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串起城市的奋进之路——写在长沙辞旧迎新之际

  长宜

  路,是奇迹产生的起点。

  路,是万众瞩目的焦点。

  路,串连起城市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时光如梭。2019的日历即将被我们全部翻过。在辞旧迎新之际,人们既会怀着美好的心愿展望未来,又会带着思索的眼光回首过去。思索2019,面向2020,我们将迎来振奋人心的历史时刻和崭新的历史区间。

  回首过去,自然是为了更好地前行。人们回首过去,情境大体如此:一路上既有繁花似锦,也有栉风沐雨;既有高音嘹亮,也有攻坚克难;既有一马平川,也有奇险山岳。不过,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时间未曾停歇,未来与梦想并未分离,城市奋进的姿态依然光彩夺目。

  城市奋进,就是要以清晰的发展思路,在最广阔的视域中,擘画相应的生长脉络,书写赶超跨越的历史篇章。

  近些年来,长沙紧紧抓住国家战略发展机遇的“窗口期”,取得了诸多亮眼的成绩。从建设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到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第五城,从东亚文化之都到世界“媒体艺术之都”,从一年比一年精彩的互联网岳麓峰会到中非经贸博览会永久落户,从全国重要高铁、航空枢纽城市到运营国内首条中低速磁悬浮,从“中国芯”在长沙有了完整产业链到“人才高地”成功“破墙”……长沙这座山水洲城以奋进之姿,积攒着与日俱增的认同度、知名度和美誉度。

  近年来,在长沙高质量发展的使命中,每一个铿锵前行之步伐都连接奋进的脉搏,每一次精彩蝶变之过程都延伸奋进的征途 。

  今年,我们举全市之力让“两个年”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落实年。高质量发展之路在我们的脚下,城市梦想便无远弗届。

  这路,彰显的是张力。

  一座城市的发展规划对应着它的城市功能。百舸争流志当先。长沙是湖南省省会,是7000万湖南人民最先看到的窗口,是承载“长江经济带”“一带一部”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使命的城市。

  唯有牢牢把握省会城市这一根本定位,才能当好全省发展的“火车头”,才能在湖南“一带一部”定位和“一核三极四带多点”发展格局中,发挥好首位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唯有深刻领会国家发展和全省发展所处的全新历史方位对长沙各项工作提出的新时代课题,才能交出不负时代机遇、不负党和人民殷切期待的答卷。

  山峰攀上去就是巅峰,河流涉过去就是大海。有了这样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就会有“一马当先,万马奔腾”的澎湃张力。

  这路,彰显的是动力。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从纵向看,在世界史上,一次次颠覆性的科技革新,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大解放和生活水平的大跃升,继而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轨迹。可以说,谁牵住了创新这个牛鼻子,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而这其中的关键就是要运用好改革与创新的方法论。

  今天,科技创新的浪潮激荡人心。如果说改革为长沙发展提供了新引擎,那么创新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精准的创新措施能够为创新提供肥沃的土壤和广阔的空间。培育“独角兽”企业、发展“头脑产业”,必须让创新如虎添翼。如果没有创新创造创意的集聚,一切都无从谈起。只有通过改革创新,“痛点”“盲点”“难点”“堵点”的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特别是,在全力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关口,集中精力抓好经济新的增长点,势在必行,大有可为。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哪里?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蕴含在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中;就在产业项目、片区园区、城乡环境基础设施、乡村振兴等潜能尚未充分挖掘的地方;就在方兴未艾的新经济发展大潮中;就在我们进一步突破发展瓶颈、解决发展难题的过程之中。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锁变了,开锁的钥匙也要跟着变。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既不能单凭经验翻老皇历,也不能在教科书里找旧例子,而是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努力寻找新办法、探索新思路,掌握工作创新的内在规律和诀窍。这诀窍就是在注重激活存量的同时,努力创造新供给、培育新动能、用活新引擎;就是立足客观条件,发挥自身优势,走出一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先的发展新路子。

