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平江大湖坪发掘出造纸作坊遗址 造纸曾大量销往长沙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2月3日讯(全媒体记者 任波 邹麟)为配合平江福寿山抽水蓄能电站工程的建设,受湖南省文物局的委托,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这一工程所涉及的范围内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勘探,抽水蓄能电站工程由上水库、下水库、输水系统及地下厂房等四部分组成,平江福寿山大湖坪遗址正好位于上水库范围内,在这一遗址的调查中,湖南省考古所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大湖坪遗址存在有相当规模的石挡墙、神像、柱础、舂臼、房屋、储水石槽等不同类型的遗迹和遗物,更重要的是在这一遗址内发现存在着制作竹纸及家族宗教建筑等不同性质的遗存,年代大体为明清时期。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从2019年8月开始,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平江县文物管理所等单位组成考古队,对大湖坪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本次发掘最可圈可点之处是发掘出来的福寿山大湖坪造纸工坊。

考古发掘出的沤竹池组合。 图片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摄

  据悉,造纸是平江在明清时期仅次于制茶的重要手工业,平江生产的石鼓、漂贡等文化用纸曾经闻名三湘。明清乃至民国时期,平江县境南乡山区,包括平江福寿山在内,多竹林,竹麻造纸始于南宋,清光绪年间,平江县共有纸槽1000多只,每年三四月间,槽户雇工采伐嫩竹,浸入石灰池,发酵后成为竹麻,最初平江人利用竹麻制造火纸、黄表纸,产品除销往长沙外,更远销至鄂、豫、冀等省。民国初年,平江县有纸业2000余户,年产土纸20万余担,产品增加花笺纸、毛边纸等。但经历岁月变迁,福寿山的产纸史已几乎不为人知,此次湖南省文物考古所正在进行的考古发掘,竟发现原福寿寺旁存在一批造纸的遗迹,这让当年平江辉煌的造纸业露出一角峥嵘。

平江福寿山大湖坪遗址考古发掘出的储水石槽和寺庙明代台基上的雕花。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湖坪遗址发掘项目负责人杨宁波称,本次考古发掘出一组建筑除造纸作坊如相关的沤竹池,根据房屋内的遗迹和遗物,这个造纸作坊可以大致区分出舂屋、天井、储藏屋、厨房、厕所以及用于生活起居的房屋等。
  杨宁波称:“结合我们对福寿山周围传统工艺的初步调查走访,得知沤竹池是当时造纸的相关遗迹,俗称“沤竹麻池”,当地村民所说的纸,实际上是竹纸。平江竹纸最开始是粗纸,主要用作包装纸和迷信纸,后来,平江纸才成为著名的文化纸。

寺庙遗址的神像。

大湖坪遗址正好位于上水库范围内,调查中发现了石挡墙、神像、柱础、舂臼、房屋、储水石槽等不同类型的遗迹和遗物。

  据悉,平江造竹纸始于南宋,而与此同时,南宋有江西修水的陈姓以平江福寿山作为祖山,从宋元时期开始,他们就在福寿山大湖湖坪村建起家庙,这个家庙在"江西大移民"湖广的明代初年得到重修,同时陈姓将祖像等供奉于家庙中。清代初年,这个被陈姓供养的寺庙被毁,北面高地成为流窜过来的土民占据并以此作乱,晚清及民国时期,毁弃的家庙南面成为造纸作坊,由此在遗址中再现了平江造纸手工业的辉煌。

工作人员正在仔细的考古发掘。

工作人员正在仔细的考古发掘。

  大湖坪之所以有家庙和造纸作坊或者是因为大湖坪这片遗址的前面,即它的东方有九龙溪流过,人们乘舟筏可以由此进入陈有姓家庙,后来,人们又利用溪水的水力舂碓嫩竹,制作纸张。
  大湖坪文化遗址的发掘,梳理了平江南部山区的手工业遗址及家族信仰的源流,而平江陈氏家族的流徙变迁也由此可见一斑,具有重要的意义。

平江福寿山大湖坪遗址考古发掘出的陶瓷残片。

平江福寿山大湖坪遗址考古发掘出的带有全字和正字的陶瓷残片。

平江福寿山大湖坪遗址考古发掘出的带有寺字的残片。

大湖坪遗址正好位于上水库范围内,调查中发现了石挡墙、神像、柱础、舂臼、房屋、储水石槽等不同类型的遗迹和遗物。


【作者:任波 邹麟】 【编辑:曾茜】
关键词:平江 文化纸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