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产业创新赢得“第五增长极”崛起的优势

  刘解龙

  备受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近日发布,对于长株潭发展来说,有两处内容极其重要,一是在《纲要》第八篇第二十八章第一节“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中,明确提出“优化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并被置于首位,显而易见,这是国家最高层次的城市群发展战略布局。二是《纲要》第九篇第三十二章第三节“开创中部地区崛起新局面”中,明确提出“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快武汉、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将这两点结合起来理解,就是包括武汉、长株潭都市圈在内的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作为国家重要增长极定位的,这样,在笔者看来,国家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等城市群的定位中,已经非常完整科学地彰显出“第五增长极”的内涵与布局,形成东西南北中五大增长极协同带动和支撑总体发展的宏大格局。作为长江中游城市群重要组成部分的长株潭都市圈,如何通过产业的创新发展,实现与长江经济带的有效衔接,在“第五增长极”的崛起中赢得新机遇和新优势,事关全局与长远,是亟待深入分析与有效解决的重大问题。

  一、全面理解大视野大趋势中的“第五增长极”

  如何看待“第五增长极”?如果我们从稍为广泛和久远一点的视角来分析,就很容易看到“第五增长极”出现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必然性与科学性。

  从发展规律的角度来看,长江中游城市群极有希望成为继成渝双城经济圈后新的增长极。因为,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成都重庆的双城经济圈都已经形成新的布局和影响的前提下,“长江龙”首尾两端都舞动起来了,作为“长江龙”腰部的中游城市群的发展,必然会在首尾带动下形成新的强劲态势,这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格局、发展态势的客观要求与必然结果。东部西部都舞动了“长江龙”,哪有中部不随之起舞的道理。事实上,今天这样的格局,不过是已经形成的发展格局的延续与深化,实际上都是中央总体发展战略思路一以贯之的坚持和与时俱进的深化。因此,我们要从大视野大趋势中来把握“第五增长极”的形成原因及其时代使命。

  二、科学把握“第五增长极”中长株潭的新坐标

  现在,五个增长极有三个分布在长江流域,正好既是东中西,又是“长江龙”的头腰尾。这样的结构关系,显然不仅要承担起带动和支撑整个长江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责任,而且要将全国的东中西区域关系更好地协调起来。长江要实施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但长江流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客观要求,只有一体化发展,才能实现整体目标、达到长远要求。融入长江经济带才是湖南在中部增长极中的科学定位,这是长株潭都市圈发展区域功能上的大格局与新坐标。

  就规模与前景而言,我国五极中的任何一极,都足以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实力强大的增长极同台竞争。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我国这种“五极”带动与支撑的态势将会得到快速显现与强化,长株潭都市圈建设进程也会因为这种外部整体态势促进与激发而得以加速与加深,从而形成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武汉、长株潭和昌九“鼎立”结构,长株潭都市圈内部的“小三极”也会由此得以加强。无论是长株潭城市群,还是长株潭都市圈,在现实格局与发展态势中,客观上都会承担起这种国家级增长极的使命。有为才有位,新发展格局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充分鼓励和全面促进健康有序地展开竞争。这种竞争要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来认识与把握。这是长株潭都市圈发展大趋势与新坐标。

  三、以产业创新彰显优势赢得未来

  既然“五极带动与支撑”的格局正逐步形成,对于长株潭来说,已经拥有自身的优势,如何将这些优势汇聚起来,实现优势的系统集成,必须坚持把产业创新作为重中之重,尤其要将制造业作为强省之基、兴省之要、富省之举。

  第一,在先进制造业领域有效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纲要》明确,开创中部崛起新局面,要打造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提高关键领域自主创新能力。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融入长江经济带的产业竞争,必须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创新的竞争,绿色产业的竞争,高质量发展的竞争。在新的发展格局中,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结构与关系都发生了广泛深刻变化,怎样更好与长江经济带协同对接?要重视以交通对接长江经济带,以规划对接长江经济带等等,但所有的对接中,以产业对接长江经济带,这是基础与主体。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已经成为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和融入长江经济带中竞争发展的最强大力量,是“第五增长极”舞台中的重要主角。

  第二,高度重视和有效整合文化资源,培育独特而强大的文化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期间,在行程上突出了对于文化的重视,相继考察了革命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地点,从考察的时间节点与背景上分析,我们可以深切地领悟到,这既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文化事业的重视,更是对于“十四五”及其未来更长时间的发展所进行的文化思考。未来的发展不仅要更加重视文化事业,还要更加具有文化内涵。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既要将文化厚植于高质量内涵之中,而且要重视激发蛰伏在种种优势中的文化潜力,让湖湘文化的独特力量融入整个产业创新发展之中。

  第三,为产业创新打好三张牌。无论是大范围的“五极”,还是中部崛起一极,对于湖南的发展来说,有三点还须特别重视,即明确长沙的独特使命与功能、建设长岳经济走廊和打造湘江经济带。长沙不仅是省会城市,更是长株潭都市圈这一“小三极”的最高峰。湖南湘江新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等诸多国家级战略平台建设,以及超万亿GDP规模、营商环境和幸福感等独特优势,汇聚成十分强大的“增长极力量”,长沙作为省域首府的功能和首位度将进一步提升,担负起带动长株潭乃至整个湖南在“第五增长极”竞争发展中赢得优势的龙头重任。长岳经济走廊,主要是促进长株潭都市圈发展更好地与长江经济带实现产业对接,让“龙头畅饮长江水”。在湘江流域的省域内区域中心城市,依湘江而成多点一线,形成湘江经济带,对接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给我们的直接启示与要求是必须将湖南境内的“江湖”格局统筹规划好治理好开发好,要以国家对待长江经济带的气魄与方法来对待湘江经济带,明确提出并规划好湘江绿色发展经济带,舞起湖南的“湘江龙”,与“长江龙”共舞,这是湖南总体发展布局与发展战略锻造出强大的体系化力量的紧迫任务与独特优势。

  (本文系湖南省省情研究中心智库研究项目《湖南省以产业对接长江经济带的对策研究》的成果,作者系湖南省绿色经济研究基地首席专家、长沙理工大学教授)


【作者:刘解龙】 【编辑:易隽】
关键词:长株潭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