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抓机遇,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庹新岗 肖应林

  话题背景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谋划、部署、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这份纲领性文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规划。而在当前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怎样深度对接大湾区建设,也成为代表、委员们的热议焦点之一。湖南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辐射带动前沿阵地,如何抢抓重大历史机遇、结合省情做好对接工作,促进高质量发展?省会长沙应如何作为,走在前列、当好排头兵?近日,省政府参事室主持调研这一课题的专家接受了记者专访。

  对话专家

  周秋光:湖南省政府参事,湖南师大教授、博导

  对接大湾区建设,湖南有四大优势

  记者:从《规划纲要》看,粤港澳大湾区要建设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这五大战略定位,对湖南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我们应如何认识?从世界范围来看,国家大湾区的建设都影响深远,发展辐射带动力量非常强劲。对接好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湖南目前的优势有哪些?

  周秋光: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目标是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这必然需要广阔的战略腹地作支撑,现阶段规划涉及的重大基础设施、重点发展平台、重要经贸合作等必将延伸和辐射到周边地区,这对于湖南而言,无疑是一个重大的历史机遇,而湖南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也有良好的禀赋。具体来讲,有四大优势。

  从区域优势来看,湖南地处我国中南部,北部与“黄金水道”长江相通,南部与我国对外开放程度高的广州相连,是我国一级轴线——沿江轴线,二级轴线——京广铁路的交会点。而作为以“香港”为中心的华南经济圈的外缘,湖南连接着内陆腹地与华南经济圈的交流,是外向型经济由沿海向内陆推进的过渡地区;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南大门,又是中部地区产业承接转移的重要通道,是大湾区辐射的前沿阵地,是湾区经济辐射内地的重要支撑。目前,长沙高铁会展新城及黄花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的推进建设和发展,有能力承担起“内陆发展第一腹地”的关键角色。

  从人缘优势来看,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湖南具有得天独厚的人缘优势。据广东省湖南商会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长期在广东工作的湘籍人士约1300万人,创办企业10万余家,其中上市公司30余家。在港澳湘籍企业家也很多,实力较强。

  从集群优势来看。在湖南,长沙高新区是全球重要的工程机械制造基地;株洲高新区是全国最大的电力机车研发生产基地;湘潭高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装备产业基地。长株潭在工程机械、交通装备、新能源装备等制造产业方面优势突出,与粤港澳大湾区互补性强。

  从园区优势来看。湖南拥有各大开发园区近百家,其中共有湖南湘江新区、长沙经开区、长沙高新区、宁乡经开区、浏阳经开区、望城经开区、湘潭经开区、湘潭高新区、株洲高新区等9家国家级经济园区。各个园区首尾相连,围绕长株潭三市中心城区形成了一个不间断的产业圈,在全国绝无仅有。

  将优势化为胜势,对接大湾区建设

  记者:您刚才提到湖南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有四大优势,那么我们该如何把优势化为胜势,转化为推动湖南、长沙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呢?

  周秋光:我们讲优势,不是说能躺着坐等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找上门来,而是说对照《规划纲要》,既要看到优势,也要看到劣势;既要把优势做强,又要补齐短板,最终化优势为胜势,推动湖南在新时代的高质量发展。一是充分释放政策效能。要与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对接,首先要做的就是“政策创新对接”,迫切需要在发展政策上有创新、有突破。二是做好统筹规划的对接。要进一步增强高位协调,强化国际化视野。三是继续打破行政和制度壁垒。我们要在行政体系、经济制度和法律体系上进行优化,让各类要素能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四是强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我们省拥有一大批各层次的龙头企业,但总的来讲,“世界”“领导型企业”还不多。这导致必要的产业配套、金融环境和人力资源等关键要素的缺乏,在供应链上缺少强有力的核心企业,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话语权不够、吸引力不强。这也是需要认清并加以改善的。

  长沙要当湖南对接大湾区的排头兵

  记者:我们注意到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省市层面都有详细的规划,既强调区域间的协调,又重视中心城市的作用。那么,对于湖南省会长沙,如何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走在湖南的前列,发挥省会城市的作用,体现省会城市的担当?

  周秋光:长沙作为湖南的省会,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中要当好排头兵。一是要突出创新引领。长沙经济基础雄厚,创新要素集聚,有实力、有条件创造出推动经济高速发展的新优势、新动能。具体来讲,第一,要将长沙着力打造成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国家创新创意中心、高新技术引领中心。通过集聚国际创新资源,努力把长沙打造成全球科技创新的高地,使其成为引领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第二,要加大科技创新扶植力度,加强与大湾区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积极参与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依托创新驱动战略,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向北惠及长沙。第三,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形成创新主体充满活力,创新链条有机衔接,创新治理更加科学,创新效率大幅提高的新格局,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体系,为长沙经济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二是加快构建战略性新兴产业。长沙要发挥好区域中心城市的核心优势,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新型产业格局。新型产业建设应瞄准国际产业价值链,与大湾区产业链条发展形成有效互补,实现长沙所长与大湾区所需有机结合。同时,切实发挥好长沙市在技术、人才、资本和市场等方面优势,依靠产业带动性、技术先进性和市场广泛性,打造高效益的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增强发展活力和竞争力。

  三是发挥好区域中心城市和省会政策带动作用。当前《规划纲要》已经出台,长沙要紧抓这一机遇,抓好各项工作,主动积极地参与大湾区发展,先行先试。坚持创新政策引领,加快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相适应的制度规则,创建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

  四是强化城市、城市群、区域间协调沟通、开放引领和互动合作功能。首先要强化协调沟通。长沙要发挥好省会城市、区域中心城市的协调沟通功能,在对接过程中逐步破解因跨区域、跨领域、跨部门出现的各种壁垒,实现协调发展。其次要强化开放引领。作为省内对接大湾区的核心阵地,长沙具有独特的开放优势,需要提升开放发展新水平,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推进形成“有质量走出去,高水平引进来”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再次要强化互动合作。比如,利用长沙国家级科技园区优势,构建融合发展的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以及加快接轨大湾区国际化创新平台;发挥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人才优势,引进大湾区内知名大学和特色学院,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强化与大湾区跨界生态合作,推进休闲生态旅游业,携手共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作者:全媒体记者 庹新岗 肖应林】 【编辑:刘树源】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