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云才:以创新精神融入“一带一路”

  长沙晚报评论员 袁云才 

  据《长沙晚报》昨日报道,长沙窑博物馆计划今年10月开馆,印尼海域“黑石号”沉船上的部分长沙窑精品有望“回家”。看到这则新闻,联想到本月14日至15日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作为长沙人,不禁热血沸腾。

  长沙窑又名铜官窑,遗址位于望城区铜官镇至石渚湖一带,它与当今的“一带一路”倡议有何关联?不妨让1998年浮出水面的“黑石号”沉船来说话。这艘在海底沉睡千年的商船告诉我们,早在唐代,长沙生产的瓷器就大量出口西亚诸国,生意十分火爆。据报道,“黑石号”上共发现陶瓷制品67000余件,其中长沙窑瓷器就有56000余件,占八成以上。可见,千多年以前,长沙就已融入了海上“丝绸之路”。如今长沙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城市,显然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积淀。

  那么,当今我们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中,该从长沙窑身上汲取怎样的精神营养呢?笔者认为,最应该传承和发扬的,就是长沙窑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众所周知,要烧一窑好瓷,胎土很重要。千余年前,长沙的窑工们却在胎土不如外地厂家的条件下,扬长避短,另辟蹊径,开发出市场上没有的瓷玩具及小件产品,大量采用绘画和文字做装饰,并且创造性地烧出了釉下彩。可以说,长沙窑能成为唐代彩瓷的发源地,产品畅销海外,靠的就是创新驱动,是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个性化定制而又经济实惠的营销策略。这种敢于挑战、创新求变的精神,千百年来在长沙一脉相承,于今尤盛。近年来声名鹊起的“电视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工程机械湘军”,就是突出代表。它们之所以在各自领域脱颖而出、叱咤风云,无一不是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结果。

  按说,作为不临海、不沿边的内陆省份,湖南对接“一带一路”并无特别的区位优势,正如千余年前的长沙窑并无上好的烧瓷胎土。然而,我们始终充满信心与激情,就因为勤劳与智慧。比天然条件更重要的是创新精神,这将是我们在“一带一路”上赢得发展机遇、实现合作共赢的制胜法宝。千余年前我们的祖先做到了,今天的长沙人,理所当然更要高举这面创新的大旗。否则,墨守成规、随波逐流就会失去敏锐的眼光与灵感,渐渐陷入被动。

  如何更好地以创新融入“一带一路”?长沙窑曾经的辉煌,给予我们深刻启迪:就是要善于找准和挖掘市场的需求,以需求为风向标进行研发生产,形成自己的产品特色。市场的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些潜在的需求要靠挖掘和引导,在这一基础上创新出来的产品和服务,才会成为及时雨、雪中炭,永不过时。

  创新是一个不老的话题,创新无止境。以创新精神融入“一带一路”,是千年前的先祖给予我们的启示,更是时代对我们的呼唤。近年来,长沙各部门各单位积极开展“六个走在前列”大竞赛,各类创新活动如火如荼,这股劲头,使我们发展的步伐迈得更大、更快。同时我们要看到,“一带一路”不是单向的“走出去”,还包括“引进来”。如何更好地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人才,我们也要有创新的举措,使其更适应形势、更接地气,更好更快地出成果。

【作者:袁云才 】 【编辑:曾茜】
关键词:评论 一带一路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