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产业新活力铸就经济向上力

  编者按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风险与挑战。面对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大考,长沙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不动摇,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坚决调结构、转模式、换赛道、走新路,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路上加速前行。为充分展现长沙经济发展中涌现出的亮点和成就,即日起,长沙晚报推出2020年长沙经济发展报告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2020年12月31日,中联智慧产业城挖掘机械园区首台中型挖机及大型挖机下线。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摄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伍玲 朱泽寰

  2020年,是长沙经济发展极不寻常的一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下半年,外部环境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顶风行船稳为先。过去的一年,长沙一手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一手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去年上半年,长沙以2.2%的经济增速,位居万亿GDP城市增速排行榜第一名;去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89.87亿元,同比增长3.1%,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4%。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逆风航行的长沙,是依靠怎样的澎湃动力,不畏艰险,劈波斩浪,引领全省经济发展?

  靠的是产业链建设,靠的是制造业标志性重点项目。

  据统计,2020年全市产业链共引进投资额过2亿元的重大项目97个,计划总投资1385.84亿元,其中计划投资过100亿元的项目2个,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8个。

  这是长沙复工复产后经济迅速复苏的“压舱石”,是长沙产业经济平稳运行的“方向盘”,是长沙经济增速保持正增长的“定盘星”。

  去年以来,长沙以制造业标志性重点项目为主抓手,有效克服疫情影响,致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助推长沙经济发展逆势稳增、勇走前列,项目建设水平、产业发展格局、整体营商环境实现全面提升。

  牵好“牛鼻子”

  去年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像乌云笼罩在中国大地的上空,全国经济发展按下“暂停键”。

  面对困境,长沙率先而动,主动出击,打响经济保卫战,通过舞动“龙头”带动、激活全产业链。

  去年2月,三一集团、中联重科、蓝思科技、比亚迪、山河智能等一批龙头企业顺利复工,并带动了部分配套企业陆续复产,之后长沙复工复产形成大潮之势。

  随着工业企业步入正常生产轨道,产业链招商也开始恢复正常化。

  去年2月9日,金霞经开区首批10支招商小分队,分赴长三角、珠三角、湖南省内等地,成为全省第一个从疫情防控阻击战场开辟“新战场”的园区。

  去年4月10日,市委副书记、市长、湖南湘江新区党工委书记郑建新率领招商团,南下广州、珠海、东莞、深圳,走访企业,考察招商。

  招商中,长沙始终瞄准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把引进龙头项目作为产业链建设的“牛鼻子”,打造产业高地,一批具有带动性、示范性、引领性的重大项目成功落户,呈现出逆势企稳、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截至去年前9月,长沙共有世界500强新加坡益海嘉里,中国500强爱奇艺科技、扬子江药业等46个“三类500强”产业链项目签约落户。

  一个重量级的项目可以振兴一方经济,一个标志性的项目可以改变一座城市。去年6月,长沙首倡制造业标志性重点项目,数量由最初17个扩充至20个,预估总投资1507.1亿元。

  在这份名单中,中联重科智慧产业城、三一智能装备制造项目、惠科第8.6代超高清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鲲鹏生态软硬件建设项目等重大产业项目赫然在列。

  去年,7月22日,长沙惠科光电有限公司第8.6代超高清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正式封顶;

  12月29日,在三一智联重卡和工程机械扩产项目1号厂房,三一全球首台国六大跨度举高喷射消防车下线;

  12月31日,中联智慧产业城挖掘机械园区下线首台中型挖机以及大型挖机,填补了湖南本土大型挖掘机智能制造的空白。

  如今,这20个重大产业项目随便单拎一个出来,都正在成长为垂直领域的“领头羊”,产业生态的肇始者、技术创新的“尖兵”,产值增长的支撑点。

  提升“含新量”

  突破发展瓶颈的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出路同样也在创新。

  骨子里流淌着“敢为人先”基因的长沙深谙此道,以“三智一芯”为主攻方向,围绕“专、精、特、新”下功夫,激活产业链的创新发展潜能,赋能制造业的高质量创新发展。

  创新驱动产业发展的背景下,企业智能化改造蔚然成风。目前,全市共有市级及以上智能制造试点企业1041家,其中“国字号”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和专项项目共27个,位居全国省会城市首位。

