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风华正青春丨心系青年

  “希望大家不负时代重托,不负青春韶华”,这是2020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调研岳麓书院时,对湖南大学青年学子的寄语。

  从2011年到2020年,三次到长沙考察调研,习近平每一次的行程里都有高校,心系青年。殷殷嘱托,激荡人心。当前,国防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师生正全力在自主创新、科研攻关、思政教育等方面拼搏进取、奋发作为,用实际行动发出牢记嘱托、铿锵前行的最强音,向建党百周年献礼。

2020年9月16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湖南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考察调研,了解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情况。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足迹1 国防科技大学

  原声

  要深入贯彻落实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全面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加快建设具有我军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努力把国防科大办成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高地、国防科技自主创新高地,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科技支持。——习近平

  足迹

  2011年3月20日至23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湖南考察调研期间,视察了国防科技大学“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系统。走进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习近平亲切看望慰问了教职员工,听取了“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系统情况介绍,并殷切寄语大家继续勇攀世界科技高峰。

  2013年11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国防科技大学视察。上午9时,习近平来到学校,首先检阅了干部和学员方队。在雄壮的阅兵曲中,习近平登上敞篷车,受阅官兵军容严整,精神抖擞。习近平以洪亮的声音向每个方队官兵致以问候,官兵们响亮作答。在军体文化活动中心,习近平接见了学校师以上领导干部和正高职专业技术干部,并同大家合影留念。

  随后,习近平参观了学校科研成果展示,在一个个展台、一件件实物、一幅幅图表前驻足观看,向学校负责人和科研人员详细了解项目研发和应用情况,在不大的展厅里,习近平一边看一边问,90多分钟不知不觉过去。他对学校坚持以我为主、勇于自主创新取得的丰硕成果表示赞赏。习近平接见了学校科技创新团队代表,同他们一一握手、亲切交谈,询问教学科研和生活情况,肯定他们为国家和军队作出的特殊贡献,勉励他们埋头苦干、再接再厉,在新的起点上不断取得更大成绩。

  当日下午,习近平听取了国防科大工作汇报,对近年来学校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要牢牢扭住思想政治建设这个根本建设,紧紧围绕强军目标来进行,使思想政治建设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强大推力和助力。

  新篇

  “习主席鼓励我们科研人员大胆创新”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黎铁桥

  “习主席曾在2011年3月、2013年11月两次来国防科技大学视察,给我们国防科研人员以巨大的鼓舞和鞭策。习主席第二次来学校视察时,我很荣幸参与了学校科研成果展板的设计制作。当时习主席参观了我校的科研成果展示,对由学校自主设计研制的‘天拓一号’卫星给予了称赞。今天我想向习主席汇报的是,由学校研制的‘天拓五号’卫星已于2020年8月成功发射,而且其信息接收能力是‘天拓一号’卫星的100倍。”6月23日,记者走进国防科技大学采访,该校空天科学学院教授赵勇这样向记者介绍。

  1977年出生于益阳沅江市的赵勇,在国防科技大学完成了本、硕、博阶段的学习后留校工作至今。他介绍,2013年下半年的某一天,他接到了参与设计制作反映学校重大科研成果展板的任务,说是“有首长要来学校视察”。“既然接受了任务,那我就一定要尽全力做到完美。”赵勇回忆,他连续奋战多日,完善了展示陈列的相关数据和图片,还把已发射的“天拓一号”另一颗卫星实物(实验用)布置在参观现场。“后来听学校和学院的领导说,习主席视察时看到‘天拓一号’卫星实物,听取了卫星功能作用的介绍,称赞这一科研成果有创新、很有用。”回忆起这一幕,赵勇的内心仍然充满喜悦。

  赵勇介绍,“天拓一号”卫星于2012年5月发射,是学校研制成功的世界首颗单板纳星、我国第一颗AIS卫星系统,能对全球范围船舶快速完成位置、航向、航速等信息的接收,并实现对我国现有岸基AIS系统的有效补充。之后,由国防科大自主设计与研制的“天拓”系列卫星,性能越来越先进、完善,实现了大范围船舶、飞机识别,为用户单位连续提供了数据服务,发挥了重要的军事、社会效益。

  采访中,记者跟随赵勇“实地观摩”了学校留作实验用的“天拓一号”卫星(模型)。他介绍,习主席2013年来国防科大视察、对学校科研创新和“天拓一号”卫星的肯定,让全校科研人员备受鼓舞。近年来,“天拓”系列卫星的设计研制不断取得创新突破,他自己也随着“天拓”卫星一路成长,从“天拓一号”卫星的主任设计师、副教授到担任“天拓五号”卫星总设计师、教授。他所在的空天科学学院“快速响应空间系统与技术”创新团队,一批青年教师、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也迅速成长,取得了一系列关键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双丰收。

  记者从国防科技大学获悉,目前该校已成为国家的国防科技自主创新高地,承担着从事先进武器装备和国防关键技术研究的重要任务,已形成面向尖端、独具特色的国防科技自主创新体系,取得了以“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系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关键技术、“天拓”系列微纳卫星、激光陀螺、超精加工、磁浮列车等为代表的一大批自主创新科研成果,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连续6次摘得世界超算桂冠。国防科技大学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中国速度”“中国高度”“中国精度”,为我国“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等重大工程作出了重要贡献。

  足迹2 中南大学

  原声

  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要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荟萃、学科齐全、思想活跃、基础雄厚的优势,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民生建设大领域,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努力形成更多更先进的创新成果。——习近平

  足迹

  2013年11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湖南考察时来到中南大学,视察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了解高校进行科技创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项目情况。

