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区:“两山”实践在雨花,青山绿水流金淌银

相链区块链

  周游

  初夏时节,圭塘河溪悦荟段,星星点点的帐篷点缀河岸。亲水河畔,戏水的孩子扬起水花。汩汩流淌着的河水,托起都市人的诗和远方。

  圭塘河全长28.3公里,是浏阳河汇入湘江之前的最后一条支流,是长沙市中心城区最长的城市内河。她从五代十国的历史中走来,《宋史·食货志·农田》记载:“初,五代马氏于潭州东二十里,因诸山之泉,筑堤潴水,号曰龟塘,溉田万顷。”龟塘,即今日之圭塘。

  她自长株潭绿心一路奔涌而来,由南至北贯穿雨花区全境,见证了跳马段“添绿增金”、经开区段“绿色智造”、红星片区“城市更新”、自贸雨花区块“对外开放”,从青山绿水到流金淌银,圭塘河全域“治水生金”的成效,彰显着雨花大力推进“两山”实践的决心与魄力。

  从“黑臭水体”到“美丽河湖”再到“生态经济带”,雨花区将圭塘河“生态治理”转为“生态资源”、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经济”,圭塘河的一次次华丽转身,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雨花最生动的实践。

如今,一个雨花居民15分钟内可抵达、可亲近、可共享的圭塘河公园已然成形。 雨花区委宣传部 供图

  全域治水,系统推进“一盘棋”

  长株潭绿心,点点苍翠,鸟鸣山涧;一汪清流,蜿蜒而下。

  葱茏绿意间,群山环抱,发源自森林间的圭塘河,静水流深,蜿蜒向北。

  这条滋养了雨花人的母亲河,也曾在光阴流转中遭遇成长的“阵痛”。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河流开发与保护失衡的局面也随之出现。再加上圭塘河水流量不足、自净能力差,导致水质越来越差、河湖生态不断退化,成为人们叹息的“龙须沟”。

  推进治水,刻不容缓。湖河问题根源复杂、积弊深重,治愈绝非一蹴而就。长沙和雨花区邀请专家为圭塘河会诊,从自净能力、排污能力、流域生态等多方面,为其找到病症根源。进入新世纪以来,长沙市、雨花区两级先后投入80余亿元,对圭塘河展开治理,2012年后更是强力推进点线面全流域的综合施策。

春天,不少市民在圭塘河畔搭帐露营、品尝小食、浅滩戏水。刘晓敏 摄

  系统治理,雨花区先后出台圭塘河流域综合治理“四年行动计划”和“新三年行动方案”,分别明确了20项、32项治理任务,编织规划纲要及专项方案,出台全省首部县管河流管理办法,实现流域统一规划、统一管控,同时成立圭塘河流域综合治理指挥部,整合环保、水利、农业等九方力量,一盘棋推进治理。

  源头治理,雨花区关停整改圭塘河沿线排污企业上百家,拆除违法建筑近300万平方米;修复缓冲带20公里;增设雨水收集管,实现清污分流。为河道实施常态化清淤疏浚,累计外运淤泥总量20万立方米,大大提升了河道防洪排涝能力。

  生态治理,利用人工植物群落在两岸沿线实现自然生长和自我演替,极大改善圭塘河周边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尤其在圭塘河井塘段打造了长沙首个海绵城市示范公园——圭塘河井塘城市“双修”与海绵建设示范公园,通过海绵化设置实现自然渗透、自然贮存、自然净化。

  智慧治理,对大型排口进行智能化改造,实现晴天污水不下河、小雨不溢流、暴雨不内涝;建立流域水文、水系水质、管网水力及河道防洪四套数字模型并耦合联动,全流域设置8个区级监测断面、在线监测4个、视频监控11个,动态掌握水质状况。

  全民治理,雨花区全面推行河长制,建立市、区、街(镇)、社区(村)四级政府河长体系,同时建立民间三级“河长”体系,与社会环保公益组织联合发起“圭塘河守护行动网络”,面向社会公开招募百名民间河长,形成全民治河新局面。

  目前,雨花区已探索“系统治理+精准治污”“九龙治水+一龙统筹”“政府河长+民间河长”“生态整治+产业融合”“项目融资+市场化运作”“中国智慧+德国技术”的“6+”治河模式,自2020年以来,圭塘河全流域水质稳定达到Ⅲ类标准。圭塘河还入选了湖南省美丽河湖、全省第二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等。

提质改造后的圭塘河风光秀美,水清岸绿。邹麟 摄

  经济活水,激活发展“强动能”

  河流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一个城市的萌芽、兴起、壮大、转型,都映照在岁月的长河中,也在河水的流淌中变迁。