  一直以来,唐智科技在轨道交通运载设备故障诊断和安全监测领域领跑全国。如今,在实现对传统机车领域市占率突破90%以上的成绩后,唐智科技又为高铁“复兴号”稳定供货。

  长沙衡开智能公司首创研制的精密层绕机器人,打破了国外巨头在焊丝层绕技术上的垄断及技术封锁,同时,由于高度适配国内生产工厂环境,该产品性能和功能远超同类进口产品。目前该产品已获得天津金桥、湘江焊条等焊丝行业巨头的订单,并走出国门,进入美国 ITW、瑞士伊莎等世界巨头的生产车间。

  永清环保的稻米降镉富硒集成技术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2020年绿色“一带一路”技术储备库。由于在治理重金属超标等方面的创造性表现,目前该技术在湖南、四川、江苏、浙江等十多个镉污染农田项目中被应用,推广率居行业第一。

  除了在强化技术创新方面获得突破,在创新公共服务方面,长沙的成绩单也十分亮眼。

  去年,各“链办”积极履职行权,加强统筹调度,帮扶协调问题解决,精心服务企业发展。2020年新增了松井新材等7家产业链上市企业,数量居中部城市第一。宁乡经开区组织第三方机构对85家食品企业开展体检式检查服务,更是开全国政府类相关服务项目之先河。

  发展靠创新,创新靠人才。

  为激活持续创新能力,各产业链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及在长院士的深度对接,搭建并完善产业链技术创新平台,通过提高产业人才市场对接能力,为产业链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2020年,市工信局积极推选177家企业、619人申报省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中层骨干人才,并联合市高层次人才服务发展中心推选100名产业链紧缺急需人才。

  做优生态圈

  近年来,长沙市以打造产业发展生态圈为发展方向,引导各产业集群发展,奏响了一曲激昂交错的极致“链”歌。

  去年,在华为鲲鹏落地长沙后,长沙CPU制造能力跃居全国前列,在龙头企业的吸引下,以天津麒麟、中标软件等为代表的的操作系统企业,以阿里、华为等为代表的数据库服务商,以保兰德、金蝶天燕等为代表的中间件企业,以金山办公、永中 Office、福昕软件等为代表的办公软件企业,以恒茂高科等为代表的职称软件企业相继落户长沙,初步构建起软件产品生态发展圈,让长沙成为全国拥有最大自主IT生态的城市。

  随着“软件业再出发”号角吹响,“岳麓峰会”“1024 程序员节”“计算机大会”等盛会相继举办。在此影响下,长沙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等“八大应用场景”齐头并进,在软件业生态圈建设上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

  “只要是和种子相关的问题,走进隆平高科技园,就能找到答案。”在有着种业硅谷核心区之称的隆平高科技园,育种企业、制种公司、销种团队等一应俱全,打通了种业产业多方位全周期的配套服务,共同建构起现代种业产业生态圈。除了种业外,园区内还涵盖农畜、水产、果蔬、花草、中药材等领域的育种创新研究。

  去年9月,随着投资120亿元的隆平现代生物种业产业园项目的动工,未来园区将进一步发挥在产业链建设的主力军、主阵地、主战场作用,在园区龙头企业的“磁吸”下,更多上下游配套企业将从四面八方会师园区,共助产业生态发展。

  在望城经开区,瑶华科技射频功率芯片封测项目、科谱激光通信光芯片项目、联超光电光学元器件项目等10余个半导体项目的先后落地,将助力智能终端的配套发展。

  而浏阳经开区(高新区)以蓝思科技为龙头,引进了惠科、日写蓝思、欧智通、豪恩声学等一批重点企业,实现由单一企业向产业集群发展。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去年,长沙产业经济能够逆流而上,有龙头企业的鼓舞带动,有工业企业的创新驱动,也有产业生态的优化完善。随着产业基础不断迈向现代化,长沙将在践行“三高四新”战略中展现更大的担当和作为。

  >>交互长卷 | 乘风破浪的2020,长沙经济之船扬帆前行


【作者:全媒体记者 伍玲 朱泽寰】 【编辑:易隽】
关键词:经济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