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人大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相链区块链

“习近平同志再次全票当选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继续担任中央军委主席,体现了9600多万名党员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衷心爱戴和坚决拥护,反映了亿万人民紧跟伟大复兴领路人开创更加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心。”

“党的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波澜壮阔,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彪炳史册,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年。这十年,最重大的政治成果是‘两个确立’,这是新时代实现伟大复兴的关键所在。”

“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结合实际、立足职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

2022年10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认真学习,热烈发言。这是继10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召开会议后的又一次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党中央重要会议、重要文件精神,已经成为一项制度化安排。

过去的五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跟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紧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求,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依法履职,担当尽责。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大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党的领导坚持得越好,人大工作就越有成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就越能得到彰显。”栗战书委员长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上讲话时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始终坚持在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党的领导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最鲜明的特征。2022年1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工作汇报。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连续第八年主持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专题研究、专门部署全面依法治国的中央全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其中包括“党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等内容。党中央相继出台关于人大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导性文件,如《中共中央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意见》等。报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在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设立分党组。

在党的历史上,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史上,十八大以来的十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人大工作指示批示最多,党中央听取人大工作汇报最多,党中央对人大工作制定出台文件最多,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人大制度次数最多。

本届以来,栗战书委员长所作的四份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党中央”一词出现62次,“核心”“党的领导”成为报告中的高频词。

2021年10月,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召开。会议闭幕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第一时间举行集体学习。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会议精神列为第一项议程,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人员用半天时间集中进行学习讨论。

每次委员长会、党组会、执法检查启动会、代表座谈会,委员长的每一次讲话,都是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这一领域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作为第一议程、重要议程。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工作、各次活动中,栗战书委员长都是学习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领学人。

连续五年召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交流会,推动各级人大学习贯彻工作走深走实、入脑入心。

健全和执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实和督办工作机制,建立贯彻落实台账,确保一项项落到实处。

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每年向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汇报年度工作,人大重要会议、重要立法、重要工作、重大事项等,都及时向党中央请示报告,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

常委会党组全面履行领导责任,完善党组工作规则,充分发挥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党的意识,带头贯彻党的主张和意图,担当尽责、作出表率,确保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人大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

栗战书委员长在常委会三十四次会议上指出,“这几年,全国人大最大的变化是党的领导加强了,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近更紧了”。

过去的五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最高政治原则,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履职尽责,把党的领导贯穿于人大工作各方面全过程。

以党的全面领导领航,承载党的初心和使命,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意志,人大工作迈向更加辽阔的天地。

“保证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在国家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之魂,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健全党领导立法的制度机制,确保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通过!”2018年3月11日15时52分,人民大会堂万人大礼堂内,掌声雷鸣,群情激昂。宪法修正案总结了党领导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特别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进程中创造的新经验,确认了新成果。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两个坚持”,即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坚持以党的指导思想为国家指导思想。

在宪法修改的过程中,从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启动宪法修改工作,并成立宪法修改小组,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到党中央发出征求对修改宪法部分内容意见的通知;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草案稿,并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当面听取意见建议,充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到党的历史上第一次用一次中央全会专门讨论宪法修改问题,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从全国人大常委会以中央修宪建议为基础拟订宪法修正案(草案),到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贯穿于宪法修改的全过程,确保了宪法修改的正确政治方向,得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拥护。

编纂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法典,是几代中国人的夙愿。顺应人民群众的呼声期盼,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编纂民法典的重大决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法典编纂工作,将编纂民法典列入党中央重要工作议程,并对编纂民法典工作任务作出总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分别审议民法总则、民法典各分编、民法典3个草案,对民法典编纂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民法典编纂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多次向党中央请示和报告,就民法典编纂工作的总体考虑、工作步骤、体例结构等重大问题进行汇报。

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获高票通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法治建设的一个重大标志性成果。

2020年5月29日,中南海怀仁堂,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就“切实实施民法典”举行第二十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明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围绕实施好民法典作出部署。

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事关全局的重大决策。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高度重视,深刻领会党中央决策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推进立法工作。监察法的制定把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中形成的新理念、新举措、新经验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保障反腐败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

制定长江保护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确定的重大立法任务。2019年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工作要点,明确提出制定长江保护法。全国人大常委会用一年时间完成法律草案起草,又用一年时间进行3次审议,最终以全票赞成的结果通过法律,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保护的重要指示要求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以如此之快的速度完成长江保护法立法任务,彰显出全国人大常委会担当作为、履职尽责的政治自觉。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风险交织。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生物安全立法作出指示,深刻阐述生物安全的若干重大问题,明确提出制定一部什么样的生物安全法,为制定实施法律提供了根本遵循。

经过3次审议,生物安全法高质亮相。法律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物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有关生物安全的战略部署转化为国家意志,贯彻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根本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风险预防、分类管理、协同配合”的立法原则。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后,党中央连续出台政策文件,制定发展规划,为乡村振兴提供政策指导和支持。乡村振兴促进法于2021年4月通过。这部法律立足新发展阶段,全面总结了这些年我国“三农”工作的法治实践,是一部“三农”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重视家庭教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就家庭教育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全国人大常委会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积极回应社会关切,2021年10月通过家庭教育促进法,以法治的力量来推动、促进家庭教育发展。

