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人员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相链区块链

  疫情之下,瞬息万变的防疫形势不仅透支着抗疫人员的身体和精力,也透支着他们的情绪,他们长期压抑的情绪可能在面对某件小事时一触即发。

  防疫人员也会出现应激障碍

  疫情之下,人们会处于一种应激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对环境变化后生活、工作等的适应性障碍,出现抑郁、焦虑、烦躁或痛苦的情绪。如果这些情绪没有得到及时地处理和化解,就可能出现对内的攻击性行为,表现为失眠、愤怒等情形,有些人还会出现躯体上的表现,比如莫名的头痛、腹痛、胸痛、心慌等,这属于心理问题表现出来的躯体化行为。

  抗疫一线人员需要被看见、被肯定

  社区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处于防疫一线,由于工作性质所带来的职责感,无形中会给自己施加很大的压力,叠加上市民给予他们的期待和向他们倾倒的负面情绪,再加之身体的劳累,很容易让他们感到身心俱疲。他们就像夹心饼干的中间层,两头承压。人类最基本的一个心理需求是需要被看见、被理解、被肯定;当人们没有得到这些时,自我评价系统就会出现紊乱,自我效能感和自我价值感就会被忽略和否定。

  一线抗疫人员如何转化负面情绪

  一线抗疫人员在工作中,可以在倾听居民的诉求后采取“共情—理解—延迟满足”三步走的方式跟居民进行沟通,这样可以在有效缓解居民情绪的同时,不至于让他们的负面情绪转化为对自己内在的伤害。

  第一是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疫情期间难免会接触一些负面情绪,自己需要认识到事件本身并不重要,人们对这个事件的看法,决定了这个事件的结果;第二是要对自己的能力有个合理的认知,超过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如果做不到,也不要自责;第三是亲情助力很重要,累了倦怠了,可以跟自己的家人聊聊天,不仅可以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也能缓解家人的担忧。

  同时,社会公众在接受抗疫一线人员服务的同时也应表达一声谢意和感恩,对他们的工作能力也要有合理的预期。


【作者:罗朝淑】 【编辑:余燕婉】
关键词:心理健康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