  在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习近平观看了重金属废水生物制剂深度净化和回用系统演示,了解运用生物技术手段治理重金属污染情况。在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他听取了粉末冶金特种材料研发应用介绍,同数十位研发人员一一握手,肯定他们的成绩。习近平详细询问有关情况,对研发人员刻苦攻关、勇于创新的精神给予肯定。

  当日中午,听说总书记来了,刚下课的同学们纷纷赶来,聚拢在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外和道路两旁。习近平走出实验室时看见同学们,特意走过去向大家问好,同学们欢呼雀跃,大声向总书记问好,习近平微笑着频频向同学们挥手致意。

  新篇

  科技创新迸发澎湃动力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俊

  近日,记者来到中南大学,探访了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8年前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时对科技创新的嘱托,一直极大地鼓舞着中南大学师生合力推进科技创新的热情。

  “中南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用智慧和创新技术助推‘金山银山也能造就绿水青山’的理想抱负。”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柴立元教授告诉记者。

  以废水治理技术为起点,该中心构筑从末端治理到源头减排的全链条行业技术体系,不断推动我国有色行业产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该中心研发的“有色冶炼含砷固废治理与清洁利用技术”实现“控砷—脱砷—固砷—无砷”资源化治理,成功解决了有色冶金过程砷污染与伴生金属流失难题,获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研发的“冶炼多金属废酸资源化治理技术”,实现废酸回收率90%,从根本上取消了传统的石灰中和工艺,危废削减90%以上,有效解决了困扰行业的“顽瘴痼疾”,获2018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如今,该中心朝着“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重金属污染防治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基地”的目标不断奋进。

  一走进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记者目之所及皆是师生们忙碌的身影。按照总书记指引的方向,该实验室迈出了发展的坚实步伐。

  2017年,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大型喷气式客机C919顺利完成了首飞。这一刻的到来,令中南大学师生激动不已,因为C919机轮刹车系统关键技术由中南大学及其学科性公司提供;2019年,实验室与中国商飞共建的“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项目落户长沙金霞经开区,这是国内唯一、国际领先的大飞机地面动力学平台,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我们正在建设的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是由中国商飞负责建设的国家飞机起降系统重大科技工程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形成继美国NASA之后第二个世界级的、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飞机起降系统科技创新平台。”中南大学副校长、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周科朝介绍。

  2014年至2020年,中南大学累计申请发明专利超过12000项,获发明专利授权5478项,获中国专利金奖3项,8项过亿元成果落地转化;2020年底,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2021年6月,中南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第十一批国家大学科技园。

  “学校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致力于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加快推进产学研结合与成果转化,为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中南大学相关负责人介绍。

  足迹3 岳麓书院

  原声

  要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充分运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紧密联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道理,深刻领悟为什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习近平

  足迹

  2020年9月16日至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湖南考察。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岳麓书院考察,了解人才培养、文化传承等情况。

  当天,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龙兵正带着青年马克思主义领航班的学员在岳麓书院上“移动”思政课。书院里,总书记与正在开展思政课现场教学的师生们亲切交流。

  走出书院,广场上挤满了学生,大家齐声欢呼。习近平微笑着向大家挥手致意,对同学们说,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同学们将是接过历史接力棒的主力军。希望大家不负时代重托,不负青春韶华,勤奋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走好人生道路,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回忆起当时一幕幕,龙兵仍难掩心中的激动和振奋,“当时总书记问我们是怎么开展‘移动’思政课的,我向总书记介绍了我们把思政课课堂搬到岳麓书院,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的方式。”

  “总书记足足考察了75分钟,他对一草一木都非常关心,对师生的关爱溢于言表。”回忆起总书记考察、讲话的场景,湖南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唐珍名仍然记忆犹新。

  新篇

  坚定理想信念,永远跟党走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俊

  “在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成长成才?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提供了重要遵循,激励着我努力成为一名更有担当的思政课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龙兵说。

  从岳麓书院到沙洲瑶族村“半条被子的温暖”陈列馆,从新民学会旧址到十八洞村,走农村、入社区、下基层、进工厂……龙兵打造富有亲和力的“移动”思政课堂,带着学生到现场感受,触摸历史遗留下来的痕迹,让同学们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定理想信念,永远跟党走。

  回望过去,一代代湖大师生肩负使命,勇于担当;立足当下,青年学子努力探索、实践。

  通过采用线上、线下并行,实地移动课堂与网络直播课堂互补的方式,湖南大学博士生理论宣讲团一路“火”成“网红”。“我们由最初的6人小组,已经发展成40余名成员的大家庭。”宣讲团团长、湖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李亚芹告诉记者,不搞浮华的口号、不开诱人的条件,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同学加入进来,用才学挖掘理论的魅力。2020年以来,湖南大学博士生理论宣讲团聚焦重点群体,对接社会基层需求,面向红色教育资源比较稀缺的单位及个体开展红色宣讲,做到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事业单位,服务对象覆盖老、青、小,截至目前共开展90余场红色宣讲及社会实践。

  “清华园里响起湖大好声音”,2020年12月,该宣讲团应邀赴京,与清华大学理论报告团同台宣讲,就如何更好做好党的创新理论宣讲进行深入交流;今年5月27日,在马栏山上青年说之“两山”青年共话芳华活动中,李亚芹以“实事求是:从岳麓书院牌匾到党的制胜法宝”为主题,分享党的实事求是思想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不负时代重托,不负青春韶华。加快培养社会急需的有用之才、全速提升服务国家的能力,湖南大学在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的同时,进一步围绕“经世致用”之才加强顶层设计,在“重践履、务实学、通时务”上再下功夫,大力营造更多“经世致用”之才脱颖而出的优良环境,从而让“经世致用”之才成为湖南大学的闪亮标签。

  (文字除署名外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琦 实习生 曾雅文 整理)

【作者:】 【编辑:张日】
关键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