湿地是重要生态系统,发挥着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被誉为“地球之肾”。2021年12月,闪烁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光芒的湿地保护法出台,它确立了湿地保护管理顶层设计的“四梁八柱”,用法治方式为湿地保护修复工作“保驾护航”。当前,生态环保领域制定和修改20多部法律,覆盖全面、务实管用、严格严密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环保法律体系初步形成,书写出不负时代的立法篇章。

从民生部署干货满满,勾勒出一幅美好生活新图景的“十四五”规划,到为举国抗疫源源不断提供制度保障;从制定香港国安法,扭转香港在国家安全领域长期“不设防”的严峻局面,到作出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确保香港管治权牢牢掌握在爱国爱港力量手中;从守护中华母亲河的长江保护法,到拒绝“剩宴”的反食品浪费法,再到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的黑土地保护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立法工作步伐,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建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大厦”,立法规划和立法工作计划就是“设计图”,而党的领导是最为关键最为牢靠的“地基”。立法工作中落细落实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路线图:党中央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据此编制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细化为年度立法工作计划,按照计划推动法律出台,成为全社会共同行为准则。

2018年,吉林长春长生公司被查出疫苗造假,造成恶劣社会影响。全国人大常委会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在当年的传染病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中“指名道姓”地提出该公司“情节严重,性质恶劣,涉嫌犯罪,必须彻底查清真相,依法从重处罚”。同时积极推动制定疫苗管理法,及时通过该法律,创造了立法的特快速度。

通过人大监督,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不同领域的贯彻和落实。为了使“长出牙齿”的生态环保法律更好“咬合”,从加开常委会会议,为打赢蓝天保卫战“特事特办”,到栗战书委员长担任执法检查组组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全国范围内连续打响声势浩大、务实高效的污染防治法治攻坚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解决人民群众高度关心的生态环境问题,在人大监督史上前所未有。此外,还听取审议国务院多个专项报告、开展多次专题调研,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每一次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还有到地方实地检查,我们大家都一起梳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相关领域的指示要求。我想,这也是深刻领会‘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的具体体现,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落实到我们每一项具体工作之中。”栗战书委员长在环境保护法执法检查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时说。

为人民看紧钱袋子,党中央出台《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的意见》《关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导意见》等。随着2022年落下帷幕,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第一个五年周期圆满收官。通过高质量、高标准、高水平推进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工作,全口径全覆盖摸清“家底”,全过程全方位加强监督,全国人大常委会切实履行了党中央赋予人大的这项新职责,以人大监督之“效”提升国资管理之“能”。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监督工作,无一不是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咬定青山不放松,真正做到了人大干的,都是百姓盼的,人民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人大制度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成为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机关、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机关、全面担负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全票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他说:“选择在内蒙古自治区参加选举,表达了党中央对民族边疆地区的重视,体现党中央加快推进欠发达地区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心。”

2020年全国人代会,在湖北代表团,罗杰代表一开口,习近平总书记就认出了他,笑着对他说:“你在代表通道上接受采访,讲你们组织10来个人成立专门医护小组,成功救治了一位87岁老人。在内蒙古代表团,我提到了你,说这件事让我印象深刻。这句话还登在了报纸上。”

……

十年全国两会,定格经典瞬间。习近平总书记53次参加团组审议讨论,听取约400名代表委员发言。一次次深入交流、一次次真情互动,讲述着习近平总书记与人大代表的真情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代表工作,就人大代表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明确指示要求。全国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不断提高代表工作水平。

本届以来,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群众越来越密切,联系实效日益增强。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直接联系全国人大代表,通过常态化召开列席代表座谈会、专门看望、邀请代表一同参加执法检查和调研等方式,认真听取代表意见、基层实情和人民呼声。

2020年10月14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委员长会议室,栗战书委员长与列席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的51位全国人大代表深入交流,聚焦人大代表如何更加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更好发挥作用。

来自基层的全国人大代表杨恒俊认为,列席代表座谈会不仅进一步拓宽了常委会联系人大代表的渠道,同时也为发挥人大代表桥梁纽带作用,提供了新的平台和广阔的空间。这对基层人大代表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鞭策。

为强化理论武装,提高代表政治站位,全国人大常委会把学习贯彻党中央最新精神作为代表学习培训的首要任务。查阅代表学习培训的内容: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和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起到了感悟思想伟力、凝聚奋进力量的作用。

“七一勋章”获得者、全国人大代表石光银说:“我会时刻提醒自己一心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今后治沙造林的工作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作为一名党员,也作为一名全国人大代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爱党、敬党、护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以实际行动报党恩。”全国人大代表兰念瑛说。

实践证明,人大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关键在于领航的力量。  

今年是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之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人民用权、为人民履职、为人民服务,奋力谱写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新篇章!

【作者:于浩】 【编辑:李朝晖】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