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毛泽东追寻“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思想足迹

  张跃先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站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起点上,回顾以青年毛泽东为代表的革命先驱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心路历程,能让当代青年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增强对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理解。

  “改造中国与世界”是毛泽东在青年时期的政治理想,为寻求改造社会的途径,他在这一时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不懈探索,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获得改造社会的原动力。“路漫漫其修远兮”,青年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改造的真理经历了反复比较和扬弃抉择的心路历程,最终成长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立志: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五四运动前后的青年毛泽东,是进步青年心目中的“改造社会的健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青年毛泽东反对军阀和反对帝国主义,立志改造社会有深刻的历史根源。

  鸦片战争后,我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但没有彻底铲除封建制度。袁世凯复辟帝制,北洋军阀倒行逆施,动荡不安的时局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像这样的情况,多数人是痛苦的,是不合理的现象。”青年毛泽东对现实强烈不满,谋求改变现状。

  恶劣的社会环境刺激了青年毛泽东救国救民的愿望,并增强其立志改造旧中国的强烈社会责任感。新文化运动前期,激进民主主义进步思潮进一步促使他深入思考国家前途和命运。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杂志号召青年大胆解放思想。“冲决过去历史之罗网,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打破“僵尸枯骨”之束缚,为“青年中华”而斗争……这些战斗性的号召极大地鼓舞了毛泽东等先进知识分子改造旧中国、创造新社会的热情和勇气。这是时代赋予他们的历史使命。

  寻路:艰苦曲折中上下求索

  从1913年春进入湖南第一师范到五四运动前夕的6年间,青年毛泽东大量阅读古今中外典籍,兼收并蓄,从各家学说中“挈其瑰宝而绝其淄磷”。

  囿于当时的社会思想环境,革命先驱寻求真理之路并不平坦。一方面,当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还没有得到系统传播,受改良主义、民主主义以及其他传统哲学观念的影响,青年毛泽东一度认为“欲动天下者,当先动其心;动其心者,当具大本大源”,只有掌握大本大源的圣贤,才能把百姓从苦难的深渊中解救出来。另一方面,梁启超的“新民”之说令当时的毛泽东推崇备至,他相信,只要彻底废除旧的伦理道德,用新的哲学、伦理学真理陶铸中华民族,则民族精神将大大改观。在《心之力》一文中,青年毛泽东这样写道:“故吾辈任重而道远,若能立此大心,聚爱成行,则此荧荧之光必点通天之亮,星星之火必成燎原之势,翻天覆地,扭转乾坤。”这其中洋溢着何等充沛的救亡信念与担当使命。

  应该说,当时的青年毛泽东把政治的进步与社会改造寄托在了个人道德完善基础之上,希望通过个人身心的改造与思想的觉醒挽救社会,这在时局混乱、国民文化水平普遍低下的社会环境中是难以实现的。

  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社会主义的浪潮激荡着青年毛泽东的心灵,他似乎从俄国革命中看到了改造中国的新希望。

  1918年4月,在毛泽东、蔡和森等倡导下,新民学会在长沙湘江之畔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最具影响力的革命团体之一。也是在长沙,毛泽东带着对社会主义前景的向往,主编了以“宣传最新思潮”为主旨的《湘江评论》,充满豪情地宣告:“时机到了!世界的大潮卷得更急了!洞庭湖的闸门动了,且开了!”

  在《民众的大联合》一文中,青年毛泽东指出,人民群众联合起来的力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力量。民众大联合是改造社会的第一步,接下来,青年毛泽东一方面主张用人民大众的呼声向强权者持续地“进行忠告”,即“温和方式”的社会革命;另一方面,为探索改造中国社会切实可行的方案,进行了诸如建立工读互助新村、发起湖南自治运动等一系列实践。虽然这些社会改造试验都以失败告终,但他改造社会的信心并未动摇,而是通过实践更准确地理解了十月革命中武装革命的重要意义,青年毛泽东更进一步接近了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真理。

  抉择:革命旅途中从此无畏

  “彼岸世界的真理消逝之后,历史的任务就是确立此岸世界的真理。”青年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改造途径的一系列曲折经历,使他更深刻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对于革命事业的极端重要性。1920年11月,毛泽东经过慎重物色,与何叔衡、彭璜等6人在建党文件上签了名,创建了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元旦,湖南长沙,大雪纷飞。毛泽东同何叔衡等10余人,来到潮宗街文化书社,召开新民学会长沙学员新年大会。会议的议题是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方法和目的。毛泽东在会上作了发言,后来以《在新民学会长沙会员大会上的发言》为题,收入《毛泽东文集》第一卷,作为全书开篇。他在会上指出,世界上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大概有五种:第一,社会政策;第二,社会民主主义;第三,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列宁的主义);第四,温和方法的共产主义(罗素的主义);第五,无政府主义。这五种方法,他有的亲身实践过,有的反复研究过。他一一评述后总结道:“激烈方法的共产主义,即所谓劳农主义,用阶级专政的方法,是可以预计效果的,故最宜采用。”

  此时的毛泽东不仅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高度来考虑中国的问题,而且将中国的社会改造与全人类的共同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青年毛泽东经过长期探索,终于从理论与实践的密切结合中,找到了“改造中国与世界”的途径,这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批判的武器”,依靠人民群众和共产党组织的领导,推翻反动统治,建立革命政权,从而达到对社会的根本改造。

  1921年的夏天,包括毛泽东在内的十几位年轻人,拿起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武器,以改天换地的气概,在上海悄悄揭开了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一幕——成立中国共产党。从彷徨呐喊,到觉醒探索,再到笃定践行,信仰就这样日渐清晰、坚定。

  启示:从爱国主义到共产主义

  青年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社会改造思想的初步形成,无论是在其政治思想的发展过程中,还是在整个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上,都是极为重要的里程碑,标志着毛泽东已经从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转变成了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从此,他以高度的主体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奉为坚定的政治信仰,并开始了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社会改造实践相结合的尝试。

  在那个大浪淘沙的年代里,大批仁人志士都在寻求拯救中华民族的途径,青年毛泽东从一名普通的爱国学生到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的转变并非偶然,这既是因为当时旧中国迫切需要爱国志士们对其进行根本改造,也是毛泽东满怀一腔爱国热情,长期不断追求真理、追求进步,勤于实践的结果。毛泽东从爱国主义走向共产主义光辉道路的思想足迹,至今仍值得每一个知识青年学习借鉴——走马克思主义道路,把个人前途与国家以及社会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作者系长沙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作者:张跃先】 【编辑:谭伟】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