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表彰!他们来自长沙,每一个名字都闪闪发光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8日讯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于今日上午10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对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先进集体,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进行表彰。

  来自长沙的这些人受到表彰:

他们为何能获得表彰?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战疫”故事......

  张锡兴:“专家中的专家”

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

  年初,湖南首例新冠肺炎病例在长沙确诊,长沙成为全省最先进入防疫大考的地方。

长沙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专家张锡兴,有着30余年丰富传染病防控和应急工作经验,是全市疾控系统防疫战线“专家中的专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他作为分管卫生应急、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业务副主任,带领长沙市疾控中心卫生应急、传染病防治专业技术人员日夜奋战,迎难而上,连续战斗在抗击疫情的最前线。

面对疫情,张锡兴一再强调:“我们要准确地分析、快速地处置、科学地防控。”年初,长沙相邻两个小区都发现了不明原因新冠肺炎家庭聚集性案例,张锡兴亲自带队,深入现场,了解情况。经过缜密的分析和思考,张锡兴将疫情出现的两栋楼划为疫点,加大防控措施执行力度,将病例所在单元严格封闭,对小区内所有居民登记造册,实施体温和症状每日两次监测,根据接触类型,对重点人群进行核酸检测。

措施实施后,两个小区的疫情逐渐平息。

  张锡兴还十分重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疫情期间,他每天带领专家、技术骨干更新疫情分析报告,多次深夜分析全市疫情形势,在疫情防控变化的关键节点,先后形成10余份疫情会商报告和意见材料,提交至长沙市防控指挥部,为长沙市在不断变化的防控形势中找准方向提供专业支撑。

  张锡兴的爱人也在医疗战线救死扶伤,战疫期间十分担心他的身体:“希望早日打赢防疫阻击战,你可以稍微放松一点,不再受心脏早搏的困扰,咱们家人可以补上一顿真正的团年饭。”

张更姣:“逆行天使”

浏阳市淳口镇卫生院护师

  相关报道】长沙援武汉医疗队队员张更姣——以平凡之名

  张更姣,湖南省浏阳市淳口镇卫生院护师,2020年2月21日驰援武汉金银潭医院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她曾写下遗书表示:“万一我回不来,我必不后悔”。

  早在大年初一,张更姣便萌生了支援武汉的想法。但考虑到淳口镇疫情防控的需求,加上她的公公突然离世,只得暂缓了支援武汉的计划。她和丈夫从简处理完公公后事,看到淳口镇疫情稳步控制后,向武汉“逆行”的决心日益坚定。2月21日,在与亲人和同事告别后,张更娇踏上了武汉的援助征途。在得知被安排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支援后,第一次面对面与病毒“战斗”的张更姣悄悄的写下了一份遗书,表示如果自己在支援期间出了事,不要国家为她负责,她是自愿来武汉支援的。

  张更姣抱着视死如归的态度,投身到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危重综合病房工作中。除了要给患者们做治疗、采集血液、咽拭子、肛拭子、痰液,她还要给瘫痪患者翻身、拍背、换尿不湿、做压疮护理、鼻饲、喂药、发放餐食。

  为了节省防护物资,她尽量不喝水,防护服不到迫不得已坚决不脱下来。防护服里面的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在武汉的43天里,她瘦了9斤。她说:“看着病患一个个出院,我们打扫卫生、关上那一扇门的时候,由衷地感到自己没有白来,自己做了有意义的事。”

安志:公安局里的“拼命三郎”

  长沙市公安局雨花分局刑事侦查大队副大队长

  2020年2月5日,正值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时刻,长沙市雨花区白竹水乡一户住户家中被盗,损失达20万余元。

  安志立即率领队员实地勘查与调查走访,连续48小时不间断地查看摄像头,终于发现了犯罪嫌疑人一段非常模糊的影像,据此分析研判出了三名犯罪嫌疑人。经过连续十几个小时的蹲守,安志带队将三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并查获了一大批赃物。

这起发生在抗击疫情这个特殊时期的盗窃案成功告破,但安志等人来不及松一口气,就传来了一个坏消息:其中一个犯罪嫌疑人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

经查,1月28日以来,这名犯罪嫌疑人与他人聚过餐、打过牌,到过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涉及到芙蓉、开福、雨花、长沙县等4个区县和10个小区,能确定身份的密切接触人员就超过20人。如果这次不是被抓获,后果不堪设想!

