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华:提升现场急救能力迫在眉睫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月15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小华)“近来,猝死事件频繁发生,反映了现场急救能力的不足,提升现场急救能力迫在眉睫。”今日,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在省人民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省政协委员向华代表医药卫生界作了发言。

  向华委员说,现场急救能力不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合格现场急救“第一目击者”严重不足,二是公共场所AED(自动体外除颤仪)配备远远不够,三是基层急救能力不足。

  科学研究表明,患者在心脏骤停后,抢救的黄金时间为4~6分钟。如果4分钟以内进行抢救,患者的存活几率有50%;超过4分钟,患者的存活几率就会骤降到10%;10分钟以后患者存活率不到4%。

  “对心源性猝死患者的抢救应争分夺秒。”向华委员说,一旦心脏发生骤停,在黄金救护时间内,急救车和专业救护人员往往无法赶到。这时,在现场的“第一目击者”才是最有可能挽救生命的人。但数据显示,我国真正训练有素的“第一目击者”只有1%至5%。在长沙,每2000人中仅1人受过急救培训。

  “公共场所AED配备远远不够。”向华委员说,在美国AED的配备为每10万人接近400台,日本接近300台,我国香港地区为10台,而内地不到1台。另外,基层急救能力也不足。据调查,我省14个市州的96家县级医院急诊科普遍存在设备和力量不足、操作技术和流程不规范、人员不稳定等问题。

  “目前国家层面还没有现场救护相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公众急救存在因急救知识少‘不会救’、急救设备少‘不能救’、现场救人行为得不到法律保护‘不敢救’的问题。”向华委员建议进行现场救护立法,出台《湖南省现场救护条例》,从法律层面推动,形成政府主导、上下联动的机制,建立培训体系,配置场地设备,形成人人学急救、人人懂急救的氛围,让现场救护“敢救”“会救”“能救”。

  向华委员还建议从法律、卫生、教育、科技、文化、企业、舆论等各方面组织和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急救普及工作。利用学术团体、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优质资源,充分发挥红十字会、专业协会、医疗卫生机构急救专业的技术优势,广泛培训急救导师与公众,多渠道开展呼吸和心脏骤停、创伤、中毒、物理损害、自然灾害及重点病种急救自救知识技能普及。同时根据人口密度、流动量、分布距离等因素,按照救助者能够在3至5分钟之内获取AED并赶到患者身边的原则,在学校、机场、火车站、体育场馆等重要场所配置AED等必要急救器具和相关应急设备。

【作者:全媒体记者 周小华】 【编辑:刘天乐】
关键词:向华 现场急救 两会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