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城夜谈 | 让“网络害虫”无处栖身

  杨正意

  曾经在网络上咄咄逼人、呼风唤雨的“网络大V”陈杰人倒了。根据警方深入调查,他那些显得义正词严的所谓舆论监督,竟是为了白花花的银子,发展到后来甚至明码标价。多年来,他通过恶意炒作、操纵舆论,进而勒索钱财,把“舆论监督”做成了一门家族化的“大生意”,单次运作少则获利几万元,多则上百万元。画皮被剥掉的陈杰人,简直让吃瓜群众怀疑自己的眼睛。

  俗话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为何不少群众却被这样一个沐猴而冠的“网络害虫”蒙蔽了双眼,成为其“粉丝”,甚至为其恶意炒作充当“啦啦队”,被他当枪使呢?除了陈杰人善于抓住受众心理进行伪装之外,还与“网络大V”本身缺乏监督有很大关系。我们知道,通过各种正当或不正当方式博上位的“网络大V”,都拥有一般人不可企及的公众影响力和话语权。他们是舆论场上受人瞩目的强势群体,如果以追求公平、正义的形象示人,必然引来观者云集,却鲜有人思考他们的“舆论监督”是否掺杂私利,甚至纯粹是以监督之名行敲诈之实。一般人大概会想:如此众目睽睽之下,若还存在敲诈,难道受害者不会举报,不会诉诸法律吗?

  问题恰恰就在于此。陈杰人之所以屡屡得逞,在于他抓住了很多受害者不愿“陷入舆论漩涡”、宁可“息事宁人”的软肋。正所谓“穿皮鞋的怕穿草鞋的”,他所盯上的猎物,往往非富即贵,这些人或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人生哲学,或本身就是“有缝的蛋”,或被对方自我包装的“高校研究员”等光鲜名衔所蒙蔽,因而不敢、不愿与恶意的造谣炒作死磕到底。这种“退财免灾”的心态和做法,正是陈杰人之类的敲诈勒索者迅速坐大的现实土壤。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拥有麦克风,人人都可以是舆论监督的参与者和旁观者,更不用说“网络大V”了。这是时代变迁、技术升级带来的社会进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是受益者。然而,若任由极少数“网络害虫”以舆论监督之名,肆无忌惮地造谣生事、敲诈勒索,那就会极大地损害网络的公信力,玷污舆论监督本身,对于广大网友尤其是“网络大V”的整体形象都是无形中抹黑。我们绝不能容忍“一粒老鼠屎弄坏一锅汤”。同时,在纷纷攘攘的网络世界里要擦亮自己的双眼,我们要做到明辨是非、知性理性,不给谣言提供传播的空间。一旦受到造谣、中伤,要敢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正当权益,让“网络打手”、敲诈者们无机可乘。总之,铲除“网络害虫”栖身的土壤,这份责任不只是在监管部门身上,也在每个网民肩上。

【作者:杨正意】 【编辑:谭伟】
关键词:陈杰人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