为避免家人、同事有感染风险,安志等29名民警、辅警、巡防队员,主动分批集中在雨花区两家酒店进行隔离观察。安志庆幸:“好在我们一直忙着案子,还没回过家。”

从大年初一开始,他没有休息过一天,一直带领大队民辅警连续作战。 从除夕到2月11日,他的加班总时长达到155.39小时。

  康姣:“基层带头人”

  长沙市天心区新开铺街道桥头社区居民委员会党总支书记、主任

  作为桥头社区“带头人”,大年三十,接到上级动员部署后,康姣火速拉起一支党员骨干队伍,一件雨衣、一只口罩就是战衣,一把测温枪、一支笔就是武器。他们3天精准完成了上万人的电话信息摸排,一周全面完成了楼栋、企业、门店地毯式排查,24小时轮流肩负7个小区的“守门”之责,为210名居家隔离对象提供生活必需品代购配送。

  疫情期间,桥头社区把独居老人、困难儿童、重病重残等特殊人群作为重点关注和帮扶的对象。建立了28户帮扶对象台账,筹集发放帮扶物资和现金累计35000元。

  桥头社区辖区内一家酒店先后被确定为长沙市首家疫源地人员定点接收酒店和湖北返长人员隔离酒店,周边居民惶恐不安,酒店服务人员也纷纷请假。

临危受命,社区义无反顾地接下了酒店的管理服务。面对防疫物资缺乏、后勤保障困难,康姣带领社区8名党员,一边为湖北同胞办理入住手续、做好各项服务;一边安抚周边群众、做好解释工作。

50多天的坚守,架起了湘鄂抗疫连心桥,让230名身在异乡的湖北同胞感受到了家的温暖。

肖雪飞:重症医学人的“使命”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

  当疫情南下,进一步侵袭三湘大地时,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重症医学科肖雪飞副教授挺身而出,南达郴州,直奔前线,一方面指导当地医院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将病毒“横空拦截”,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当地新冠患者的救治,给患者带去康复的希望和信心。经过为期5天的前线支援,她带着捷报凯旋:郴州市有1例确诊患者已治愈出院。

  2月7日晚,湘雅三医院1小时内组建了一支130人的“新湘雅志愿军团,奔赴武汉支援。当医院组织支援湖北医疗队时,肖雪飞毫不犹豫,第一时间报名:“我是医生,抗疫是战场,我必须上战场。”

  抵达武汉后,“新湘雅军团”接到的任务是:整建制接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B7西50人重症病房,当晚开科。

“新湘雅军团”分三组协同作战,肖雪飞负责病情最重的一组。虽然是急重症医学科的医生,但现场的状况还是让她终生难忘:“这么危急、密集度这么高而且是烈性传染病的患者,我们都是第一次面对,很忐忑,但是没有一个医生和护士退缩。”她说“重症”往往就是生死一线间,能够把一个病人抢救成活是一种最大的成就感。

  徐芙蓉:“最美芙蓉花”

  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护士长

从非洲援助归来,徐芙蓉和家人在一起

  【相关报道】黄冈回来又援非,“最美芙蓉花”30多篇日记记录战“疫”征程

  徐芙蓉是湖南省人民医院急诊ICU的护士长、湖南对口支援黄冈医疗队队员、中国(湖南)援助津巴布韦和赤道几内亚抗疫医疗专家组成员。

  在黄冈抗疫42天,她被任命为湖南ICU护士长,最艰难的前半个月,她夜以继日泡在病房,整整瘦了5公斤;他们3天时间内从无到有成立一个标准ICU,最终取得了“医护人员零感染、患者零事故、零投诉”的战绩。

黄冈战疫结束后,徐芙蓉又被选中代表国家再次出征执行援非抗疫这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

  近1个月来,包含徐芙蓉在内的中国专家组在非洲大陆驰行3600公里,走访72家机构和单位,指导医院和防疫机构改善分诊流程、优化诊疗方案;他们开展救治和防控培训24场,服务华人华侨、中资机构;在电视台录制抗疫科普节目,在电台、网络讲述抗疫故事,听众和观众逾360万人次……分享了中国抗疫经验和湖南救治特色,和非洲人民携手抗疫,受到当地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誉。

  罗志红:医疗队“领军人”

  湖南省脑科医院党委书记

结束查房后,罗志红衣服湿透了

  2月21日,作为湖南省支援武汉第五批医疗队领队,湖南省脑科医院党委书记罗志红临危受命、挂帅出征,带领着174人的团队踏上驶往武汉的高铁,奋战在武汉新冠肺炎疫情的风暴中心——武汉市金银潭医院。

