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把握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

  杨 溢

  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调研时指出:意识形态属性是文化产业的本质属性,一定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守正创新,确保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总书记的讲话,为新形势下文化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正确的意识形态属性是保证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根本前提。文化产业首先要明确为谁立言、为谁创作的问题。只有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以人民为中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才能获得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改革开放40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地位, 在全社会形成了共同的精神追求和理想图腾,才有了人民群众不断提升的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

  正确的意识形态属性是文化产业内容创新的内生动力。意识形态作为文化的核心,对文化产业的创新有着重要的影响。意识形态在整个社会形成一种既定的评价体系,文化创新必须聚焦、契合于这种体系的主流价值取向,衍生的文化产品才能获得受众。新的时代,人民需要更高层次的文化生活和精神消费。这就要求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注重科技和文化的结合,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以创新技术使文化产业迸发新活力。

  正确的意识形态属性是保障国家文化安全的必然要求。文化安全首先是意识形态安全。文化市场领域的竞争,不仅是经济实力的竞争,还是价值观、意识形态的竞争。谁拥有发达的文化理念及其载体,谁就能更好地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权。当前,受多元思潮影响以及各种境外不良文化产品不断渗透,我们必须牢牢紧抓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础的“魂”,将“守正”与“创新”相互融合,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形成相应体制机制,积极推动湖湘文化、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作者系长沙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作者:杨 溢】 【编辑:谭伟】
关键词:就认这个理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