

  营盘路是长沙中心城区一条主干道,可谓寸土寸金。在这样一个繁华的闹市区开辟出80平方米的免费共享空间供市民使用,正是开福区对提升民生温度的重视。“我们打造城市驿站的最大情怀和初心,就是想让这座城市更加开放、包容、共享,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细致地惠及最广大的人民,让城市变得更有温度。”开福区委副书记、区长刘拥兵介绍,在“共享经济”热门的当下,开福区将共享理念引入民生项目,共享自助式的民生福利,让各阶层人士更体面、更有尊严地分享改革成果。目前,像这样已投入使用或正在建设的“城市驿站”在开福区达10个。

  坚持有质效、有温度的“两有”发展,建设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两富”开福,以发展速度提升民生温度,让改革成果惠及更多居民,是开福区委、区政府对百姓的庄严承诺。7家24小时自助图书馆“无门槛不打烊”,3年来惠及逾20万读者。不管你是市民还是流浪者,只要刷身份证并遵守公德,就能在空调恒温不打烊的图书馆里享受悦读时光。

  就学、就医、就业,开福百姓的所想所需就是区委、区政府的所为。新中国成立后的长沙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可教育资源依然是捉襟见肘。

  1986年开福区(当时的北区)区属中小学仅24所,在校学生15840人。2015年9月,开福区委、区政府率先提出了建设“领跑三湘、全国一流”的现代化教育强区,致力于打造优质教育圈。近3年,开福区累计投入教育资金24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24所,新增优质学位2.8万个。如今,开福已有各类中小学、幼儿园206所,入园在校人数99659人。

  不用挂号,不用交费,只需刷下身份证,就可在社区自助式数字化“健康小屋”进行全套免费健康体检监测,30所社区“健康小屋”让辖区群众及时了解自身健康状况;与此同时,87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遍布开福大街小巷,为22.6万人口、10.5万重点人群提供服务……

  就医方面,近年来,开福区架构了1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9个卫生服务站(室)+30个社区自助“健康小屋”+96个家庭医生服务团队的完整的基层医疗服务网络。开福区确定了20个普惠民生的项目,面向群众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9大类增加到14大类,补助金额从2009年的15元/人次增加到2017年的55元/人次。                                                

【作者:】 【编辑:姚碧姿】
关键词:开福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