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金轶:期待地热能破解南方供暖难题

  长沙晚报评论员 屈金轶

  近日公布的《湖南省“十三五”地热能开发利用规划》明确,“十三五”规划期内,湖南14市州开展42个地热能开发利用项目。其中,长沙、株洲、湘潭、岳阳、常德部分区域的居民们将首先享受地热能推广带来的舒适生活。记者了解到,长沙有4个项目,分别为湘江新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开发利用项目、湘江沿岸地表水水源热泵系统开发利用项目、岳麓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水源热泵系统开发利用项目和宁乡县灰汤镇地热发电、供暖综合利用项目。(11月6日《长沙晚报》)

  近些年,随着南方极寒天气的增多、能源开发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民众生活质量的改善,人们对集中供暖的呼声愈来愈高。然而,从目前情况看,一些南方省份或城市在落实集中供暖时始终是雷声大雨点小。从这个角度而言,“十三五”规划期内,长沙成为湖南首批率先实施地热能供暖的城市之一,既是对民意的及时回应与尊重,更彰显了省会城市的勇于担当与“敢为人先”的长沙精神,其正向效果值得期待。

  目前我国“北方集中供暖、南方分散式取暖”的模式,已沿用六七十年之久,其利弊日益凸显。一方面,当时囿于经济发展水平低而制订的秦岭-淮河分界供暖线,其主要用意是优先解决御寒更为迫切的北方供暖问题。但随着国家综合国力的增强,南方集中供暖的呼声也越来越大,理应提上议事日程。“你在北方的寒夜里享受如春的温暖,我在南方的艳阳里冻得瑟瑟发抖”,这一网络段子形象地说出了“南方人过暖冬”的内心渴望。另一方面,北方“大锅炉、大烟囱”的集中供暖模式,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无论是过去烧煤供暖,还是现在烧燃气供暖,其排放物都会对土壤、大气产生污染,甚至有人将其视为“供暖性雾霾”的肇因。

  众所周知,在目前没有集中供暖的情形下,冬季为了御寒,南方人采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方式予以解决。有的烧燃气或烧木炭取暖;有的采用空调、电暖炉、电热毯、壁挂式暖气等取暖……形形色色的取暖方式,看似是一种因户制宜的个性化取暖,实质上则是出于无奈,并非绿色经济的供暖模式。这种分散的供暖模式,除了投资大、能耗大之外,还存在引发火灾、致人室息等严重安全隐患。

  由此可见,南方供暖,既不能照搬北方传统集中供热模式,也不能沿用现有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分散供暖模式,应该运用创新思维,另求妥善之策。规划中,湘江新区等长沙市三个区域将率先推广地热能供暖,无疑是科学而明智的供暖路径选择。相比传统能源取暖,地热资源具有节能环保、清洁安全等优点。以依赖地(水)源热泵技术的“地热能空调”为例,看看它究竟有多节能?有研究资料表明,和一般中央空调相比,地热能空调夏季可节能15%至20%,冬季可节能40%。同时,其运行费用为普通中央空调的50%至60%,商业建筑夏季空调可节约电费10元/平方米,冬季可节约燃气费约25元/平方米。这一串串的对比数据足以证明,地热能供暖,既满足了民众“冬日温暖如春”的需求,又摆脱了北方“供暖性雾霾”的怪圈,可谓最优选择。

  长沙因地制宜地开发地热能供暖,有望让民众渴望暖冬的梦想一朝成真。希望长沙乃至湖南探索的供暖经验,将给那些虽处南方但同样需经历寒冬的其他地区,提供更好示范样本,让大家都能过上温暖如春的暖冬生活。

【作者:屈金轶】 【编辑:吴静波】
关键词:集中供暖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