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战略视角看长沙推进“强省会”战略

相链区块链

  徐少兵

  长沙推进“强省会”战略,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重大决策,是湖南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的战略安排,也是面对新一轮区域竞争长沙引领示范长株潭都市圈建设、辐射带动湖南全域高质量发展的担当作为。我们必须抬高发展坐标,从全球眼光、全局视野和国家战略的维度来深刻认识和把握“强省会”战略的实践背景及其战略意义,保持战略定力,掌握战略主动,扛牢主体责任,奋力展现“强省会”赛道上的“长沙风采”。

  参与和嵌入“一带一路”

  共建“一带一路”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推进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对外开放而作出的重大决策。“一带一路”全面深化了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动了我国对外开放空间从沿海、沿江地区向内陆地区和边疆地区延伸覆盖,形成了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一带一路”凸显了我国中西部地区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和独特优势,使广阔中西部地区由对外开放的内陆腹地跃升为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为我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和政策支持。

  长沙是“一带一路”的战略节点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联南通北的区位优势,“公铁水空”立体交通发达,湘江水运通江达海。实施“强省会”战略,建设国家综合交通枢纽中心,深入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体制机制创新,完全有条件成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的新高地和国际交往的门户城市。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强省会”并不是“虹吸”本省资源要素来做大做强省会城市,而是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更宽广领域去开拓省会城市的发展空间、市场腹地和发展机会,实现资源要素吸纳整合利用的最大化、最远化和最优化。在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长沙实施“强省会”战略,并不追求“一城独大”和“大树底下不长草”的发展局面,而是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本身的发展潜力及优势,主动参与更高水平国际合作竞争,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和全球城市体系,提升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引领全省在国际合作竞争中发展壮大,呈现“百舸争流”和“大树底下好乘凉”的生动景象,为湖南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凸显“湖南力量”展现省会的作为和担当。

  “一带一路”为实施“强省会”战略提供了绝佳历史性机遇,我们必须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进一步提高长沙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引领和推动湖南开放崛起。笔者认为,参与和嵌入“一带一路”,打造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长沙要做好这三项先导性、战略性工作:一是大通道建设,“公铁水空”齐头并进,“东西南北”货畅其流,构建长沙面向世界互联互通高效立体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二是大口岸建设,水运港、公路港、铁路港和航空港等基础设施先进,吞吐容量巨大,要致力于推进管理服务现代化,不断提升长沙综合交通枢纽能级;三是大平台建设,致力于将自贸区、保税区、跨境电商综合实验区及国际性会展论坛等平台打造成为国内领先、世界闻名的平台,进一步提升长沙服务国际国内双循环的层次和水平。实施“强省会”战略,未来长沙发展能级更高、能量更大、角色更重,我们要通过深度参与和嵌入“一带一路”而大踏步走向世界,成为内陆地区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国际先进制造业中心、国际文化创意中心和全球资源配置中心。

  对接和融入长江经济带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国发展的空间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结构形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从国家战略层面上规划了“两横三纵”为主体的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我国正在形成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区域之间融合互动发展的新态势、新模式、新格局。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地区,汇聚了人才、资金、技术和创新等方面的优势要素,在国家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成为引领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成为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近年来,位居长江经济带“龙腰”,覆盖鄂湘赣三省31个城市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在全国诸多城市群中快速崛起,越来越得到国家战略层面的关注和重视。2015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这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发展规划;今年2月,国务院又批复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这是全国第一个获批“十四五”实施方案的城市群,并且对长江中游城市群作出了“长江经济带发展和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城市群”更加明确的战略定位。城市群建设的核心是推进高质量的一体化,推动区域联动协调发展,实现要素资源在城市群内高效配置。在全国经济发展“大棋局”中,地处中国经济地理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正发展成为继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城市群后中国经济发展“第五极”,支撑长江经济带发展、中部地区崛起和全国高质量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空间枢纽地位不断巩固。

  长沙作为长江经济带的中心城市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必须主动对接和融入长江经济带,大力推进“强省会”战略,城市发展空间顺着“湘江北去”,产业发展分工高端化,城市功能品质“宜居宜业宜游”,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加快创建国家中心城市,与武汉携手成为引领带动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双引擎”。笔者认为,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中,长沙实施“强省会”战略,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湘江航道港口的改造升级,进一步提升湘江航道综合通行能力;二是全面提升长沙在先进制造研发、科技创新驱动、国际服务贸易、文化创意及品牌塑造等城市功能;三是把岳阳纳入长沙疏解非省会核心功能的重点区域,引导长沙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优化布局向岳阳辐射延伸,以更大力度、更加有效措施推进长岳协同发展。

  示范和引领长株潭都市圈建设

  长株潭一体化是几十年来湖南干部群众的梦想和追求,长株潭都市圈是我国中部崛起和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长株潭都市圈建设首次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而定位为“国家重要增长级”,并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长株潭都市圈发展规划》,这是继南京都市圈、福州都市圈、成都都市圈后第4个获批的都市圈发展规划,体现了国家战略层面对长株潭都市圈建设的高度重视。

  长期以来,长株潭三市虽然时空距离短、人员联系紧、共饮湘江水,一体化取得明显成效,但仍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尤其是破除行政壁垒、整合要素市场、增强省会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等各方面,大有可为。我们要紧紧抓住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政策机遇,把“强省会”作为示范引领长株潭都市圈建设、辐射带动全省各市州协同发展的战略抓手,加快提升长株潭一体化水平,实现长株潭从融城到同城的历史性跃升。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树立和强化同城化的思维视野,实现思路优化和提升,把长株潭作为一个整体的现代化都市圈来建设,作为超大城市来打造,瞄准同城方向、用好协同方法、紧扣共享目的,从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市场体系、环境治理和综合服务等方面着手,深化区域分工协作,共筑现代产业体系,共护美丽家园,共建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打造便捷高效的通勤圈、梯次配套的产业圈、便利共享的生活圈,走出一条区域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协同发展的同城之路。同时,长沙实施“强省会”战略,增强长沙的全球影响力、全国竞争力、区域引领力、全省辐射力,不仅能够促进长沙在全国区域竞争和城市体系中脱颖而出,而且能够充分发挥省会在长株潭都市圈建设和湖南“一核两副三带四区”省域发展格局中的“火车头”作用,使湖南全域在基础设施、资源要素、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等方面在省会的强大溢出辐射效应中受益,形成“以点带圈、以圈带面、圈动全省”的良好态势。

  省会兴则全省兴,省会强则全省强。我们必须主动把握和自觉顺应“强省会”的区域空间发展逻辑,以省会长沙在全国城市体系中的能级提升、实力增强和影响力扩大来引领带动湖南全省综合实力在全国的争先进位。

  (作者系中共长沙市委党校副教授)


【作者:徐少兵】 【编辑:易隽】
关键词:强省会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