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谚民谣中的长沙过年习俗

  民谚民谣中的长沙过年习俗

  袁云才

  “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九麻十豆”,农历鼠年很快到来,你知道这一民谚吗?这是过去农村人根据正月前十天的天气情况,占卜一年中某种生物福祸的说法。

  比如,正月初一天气晴,就说明这一年的鸡好养;正月初二天气阴,就说明这一年的狗难喂……初七的天气好坏,则预示着这一年人们的身体是否健康,所以正月初七也叫“人日”。唐代大诗人杜甫就有“元日到人日,未有不阴时”的诗句。看到从正月初一到初七每天都是阴天,老杜就愁眉不展。

  笔者小时候曾禁不住好奇心,连续几年在正月记下每天的阴晴雨雪,核验这样的“占卜”是否准确,结果发现完全是逗霸。后来才知道,该民谚是根据隋唐时代一本托名的《东方朔占书》衍生而来的,并没什么科学依据,只是表达了人们对新年收成的展望和期待。

  当然, 人们津津乐道的有关年俗的民谣、民谚,大多数都是经验与智慧的结晶。比如流传在北方的腊月顺口溜:二十三,过小年(南方是廿四过小年)。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办鱼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贴花花(指贴对联、窗花、年画等)。二十九,蒸馒头。年三十,贴门旗。这话儿不但押韵,而且把日程安排得合理、有序。

  还有那句全国各地都听得到的民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细伢子盼过年,大人盼莳田”,鲜活地表达了成年人与小孩不同的性情与期盼。

  老长沙人尤其尊重过年旧俗,别有一番情趣。根据民国时期《长沙新年纪俗诗》,除夕守岁的场景是:“九方烧烛叩诸天,盘列三牲奉祀虔。拜罢祖宗拜家长,辞年还要压岁钱。”这样的程序蕴含着人们的欢庆、祝福和感恩,沿袭至今。所不同的是,过去的押岁钱,是家长用红线穿铜钱一百文赐予儿童,后来用红纸包钞票,现在很多改用微信红包了。

  老长沙人过年特别爱讨口彩,想方设法要让小孩子的嘴上沾着蜜,过年只许说吉利话,一些谐音不好的词语都要改口。这样的“潜规则”在湖南各地都流行,比如在笔者老家新化县,因为“洗”与“死”音近,所以过年时洗脸、洗脚要改叫“抹面”“抹脚”;因为“睏”与“困”同音,所以“睏觉”要改叫“挖觉(窖)”。

  除了讨口彩,老长沙人过年还有封财门、开财门的习俗。在除夕吃过团年饭后关财门,门外门内的人都不许出进,让财宝蓄在家中;大年初一时,鸣鞭炮大开财门,希望财源滚滚流进家里来。开财门后,遇到登门拜年的客人,常会递上两颗裹着红纸的桂子油槟榔,或奉上一碗甜酒桂圆红枣蛋,称“元宝汤”。正如民国时期《长沙新年竹枝词》所说的:“普通待客有茶盒,七星盘子摆一桌。外加青果与槟榔,元宝更有蛋波波。”

  正月拜年,在时间顺序上也是有讲究的,且听长沙这首耳熟能详的民谣:“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说的是正月初一是给父母等长辈拜年,初二给岳父母拜年,初三初四给邻居、朋友拜年。过完初五就是“破五”,游子们才陆陆续续出门远行、上班开业。

  而在湘中新化一带,这首老民谣表达得更详细:“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姑娘,初五初六同年嫂,初七初八伙计娘,初九初十朗日毫光。”其中所说的“姑娘”不是现在所指的未婚女孩,而是七大姑八大姨的意思。“同年嫂”是指同辈份的兄弟,“伙计娘”是指同事、朋友家中的长辈。“朗日毫光”在新化方言中,是指没有一点事、闲着的意思。看来,旧时拜年是很看重先亲后疏、先长后幼这一原则的,而且要拜的亲友很多,直到初九才渐渐停歇。

  随着时代的变迁,老长沙的一些年俗也悄悄发生变化,有的甚至消失。比如,过去每到正月,常有上门“唱土地”的人,就是敲锣唱些押韵的吉利话,由主人赏钱;还有讨钱的人,以红纸印财神像,挨家挨户递送讨要喜钱,名为送财神。近年来随着全市逐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已很少有人从事这类营生。特别是随着居民小区物业管理的完善,“唱土地”、送财神讨钱者难以随意进出小区,便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而过去长沙拜年的一些繁文缛节,现在更是普遍简化,被高效率的电话拜年、微信拜年、视频拜年所取代,亲友之间减少了很多舟车劳顿之苦。这是科技进步带给我们的便利。尤其最近武汉发生新型肺炎疫情以后,从大年廿九上午10时开始,武汉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为了做到万无一失,奉劝各位减少走亲访友的频次,最好戴口罩出门,尽量不参加大规模聚会活动,为杜绝疫情传播尽一分责任。

  任何习俗都带着时代的烙印,正因如此,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与时俱进的。不管怎么变化,都体现着人们对于幸福生活的追求,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这是过年永恒不变的主题。子岁的钟声即将敲响,在此赠您一幅传统春联:“金鼠年高三百祀,碧凫日进十千财”,横披“五福骈臻”,恭祝各位新春大吉,身体健康,阖家欢乐!


【作者:袁云才】 【编辑:易隽】
关键词:新年 过年 习俗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