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风险高!“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

  长沙晚报记者 詹春华 通讯员 胡冰峰 

  指导专家

  张明香 长沙市第三医院药剂科主任、主任药师

  李 波 长沙市第三医院医务科科长、副主任医师

  近日,长沙的秋意更浓、寒意渐深,感冒发烧的市民也迅速增多。生病了,很多患者相信“输液治病好得快”的传言,喜欢选择输液治疗。得了小感冒就输液,只为好得快,这样真的好吗?带着疑问,记者进行了深入采访。

  现状 “吊瓶森林”转移到社区医院

  在一家社区医院,今年65岁的赵爹爹告诉记者:“平时身体就不太好,近来早晚温差太大,昨天下午跟几位邻居打麻将忘记及时添加衣服,有点感冒,这不早上就来医院吊水哒,吊水好得快。”

  “咽喉炎,3天前基本上话都说不出来了,太难受,工作生活都受影响,主动要求医生给开了3天的输液治疗,输液治疗好得快,今天是最后一天,能说话了,这种感觉实在太好了。”在一家银行工作的朱先生说。

  据了解,大部分输液的市民几乎和赵爹爹、朱先生的想法一样,总想好得更快些。因为输液治疗好得快,所以很多市民都乐于接受这种治疗方式,甚至依赖输液来治疗感冒发烧这样的小病。“输液成瘾”已成为一个医疗怪象。

  自2016年起,全国众多医院接连开始取消门诊输液服务或者严格限制门诊输液。医院门诊输液受到限制,但输液治疗的“吊瓶森林”并没有减弱的迹象,又转移到了各大社区医院和社区门诊。

  分析 输液是风险最高的给药方式

  在采访中,长沙市第三医院药剂科主任、主任药师张明香告诉记者,目前大医院的医生一般都不会轻易给患者输液,输液是最后的给药方式。“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是世界卫生组织的用药原则。

  早在《2011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中就显示,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属于静脉注射案例的占到73.4%,几乎为3/4。

  张明香表示,在口服、肌注、输液3种治疗方式中,口服的不良反应相对较轻,而输液是直接将药物输入静脉而进入人体血液,短时间内即可分布全身,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无法及时清除已进入血管的药物,其所面临的风险比口服、肌注等其他给药方式要大,堪比一次“小手术”。静脉输液负面影响同样显著:一是微粒沉积在心、肝、肺等部位的毛细血管中,对身体造成影响;二是输液次数过多过快易引起急性心衰,加重心脏、肾脏负担;三是如果消毒不严、操作不规范,会导致过敏反应、输液反应等;四是过度输液会导致抗生素的滥用,使病菌耐药性提高,人体抵抗力、免疫力降低。

  事实摆在面前,却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一方面,市民对输液治疗的认识存在严重的误区,认为只要生病就需要输液治疗;另一方面,患者和部分医生对输液的危害认识也不足,输液滥用的弊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品是天使还是魔鬼,主要取决于用药是否合理。

  近日,长沙市药监局启动了“安全用药月”活动,旨在引导大家,尤其是老年人、孕妇、儿童等特殊群体,养成严格遵医嘱和按药品说明书用药的习惯。

  提醒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

  张明香提醒市民,患病后不能盲目输液,在确诊之后合理用药是关键。“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

  对于感冒发热病人来说,“多喝水”“吃药”和“输液”三种做法结果都一样,因为感冒的痊愈周期本来就有一周左右。而不少市民很难做到不吃药、不打针,一般是“怎么好得快怎么来”,通常会采取输液的方式治疗,尤其是老人和小孩。现在很多市民一感冒就输液,却没有意识到过度输液对自己的身体危害很大。

  “给患者输液治疗,我们医院是有严格要求的。医生必须严格按照病人病情以及检查结果来给患者提供规范合理的治疗方式。”长沙市第三医院医务科科长、副主任医师李波告诉记者。

  张明香、李波提醒,市民应避免不必要的输液,增强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此外,平时多锻炼身体,进行与自身身体条件相符且允许的健身活动。如果生病就医,要遵守医嘱,科学合理地按规定用药,提高安全用药意识,能口服治疗就不进行输液。

【作者:詹春华 通讯员 胡冰峰】 【编辑:曾茜】
关键词:输液 打针 治病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