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说长沙民生“大红包”,“获得感”从这里来…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小华 徐运源

  “民生是最大的政治。”9月18日,湖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八场——民生改善专场在长沙举行。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省始终关注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善。民生事业不断改善,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书写了一份幸福的民生答卷。

  70年来,我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落实,教育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教育总规模居全国第7位;我省基本民生保障不断加强和改善,民政常年保障服务对象达1500多万人;卫生健康事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居民15分钟、农村居民30分钟就医圈基本形成;人力和社会资源保障工作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群众的“饭碗”越端越牢;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蓬勃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大跨越,住房保障实现大发展,人居环境改善实现大突破。

数说民生

关键词1 教育事业

在校生人数由207万增加到1350万

  1949年,湖南近3000万人口中,8成是文盲半文盲,如今教育总规模居全国第7位。

  70年来,在校生人数由207万增加到1350万。

  学前教育毛入学率、义务教育年均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82.93%、98%、92.54%、49.83%,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

  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1.22年。

  五大学科国际奥赛金牌数排名全国第一。

  职业院校国家级教学成果、全国技能大赛获奖数均排全国前5。

  1978年以来,累计培养博士、硕士、学士230万人。

  4所大学、12个学科进入“双一流”建设行列,3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5个学科进入前1‰。

  70年来,三类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2%以上,107个县市区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国家认定。

  2018年,财政性教育经费达到1252亿元,占到全省教育经费总量的76.8%,是1978年的近480倍。

  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超过98%,获批全国首个教育信息化2.0试点省。

  教职工总数比1949年增长7.57倍。

关键词2 民政事业

基本民生保障不断加强和改善

  省级以上民政事业资金由556万元增加到200多亿元,民政公共服务设施由6317个增加到2.88万个,目前民政常年保障服务对象1500多万人,覆盖全省总人口近20%。

  我省1999年建立城市低保制度,2007年建立农村低保制度,城乡低保人数由15万人增加到185.8万人,城市低保月人均救助从38元提高到353元,农村低保月人均救助从23元提高到213元。

  2009年建立临时救助制度,累计救助520万人次。

  2016年全面实施残疾人“两项补贴”制度,覆盖目标人群125万人。

  2017年实现农村低保与国家扶贫标准“两线合一”,96.4万名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对象“两不愁”“三保障”得到有效解决。

  实施社会组织扶贫“万千万”工程和“五个专项行动”,引导社会资金3亿元,结对帮扶困难家庭10万户。

  慈善救助困难群众累计2000余万人次。

  2007年实施五保供养,2014年转变为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保障38万人。

  70年代全省仅有福利院7所,目前已有各类养老机构2358家,养老床位44万张,基本建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全省现有儿童福利机构60家,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104所。

  2011年建立孤儿保障制度,目前全省保障孤儿2.1万人,保障困境儿童13万人。

  2016年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制度,目前关爱保护留守儿童68万人,建成乡村儿童之家2.2万个。

关键词3 卫生健康

全省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76.7岁 

  全省人均预期寿命由1949年的35岁增长到2018年的76.7岁。

  妇女和儿童健康提前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孕产妇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持续下降。

  构建了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城市居民15分钟、农村居民30分钟就医圈基本形成。

  对比1949年,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数增长了234倍,医疗卫生机构总床位数增长了120倍,卫生技术人员总数增长了27倍。

  我省三级公立医院实际平均开放床位数居全国首位;三级公立医院住院患者总死亡率为全国第二低。

  现有县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116家,其他中医医疗机构2500家。

  94.8%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县以上中医医院有编制床位4.66万张,每万人口6.8张,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互联网+医疗健康”已联通420家二级以上公立医院,43个卫生健康服务事项实现“一号申请、一窗受理、一网通办”。

  全省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65万余个。

  2018年,全省县域内住院就诊率达到90.92%。

  2017年、2018年药品采购价格分别下降11.55%、4.24%。

  城乡居民参保率保持在98%以上,全面实现省内外异地就医即时结算。

  贫困人口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到85%以上。

关键词4 就业保障

织密扎牢社会保障安全网

  70年间,我省城乡从业人员规模由1950年末的1107.76万人扩大至2018年末的3738.58万人,其中省内城镇从业人员由79.60万人扩大到1863.85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由7.19%提高到49.85%。

  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18年底转移就业总规模达到1592.3万人。

  职工工资水平逐步提高,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由1978年的563元增加到2018年的73300元,年均增长17.62%。

  重点群体就业稳中有进,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0%以上,全省169.5万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率达99.2%。

  目前,全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4921万人、工伤保险798万人、失业保险590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城乡全覆盖,工伤、失业保险已覆盖全体职业人群。