  进一步推进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装配式建筑、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发展,打造新的增长极;进一步推进“制造+互联网+服务”战略实施,以“长沙工业云”建设为突破口,推动传统产业与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业态;岳麓山国家大学科技城、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湘江智谷、高新麓谷、中国V谷、种业硅谷的潜力蓓蕾正烂漫绽放……这些都擘画着生动的长沙实践。

  这路,彰显的是定力。

  定力是发展的“压舱石”,精神是发展的“发动机”。一座城市,如果没有定力和精神,那么高质量发展就难以行稳致远。

  连续两年,围绕产业项目建设,长沙上下发扬敢打攻坚战、敢啃硬骨头的精神。按照“两主一特”“一主一特”定位,坚持错位发展、差异竞争,一批批好项目、大项目先后落户星城大地。特别是,一批特色产业形成了良好的集聚发展态势,为“过万亿、再出发”提供了有力支撑。

  平均每天开工2个重大项目,完成投资近10亿元;平均每天引进1个产业链项目,注入资金4.5亿元……中国五矿新能源材料产业基地、蓝思机器人与智能装备设备项目等项目建成投产;美丽中国·长沙文化科技示范园一期开园,国家生物育种平台华智水稻分子育种中心、碳化硅材料和芯片项目一期建成;做好产业链建设结合、融合和聚合文章,纵向延伸产品链、技术链、价值链,横向推动企业聚合、融合和耦合,进一步释放“1+1>2”的倍增效应,朝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目标扎实挺进……这些项目建设大事件,已经组构成一个特殊的历史单元,铭刻在长沙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宏伟篇章中。

  数据显示,今年1—11月,全市1220个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680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9.5%,已经提前一个月超额完成年度计划。项目建设不断提速、“五个100”工程加速完成、基础保障不断夯实、项目建设效益不断释放等特征诠释着今年我市推进“产业项目建设年”取得的显著成效。

  春天播种、夏天耕耘、秋天收获,这个赓续的过程再次说明:现实和梦想之间的距离就是奋勇前进的空间。在长沙,一切皆有可能!

  这路,彰显的是活力。

  每一朵浪花都有澎湃的动能。我们要让浪花随着洋流澎湃向前,就必须给洋流足够的动能。

  市场经济就是“候鸟经济”。哪里营商环境好,人才就往哪走,资金就往哪流,项目就在哪落户。只有深入扎实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年”工作,才能凝聚产业发展的“洪荒之力”,才能培育一流的企业和企业家精神,才能让企业在新的竞争格局中“轻装上阵”,才能在“破旧”与“立新”中取得重大进展。这是谋取高质量发展的一条基本逻辑。

  在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报告》中,长沙的营商环境在全国35个大中型城市中的排名,从2017年的第二十位跃升到第九位,软环境排名第二。

  在普华永道中国联合数联铭品、财新智库和新经济发展研究院发布的《2018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质量报告》中,长沙的城市营商环境质量指数排名全国第十。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的《中国城市营商环境报告2018》中,长沙的法制环境评价维度排名第一。

  今年10月,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在北京召开。会上,长沙就营商环境优化特别是包容普惠创新的经验作了典型发言。长沙从全国41个参评城市中脱颖而出,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武汉、成都等城市一起分享经验。

  营商环境的“优+”成绩单正在不断激活着发展“细胞”。

  这路,彰显的是实力。

  举网以纲,千目皆张。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加快推进长沙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主动融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赢得发展主动权的重要举措,是长沙实现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现代化的根本路径,是强化省会担当、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今天,制造业在长沙的经济格局中占三分之一比重,而且结构较好,重化工业少,历史包袱轻,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和比较优势。特别是,近年来,长沙智能制造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一路闯关夺隘,不断升级晋位,为长沙高质量发展增添了强劲的动力和全新的活力。其中,不少智能制造企业已经成为创新引领的排头兵和冠军企业。在城市竞争格局中,长沙已经成为中部地区亮眼的“智造之城”,智能制造已经成为长沙的一张闪亮名片。

  从“湘江新区号”卫星到人们常见常用的手机电子配件,从科技含量极高的集成电路到互联互通的“工业云”平台服务……长沙的智能制造产品,不仅可上九天揽月,更能飞入寻常百姓家,造福民生。