  草地绵延,青山荡漾,大自然尽情挥洒着诗意的笔触,毫无保留地展示着绿心的天赐之美。

  这里是跳马镇冬斯港村。去年,跳马小伙黄柱和他的伙伴们在自己的家乡打造“走吧去野”的自然营地,在长沙露营爱好者中颇有名气。

  苍翠绿心静默无言,青山绿水间,工业企业早已不见身影,经过生态修复的矿坑长出葱茏绿意,石燕湖生态公园等旅游景点连点成线,花卉苗木产业欣欣向荣,网红民宿一房难求……以“绿心美”带动“百姓富”,圭塘河水流淌而过,串起的是一幅生态与产业交相辉映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当圭塘河流淌到雨花经开区,又是另一番“绿意”。面积仅23.07平方公里的雨花经开区,先后引进培育各类企业70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超200家,去年园区技工贸总收入超千亿元,成为长沙首个破千亿的省级园区。雨花经开区的成功秘籍,恰是绿色发展理念的又一生动实践。

  据统计,从2013年起,雨花经开区先后婉拒50多个项目;关停并转企业5家,转型18家;形成了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为主导、人工智能及传感器(含数控机床)为特色的“一主一特”产业格局和以总部经济、工业设计和智能医疗产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为辅的产业体系。

  在圭塘河畔,高质量发展还有更多精彩演绎。卢旺达的干辣椒、南非的坚果、乌干达的咖啡豆、埃塞俄比亚的芝麻、马达加斯加的草垫……来自非洲的吉光片羽,从大洋彼岸翩然而至,汇集于自贸区雨花区块,让相遇变成了一场约会。

  2020年9月,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获批。作为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的核心区,雨花区块承担了省、市自贸区建设“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内陆地区高端现代服务业中心”两大战略任务,其中高桥区块承担了打造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领先区的重任,成为中非经贸博览会唯一分展馆和常设展馆。

  10条非洲非资源性产品产业链已成型;通过打造“非洲品牌仓”项目,110多款非洲品牌产品陆续进驻长沙各大商场……当大洋彼岸的非洲好物乘风破浪而来,更多优质湘品也从圭塘河畔成为非洲同胞的“心头好”。发挥自贸区平台优势,雨花区在湖南出口产品集聚区打造地州特色展馆,助力湘品出海,帮助135家湖南企业投资非洲。去年,雨花区完成对非贸易总额31亿元、增长135%,助力全省对非贸易持续增长。

  城水相依,打造和谐“亲水圈”

  夏日的傍晚,雨后初晴。圭塘河畔浮光跃金。

  溪悦荟海绵公园内,漫步、嬉戏、流连……人们从城市的高楼来到河畔,用最放松的姿态与河水亲密接触。

  在喧闹的城区,卧着一环清清的河水,实在是这个城市的福分。正是因为有了圭塘河的存在,“中西部第一区”的刚性城区才会显得丰富和柔软,人们日复一日的工作生活才会点缀着诗意。

  建成以来,溪悦荟海绵公园不但成为市民亲水休闲的好去处,更带动周边商业业态持续升级。而这一项目探索的“政府直投+区平台公司与社会资本合作+社会公益团队协同全民参与”模式,成为化解建设期“资金难”痛点的有效实践。

  将圭塘河的综合治理与城市有机更新相结合,雨花还有更多灵活实践。

  当夜色降临,霓虹闪烁的红星商圈呈现出与白天截然不同的一面。“左手”拥有德思勤广场湖南首家24小时不打烊书店,“右手”拥有复地星光天地全天候全开放酒吧吸引游客前来打卡。去年,红星街区入选“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长沙市夜间消费示范商圈”,被网友称为全新的生活美学体验场、“夜经济”沉浸式体验的目的地。

  4月28日,雨花国资集团与中建五局签约,总投资约150亿元,启动雨花区红星片区城市更新(旧城改建)红星大市场更新单元项目。以红星片区为试点,雨花区持续优化城市生态空间,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让老城区焕发新容颜,释放新活力。

  城与河相依相融,还让亲水的方式变得更加多样。

  清晨,“和+共享图书馆”里书页翻动,清新的纸墨馨香沿着圭塘河蔓延,唤醒雨花,入夜,霓虹闪烁间一盏不灭的书灯,让流连于德思勤24小时书店的人们,穿越繁华澄净身心;宋旦汉字艺术博物馆里,一笔一画书写华夏文明,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春风中,演绎传承与创新;建设由历史影像复原旧时村落、展现文脉涵养和专属城市记忆的“三塘一井”,安放都市人的乡愁……以圭塘河水系为纽带,雨花区串联起两岸体育、文化、休闲场所和设施,其中文化特色类商户134家,去年实现营业额5.6亿元。

  如今,通过综合治理、长效管理、共治共享,一个雨花人民15分钟内可抵达、可亲近、可共享的圭塘河公园已然成形。

  河与城相依相伴,河与人呼吸与共,雨花区用实际行动书写生态环境保护答卷,用卓越成效印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作者:周游】 【编辑:肖娟】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