  连续15次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待遇,月平均养老金水平从1995年的192元增加到2018年的2371元,城乡居保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由试点之初的每人每月55元提高到103元,“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广泛惠及三湘父老。

关键词5 住房和城乡建设

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增幅达12.5倍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省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仅7.9%。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常住人口由1949年的235.95万人增长到2018年3864.69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6.02%。

  全省市区总面积达51437平方公里,较1982年增长超过6.1倍;城市道路总长度达13191.69公里,较1982年增长超过12.8倍。

  2018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48.8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44.9平方米,增幅达12.5倍;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到63.6平方米,比1978年增加53.1平方米,增长超过6倍。

  2010年以来,全省累计建设公租房105.46万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57.41万户;完成各类棚户区改造259.7万套,帮助近1000万居民“出棚进楼”;实施农村危房改造166.84万户,户均补助从2009年的5000元提高到现在的2.45万元,帮助超过500万农户解决了住房困难问题。

  全省住房公积金缴存人数达到306.9万人,1995年以来累计发放个人住房公积贷款2935.4亿元,超过134.2万户城镇职工受益。

  污水、垃圾处理设施从无到有,县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5.5%,县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率达99.5%。

  城市、县城燃气普及率分别达到93.6%和76.9%,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94.31%。

  建成国家园林城市(县城)15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39个,全国美丽宜居小镇(村庄)38个,中国传统村落658个,全国绿色村庄1430个。

长沙篇章

70年,长沙“长大”了60多倍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18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小华 徐运源 彭放)70年来,长沙市围绕民生改善,全面深化教育、民政、卫生健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综合改革,实现了民生事业在长沙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同步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在长沙,孩子上学实现了从“不能择校”到“不需择校”,教育资源实现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通过新改扩建学校,长沙共增加优质学位20余万个。

  在长沙,致力于强化基本民生保障,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创新基层社会治理。获评首批“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市”,列入首批“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地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城市”、“全国医养融合改革试点城市”,实现中华慈善奖“八连冠”。

  在长沙,医疗卫生事业飞速发展,城乡居民健康水平大幅度提升。“健康长沙”正在为实现全面小康保驾护航。

  在长沙,牢牢兜住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城乡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坚持人才强市战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撑;不断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守住了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民生底线。

  在长沙,城镇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城镇化建设整体水平逐年提高。与1949年相比,2017年长沙市城市建成区面积由6.7平方公里增加到434.82平方公里,扩大了63.9倍。

数说长沙

  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由1997年建制的每人每月120元、2005年建制的每人每月15元统一提高到2019年的650元。

  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达到845元/月·人,领先中部地区。

  全市建有养老机构187家,养老床位4万余张,基本实现城乡养老服务全覆盖。

  实施高龄津贴普惠制度,每年为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资金2.2亿元。

  加快慈善事业发展,累计募集善款善物12亿余元,发放救助资金10亿元,惠及困难群众60余万人次。

  全市从业人数由1978年的56.4万增加至2018年的480.43万,增加424.03万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新增城镇就业年均14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始终保持在3%左右的较低水平。

  全面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创新创业项目等补贴14.9亿元,分别建成国家级、省级创业孵化基地3家、19家。

  2012年,长沙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创业先进城市”称号。

  2007年以来,全市累计帮扶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6.9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9.9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8.5万人。

  打造“15分钟公共就业创业服务圈”,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基本形成,创建充分就业社区459个。

  2017年6月,我市推出“人才新政22条”,当前全市人才总量超过140万,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流动站200家。

  目前,全市基本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616.37万、165.2万和156.4万。

  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实现15连调,月人均待遇从2004年523元提高到2600元。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实现14连调,从起步的月人均60元提高到198元。

  近年来,长沙率先制定标准化学校建设标准,创建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近700所。

  70年来,全市房屋建筑面积由482.57万平方米增加到25630.41万平方米,增长了52.1倍,其中住宅建筑面积由289.81万平方米增加到18617.19万平方米,增长了63.2倍。

  长沙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增长迅猛,由1957年的4.37平方米提高到2017年的45.48平方米,60年间增长近10倍,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年均增加0.69平方米。

  目前,市直医院拥有高级职称专业人员1800余人,占比17.3%;拥有国家级重点专科3个、省级重点专科25个。

  全市共设置乡镇卫生院8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1所、村卫生室1354所、社区卫生服务站237所,率先全省实现“1530就医圈”。

  长沙人均期望寿命79.08岁,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76.34岁。

  国民体质抽样监测合格率达到89%,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14.9%,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作者:周小华】 【编辑:姚碧姿】
关键词:民生改善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