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公园里传授制伞“绝活”

相链区块链

小女孩手举明油纸伞来参加沙龙。  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黎铁桥摄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3月30日讯(全媒体记者 黎铁桥)有句俗话说:“湘潭的木屐,益阳的伞。”这伞,讲的就是益阳的明油纸伞。如今,这把“伞”已成功申报为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3月30日,湖南明油纸伞第十二代传承人、益阳早禾工艺美术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曹正新带着他的制伞“绝活”,来到长沙向青少年普及宣传非遗知识、传授制伞技能。

  油纸伞沙龙活动由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指导、湖南华宇星空影视传媒有限公司与益阳早禾工艺美术伞业有限公司联合主办。当日下午,不少市民带着孩子来到月湖公园,一起参加油纸伞制作沙龙活动。

  据介绍,益阳明油纸伞被誉为“湖南民间伞艺活化石”,始于唐宋,盛于明清。2016年,益阳明油纸伞制作技艺被列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61岁的曹正新,是益阳明油纸伞第十二代传人、益阳明油纸伞省级非遗传承人。

  “我自懂事起就学做伞,因为我出生于一个‘制伞世家’,爷爷、父亲都是做一辈子伞。我从1986年进入村办企业益阳县早禾伞厂工作,到现在已有38年了。”曹正新告诉记者,益阳明油纸伞生产多以桃江的竹子、安化的皮纸和常德、湘西等地的桐油做原料,用料讲究,工序繁多。由于产销对路,很受市场欢迎。但到了1992年,在尼龙雨伞的冲击下,益阳县早禾伞厂的油纸伞订单骤降,最终倒闭。曹正新不愿老手艺凋敝,决定自己开办一家公司,留住这门手艺。

益阳明油纸伞第十二代传人、省级非遗传承人曹正新(右一)向青少年传授非遗知识。

  油纸伞不再作为雨具,没有了实用性,还能做什么?曹正新将目光转向旅游礼品市场,做观赏性油纸伞。他选择熬桐油、切纸、青丝入伞等古老的技法,做伞面的材料也由皮纸改为更具有观赏性的丝绸、丝绢。这样,油纸伞由专业雨具变成具有审美价值的工艺品,很快在韶山、岳阳楼、张家界等省内旅游景区打开了市场,还远销日韩、东南亚等地,去年光是在韩国就销了30万把油纸伞。

  目前,“早禾伞业”生产的产品已有200多个品种,年产明油纸伞和各种艺术伞100万把,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带动了附近村民近200人在家门口就业。

  活动中,曹正新亲手指导现场参与的青少年学习制作油纸伞。制作完成之后,大家纷纷带上自己参与制作的油纸伞,与家人、朋友一起游湖拍照,享受学习非遗知识、自己动手制作明油纸伞带来的快乐。

月湖公园里摆放的益阳明油纸伞,吸引了一个女孩拍照。






【作者:黎铁桥】 【编辑:王金文】
关键词: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