  " 患者的需要就是命令 ! 病房就是我们的战场 ! 疫情不退,我们不退,不获全胜,绝不收兵。" 这是罗志红的坚守,也是所有队员的信念。

  刚到武汉时,174人的团队负责管理2个重症病区,后又增加了1个危重症病区。作为这174人的领头羊,罗志红多次进到隔离病房。他说:“我只有真切体会到隔离病房里的情况,才能更好地给队员们安排接下来的工作。”

  每次查完房,脱下厚重防护服时,罗志红的后背已被汗水全部浸湿。在支援的时间里,罗志红是湖南省支援武汉第五批医疗队医疗救治工作的 " 主心骨 ";而对金银潭医院三个病区的新冠肺炎患者来说,眼前这群不计安危、不惧生死,训练有素的白衣天使,为他们点亮了一盏盏希望的灯。

  邱瑜:金银潭医院的“战士”

  湖南省儿童医院事业发展部主任

  3月26日,是湖南省支援武汉第五批医疗队进驻武汉金银潭医院的第34天。这一天,他们又增添了新的任务:全面接管南五楼重症医学科!

  谁都知道,南五楼重症医学科被称为“红区”,那里多是上了年纪并有基础疾病的危重患者,抢救多,仪器多,操作难度大,专业性强,需要的是面对死神的第一排“战士”。然而在湖南省支援武汉第五批医疗队中,无论医生还是护士,都争先恐后报名上最前线。

在武汉,时常刚结束危重症急会诊,邱瑜就要进入ICU病房查房。

  邱瑜说,抗疫成功离开武汉前,医疗队收到了当地志愿者送来的一件特别珍贵的防护服,那件防护服上一针一线绣满樱花,队员们都非常感动,“在武汉,美丽的不只是樱花,还有当地的市民和志愿者”。

  高立冬:与时间赛跑的湖南疾控人

  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湖南疾控人

  自湖南1月21日确诊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以来,湖南各级疾控中心的“免疫系统”被全面激活,抗疫人员迅速从战备状态切换成“战斗模式”。

  大年三十,指挥部成立了,分为病例资料、疫情报告报表、密接协查、疫情报告审核、数据统计分析、收样登记六个小组,30余人。人员迅速到位,互相道个新年好,就投入到了紧张的工作当中。

  面对史无前例的战疫升级,指挥部日夜灯火通明。省疾控中心主任高立冬坐镇指挥,进行数据统计、输出工作。

  湖南疾控人与时间和疫情赛跑,三大主场战役全面铺开:尽全力找到病源,尽全力排查检测,尽全力阻断病毒传播。

  孙爽:援非抗疫日记感动无数人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师

孙爽(中)

  2020年5月11日,中国(湖南)赴津巴布韦抗疫医疗专家组将出发前往非洲津巴布韦,支援当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家组共有12名队员,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内科主治医生孙爽是专家组成员之一,也是唯一的一名中医队员。33岁的她年轻热情,充满活力,业务扎实。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她第一时间报名,成为国家中医医疗队队员。

  此前,孙爽在武汉抗疫一线奋战了近一个月,重返工作岗位不久,又接到了支援非洲的任务。她说,从长沙到武汉,从中国到津巴布韦,她深深感受到,中医与人民同在,中医与世界同在。

  在非洲期间,她写下《孙爽的援非抗疫日记》,记录了非洲一线真实鲜活的抗疫现场,让世界人民感受到了共同战疫的温度和力量。

  白云龙:是记者,也是军人

  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

  三进三出黄冈,累计采访43天,发回50多条特别报道。这是疫情期间,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白云龙的真实足迹。

  如今,他回想起自己第一次穿上防护服的感受,依旧记忆犹新。

  “当我第一次穿上防护服走进隔离区时,水汽在护目镜上凝结,就像在浓雾里开车;口罩被汗水打湿,紧紧地捂在鼻子上;耳边只能听到自己粗重的呼吸声,说不害怕,那是假的,但当医务人员看到台标的时候,脱口而出的一句‘亲人来了’,瞬间击破了我内心的焦虑和紧张。”

  白云龙说,他是一名记者,也是一名军人,更是一名共产党员。关键时刻,主流媒体只有及时发出“主流声音”,才能给众声喧哗的舆论场敲响“定音鼓”。未来,他将和同事们一起,一如既往、竭尽所能,冲锋在前,用文字和镜头,讲好中国故事,传播湖南好声音。