  今年,长沙审议通过了《中共长沙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了长沙战略。

  抢占“三智一自主”产业发展制高点,持续做好“入规、升高、上市、扩面”四篇文章,全面提升产业链和制造业水平……

  紧扣完善22条产业链配套和打造世界级、国家级产业集群的目标,结合“七大工程”20条措施的要求,以科学思维和前瞻视野做好项目顶层设计,谋划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利大局的大项目好项目……

  生产朝智能化方向深化,“智造”助推长沙汽车产业迈过千亿级大关;电子信息为长沙工业装上智能“芯”,电子信息产业成长沙千亿主导产业之一;全国首台(套)产品在长沙接力赛跑,开启“产品4.0”时代……

  这些举措就像及时雨,不断为长沙制造业赋能。

  今天,作为全国制造业基地,长沙的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项目)达27个,数量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位。在全球工程机械50强中,长沙有4家;全国前5强,长沙有3家。长沙工程机械产业规模从2010年起连续保持全国第一,2018年产值达到1639亿元,占全国近三成,产品品种占全国的70%。今年三一集团装备板块终端销售收入突破千亿元,成为长沙首家破千亿企业。

  这路,彰显的是魅力。

  发展是幸福的基座。幸福对应着城市的民生情怀。

  一座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应该是一座吐纳呼吸有韵律、脉搏起伏有节奏、机体运行很健康的城市。这就要把人摆在首位,把城市建设得更科学、更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

  长沙之所以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美好生活之城,入选理由不只在于秀美的“天际线”,更在于关系千家万户柴米油盐的“地平线”,更在于这座城市随处可以触摸的情怀与温度。

  今年,长沙连续12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并首次获得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单项奖“活力之都”荣誉称号。

  去年以来,长沙建设438个“15分钟生活圈”,涵盖“菜食住行购、教科文卫体、老幼站厕园”等民生设施;大力推进停车场、农贸市场建设,让市民停车更方便、买菜更放心;新改建人行道、自行车道、历史文化步道,让市民出行便捷且舒心。无论是“三馆一厅”还是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等,都成了市民汲取精神营养、周末休闲的重要场所。

  “指点潭州好风景,万家烟雨画图中。”市民有舞台、有获得感,城市就有温煦的阳光,就有青春的生机,就有赶超跨越的澎湃力量。

  这路,彰显的是合力。

  促发展,必须重实效;重实效,必须抓落实。高质量发展是智慧和汗水的结晶,关键还是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干部的责任就是冲锋。干部作风更务实,工作推进才能更扎实,发展成果才能更殷实。

  人们常说,连接陆地的不是大海,而是航海的人。在发展中实干,就是要敏于发现问题、善于分析问题、长于解决问题,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把产业项目建设年、营商环境优化年作为作风建设的现场、考场、赛场;真正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开刀;全面向“不作为、慢作为、假作为、乱作为”宣战,让优秀干部有舞台、受褒奖,让无为干部挨板子、挪位子;凝聚智慧,在变中求新、在新中求进、在进中求突破,确保思路清晰、方向精准、干劲十足……这些举措凝聚了“以实绩论英雄”的强烈共识和强大合力。

  当充满希望的沃土,播下智造创新的种子;当高质量发展的阳光,普照一座城市的梦想;当历史的文脉,焕发崭新的气象,这样的图景总能给人以力量。

  使命,串联起城市的奋进脉搏。新时代是城市发展的春天。在所有关于“春天”的故事里,奋斗总是最动情的写照。新故相推舒画卷,星城妙笔绘翠峰。把高质量发展的任务和目标落实落细,紧盯新引擎,打造新亮点,我们就一定能够不断展现新时代湖南省会长沙的魅力芳华。

  即将到来的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让我们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全面小康决胜年”为引领,推动长沙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

  前路,拾级而上;梦想,风鹏正举。梦想在,希望就在;希望在,力量就在。让我们面朝美好的明天,迎接伟大的2020!

【作者:】 【编辑:易隽】
关键词:产业项目 高质量发展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