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热词里的长沙“新”愿 | 山水洲城记

相链区块链

每次进入两会时间,“热词”从来都是一大看点。

这次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是各代表团“全团建议”中的高频词汇,也成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风向标。

3日下午,湖南代表团第一次全体会议决定,将以代表团名义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提出《关于支持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建议》,建议将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纳入国家发展战略规划,支持长株潭创建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

同一天,全体住湘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提交提案,建议加快推进长沙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更好为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

全国人大代表、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接受央视财经频道《经济半小时》节目采访时表示,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不仅是科技创新高地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也是湖南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依托。

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湖南省委、省政府下起了一盘以科技创新为主动力、推动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大棋。

这一棋局,包含了怎样的长沙“新”愿?

要读懂长沙“新”愿,首先要搞懂新质生产力。

概括地说,新质生产力是以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和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等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在橘洲君看来,要称得上是“新质生产力”,就不能是那些普通的进步、不是边际上的改进,而是要有颠覆性的科技创新。于长沙而言,至少已在三个方面发力:

新业态——数据是数字经济的核心生产要素。眼下,长沙跻身“数字经济新一线城市”,数字经济总量达4500亿元。伴随着360长沙数字城市安全大脑正式落户,长沙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再添强劲动能,目前链上已拥有上中下游相关企业两万多家,规上企业214家。

中国电信中南智能算力中心里,45万台服务器充当“超级大脑”,为长沙数字经济发展提供算力支撑。长沙晚报通讯员 陈吕芳 供图

新技术——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离子蓄电池,长沙外贸出口的“新三样”不但增势迅猛,而且科技感爆棚。新技术带来的不只是新鲜感,还有新动向。

当前,长沙正加快构建“4433”现代化产业体系,即推动工程机械、先进储能材料、新能源汽车、现代金融4个支柱产业提能发展,推动数字产业、智能产业、新能源、大健康4个新兴产业领先发展,推动现代农业、食品加工、文化旅游3个传统产业升级发展,推动人工智能、量子科技、基因技术3个未来产业突破发展。

新模式——根据产业自身发展实际,长沙将原有的22条产业链整合为17条,此次调整不仅能有效化解相同领域产业间的同质化竞争,还能凝聚产业发展合力,共同实现高质量发展。

比如,将原先的汽车产业链拆分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一方面夯实新能源汽车这个优势产业,另一方面布局智能网联汽车这个全市着重发展的未来产业。

调整后的汽车产业链加速驶入快车道,在去年举办长沙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开园暨汽车产业招商推介会上,现场签约整车及配套项目20个,计划总投资124亿元,产业配套水平大幅提升。

有料、有声、有未来。通过在实践中形成的新质生产力,长沙所勾画出的工作主线、进击路线已经非常清晰——

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扎扎实实把“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搭出架子、干出样子,踏踏实实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细读“三新”,不难发现,它们与当前长沙发展面临的困难挑战,几乎是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在直面问题、抓主要矛盾,是思路更是方法。

——以平台为引领。

过去一年,长沙服务推动省“4+4科创工程”建设取得新成效,高位布局的“市十个重大科技创新标志性项目”成效显著,高水平国家级创新平台体系加快培育。

以此为引领带动,2023年,长沙新增省级以上平台408家,其中国家级11家;各类创新平台总数超过2600家,其中国家级142家。

并且,通过高能级平台集聚全球高端创新资源,长沙的科技创新平台已成为研发人员聚集地,仅4家已运行的市级创新研究院就引进高水平人才357人。

——以研发为目的。

通过集聚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平台、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转化落地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长沙的目标很明确。

中国电信中南智能算力中心里,45万台服务器充当“超级大脑”,为长沙数字经济发展提供算力支撑。长沙晚报通讯员 陈吕芳 供图

随着科技创新平台的布局逐渐体系化,长沙的创新主体持续壮大,一批原创性、标志性、可视化的首创成果应运而生:三一重卡研制出800公里长续航电动重卡,填补国内行业空白;中国电科48所发布自主研制、用于生产碳化硅外延片的国产8英寸碳化硅外延设备,宣告国产第三代半导体专用核心装备迈进“8英寸时代”;“长沙造”国产最大直径竖井掘进机完成首秀……

发挥创新平台优势和基础引领作用,聚焦产业发展痛点发力,进而赋能产业链,这是长沙实施关键技术攻关的路径所在。

——以成果转化为目标。

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长沙近年来相继打出多套政策“组合拳”。

从全面推进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导向的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鼓励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揭榜,再到构建“成果转化基金+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多元投入体系,从多个环节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长沙已构建起了全链条支持政策,带来的效果也十分明显。

以新型研发机构为例,2023年长沙在医药装备、新能源等领域新组建3家新型研发机构,4家已运行的市级创新研究院转化科技成果160项,其中在长转化117项。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对湖南提出了“三高四新”的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在“三高四新”美好蓝图中,“三高”是路径,“四新”是目标,根本的指向是高质量发展。

发展新质生产力,正是推进“三个高地”建设的重要抓手。对标“三个高地”,湖南推出了11项标志性工程。而全力建设研发中心城市正是11项工程里的关键一项。

“将长沙打造成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2023年6月的互联网岳麓峰会上,湖南向全世界官宣,要在省会长沙“长出”一座全球研发中心城市。

2023年8月,长沙市对外发布了《中共长沙市委 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奋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实施意见》《长沙市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若干政策》两份重磅文件;今年2月19日,长沙又发布《2024年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工作要点》,部署十项重点任务。

当前,以湘江科学城为核心引爆区,以“一城一区三基地”全球研发中心主阵地,浏阳河“数谷”、松雅湖未来科技城、开福“科创谷”、大泽湖海归小镇等项目建设如火如荼。2023年8月到12月,新增的研发机构的数量相比2023年前8个月的370%。新成立的研发中心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

如何更加抓好标志性工程建设、抓好关键核心技术科技攻关、抓好产业链与创新链的深度融合、抓好创新人才集聚?

“研”值是基础。高能级的科研创新平台是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的关键支撑。比如,长沙将实施研发企业(中心)集聚、战略平台支撑等七大工程;将高标准规划建设“一城一区三基地”,即加快建设湘江科学城,推进湘江科创基地、湖大科创港、松雅湖未来科技城等项目建设,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引领区。

“产业”是根本。产业的竞争力则是一座城市发展的动力源。优质且竞争力强的产业越多,城市的发展质量往往越高,能够提供的优质高薪就业岗位也就越多,人们消费的底气就会越足,城市经济的活力就能越旺,生活才能越幸福。

“发展”是王道。目前中部六省中,武汉、郑州也已经是全国中心城市。而安徽合肥近年来的“研”值同样增长很快,GDP排名连续五年上升,位次已由2018年的第31位跃升至2023年的第17位。前有领跑者,后有追逐者,对于区域经济发展而言,如果长沙无法强化自身的“磁场”,不排除会成为其他城市虹吸的目标。

中国式现代化的康庄大道从来不是一马平川。唯有保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奋斗姿态,秉持敢为、敢闯、敢干、敢首创的精神状态,才能不断巩固优势、放大优势,长沙才能真正挑起大梁。

2024的长沙,正跃跃欲试。

长沙的2024,你值得期待。(作者 任凭 尹玮 刘丹 编辑 彭培成 校读:符卓棻)

【作者:任凭 尹玮 刘丹】 【编辑:彭培成】
关键词: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长沙;山水洲城记 全国两会;新质生产力;长沙;山水洲城记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