  辜鹏博:深入“红区”的湖南记者

  湖南日报社新闻影像中心记者

  从1月25日(大年初一)开始,湖南日报摄影记者辜鹏博开始在一线拍摄,随着湖南医疗队驰援湖北,2月16日他到达黄湖北冈拍摄报道。

  他是第一批深入湖北黄冈疫区采访的湖南记者,也是在黄冈疫区采访最长的记者之一。

——从2月16开始,连续采访33天,没有休息过一天。疫情期间,他先后12次进入红区采访。娄底市中心医院、大别山医疗中心、英山、红安、红安、罗田,所有离病毒最近的地方,都有他的身影。

  33天的时间,他见证了英山清零、红安清零、麻城清零、罗田清零、大别山清零、一直到黄冈清零。

  李琼:方舱医院女监区长

  湖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六监区教导员

进舱前的合影留念(右为李琼)

  李琼是湖南援鄂工作队副领队、临时党支部副书记,是一位穿着防护服的方舱医院女监区长。

  抵达武汉后,她第一批申请带队进方舱医院。在舱内,她的主要工作是维持秩序。

  第一次穿上防护服不到两个小时,她就出现了耳痛、头痛、胸闷、缺氧等症状,而且这种糟糕的感觉每天都在重复。每次下班脱下防护服,脸和手都是肿的。连续六七个小时的巡查和站立,让她腰痛腿酸。因为精神压力过大,且看手机屏幕时间过长,她的眩晕症发作了好几次。

  每次进舱工作都是一次“极限挑战”。从酒店到方舱医院要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再到穿好防护服进医疗区,李琼至少要保持11个小时不吃不喝、不能正常上厕所的工作状态。

  “我选择来到‘战场’,就只有一个身份——战士。我做好了一切准备,吃点儿苦根本不算什么。”李琼笃定地说。

郑能量:“90后志愿者”

湖南建工集团有限公司员工

郑能量(左一)在湖北

  【相关报道】郑能量:长沙,我回来啦!

“大家好,我叫郑能量,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志愿者之一……如果您家有孕妇、儿童、老人需要用车紧急去医院,我们将免费为您服务,我的电话号码是……”

  大年三十,武汉封城第二天,27岁的长沙小伙郑能量告别女友,将母亲托付给外婆和舅舅照顾,于凌晨6时,一人一车,从长沙赶到武汉参加救援。天亮后,他到各大发热门诊踩点、熟悉路线,多方收集求助信息,并加入多个志愿者组织,帮助有需求的市民出行,接送医护人员上下班,义务运输医疗物资,脏活累活,抢着干。他每天凌晨休息,清晨7时出车,手机24小时待命,经常顾不上吃饭,奔波在武汉大街小巷。随着战“疫”形势好转,他又将成吨的生活物资运送到各大社区,见证武汉一步步恢复秩序。

  在武汉期间,郑能量的小车里程表增加了1.2万公里。经他接送的医护人员、病患、家属以及有需求的路人,上千人次。最忙碌时,他一天要跑十七八个小时,四五百公里路。

  他说自己出生在长沙一个低保家庭,因家境贫寒曾一度辍学,在政府和好心人的帮助才重返校园,完成大学学业。在大三时,他决定改名“郑能量”,激励自己回报社会。

  吴安华:一张感动无数人的车牌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医院感染控制中心名誉主任

【相关报道】吴安华:医者仁心 师者风范

  1月21日,一张长沙到武汉的高铁票刷爆朋友圈。

  当大多数人还在为迎接春节做准备时,58岁的吴安华却独自登上了赴武汉的高铁。作为国家级专家,他受国家卫生健康委紧急指派,赴武汉指导疫情防控,他是武汉疫情大规模暴发后最早到达现场的专家之一,也是湖南第一位支援武汉的医务人员。

  他是勇敢的“逆行者”,成为湖南支援武汉的首位医务人员;他在武汉奋战72天,和全国专家一起,创造了全国支援湖北医疗队员4.2万余人无一人感染的“中国奇迹”;他是全国医院感染控制培训“第一人”,35年来,为国家培养2万多名专业人才……

  2020年,许多人都记住了他的名字:吴安华。

  在武汉的72天,吴安华为120支医疗队近1.5万名医务人员做了感控培训,其中最多的一天做了7场,总时长7个半小时,培训了9支医疗队、1182名医疗队员。最终,吴安华和全国的专家一起,创造了全国各地支援湖北的4.2万多名医疗队员无一人感染的“中国奇迹”。

  4月1日,吴安华结束武汉的工作回到长沙,14天隔离期刚过,他又奉命奔赴哈尔滨、吉林、大连等地继续战“疫”。

  他说:“国家有需要,我们应挺身而出。面对这么大的疫情,作为一个专家、一个医生,我不去谁去呢?”

【作者:】 【编辑:谌程】
关键词:长沙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