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敦煌学术与文学创作之间徜徉的著名作家冯玉雷荣登《大家》封面

  实至名归,冯玉雷先生荣登《大家》封面人物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1月22日讯 据中国甘肃网消息,著名作家冯玉雷先生荣登2020年第1期大型文学双月刊《大家》封面。

  冯玉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兰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现任西北师范大学《丝绸之路》杂志社社长、主编。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特聘驻院作家,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生导师,上海交通大学神话学研究院学术委员,兰州市“金城文化名家”。冯玉雷先生为人忠厚,有担当,重情义,做学问勤奋严谨,厚重有灵,几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

  冯玉雷文学创作始于1992年,长期致力于丝绸之路文化散文、小说创作,先后发表中短篇小说《陡城》、《野糜川》、《饥饿》等,出版长篇小说《肚皮鼓》、《敦煌百年祭》、《敦煌·六千大地或者更远》、《敦煌遗书》、《野马,尘埃》、《禹王书》及动漫电影剧本《飞天》等,出版文化专著《敦煌文化的现代书写》《玉华帛彩》、《玉帛之路文化考察笔记》等,成果丰硕。

  如果从1990年发表第一篇小小说《雁歌》算起,冯玉雷从事文学创作将近30年。他说不愿意重复自己,小到精短散文,大到长篇小说,他都力求创新,精益求精。冯玉雷的创作还引起赵燕翼、李云鹏、雷达、赵毅衡、叶舒宪、张明廉、李清霞、赵录旺、权雅宁、戴云红、朱忠元、白晓霞等评论家关注,也让郑欣淼、李正宇、柴剑虹、颜廷亮等敦煌学家、学者及王炎林、杨国光、王辅民、方向军等画家刮目相看,他们纷纷撰写评论文章,评介冯玉雷小说创作现象,或进行“跨学科”艺术合作。

  法国汉学家戴密微学生、曾获法兰西学士院汉学界最高奖项儒莲奖、对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和中法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的法国汉学家汪德迈教授也为长篇小说《野马,尘埃》题词:“这是中国唐代历史上的一次狂野的驰骋。”(Ceci est un épisode sauvage du galop de l'histoire chinoise sous les Tang)。

  著名敦煌学家、长江学者郑炳林先生评价冯玉雷说:他坐冷板凳,忍受寂寞,在敦煌学术与文学创作之间徜徉,研究具有独创性,开拓性。不管他干什么,都全神贯注,但又灵活机动。“武人不苟战,是为武中之文;文人不迂腐,是为文中之武。”正是因为这种真诚自然的禀赋,又肯吃苦,能吃苦,敢吃苦,做文做事做人,都如同行云流水,让人赏心悦目,很惬意。同时,郑炳林先生还认为,从文学角度,冯玉雷的小说可以用一个词概括:“悲悯。”并认为这与敦煌文化精神暗合,非刻意追求,乃是天性,自然而然在小说中生成,这很难得。

  著名敦煌学专家、中华书局编审、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顾问、敦煌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柴剑虹评价冯玉雷先生近百万字长篇小说《野马,尘埃》,篇章结构精心设计独具匠心,叙事表述看似天马行空,光怪陆离,却在纷繁的故事情节中开启了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文明交汇的大幕。

  陕西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书法文化研究院院长、文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学者李继凯说:我觉得文学创作一定要围绕着文化深层的一些东西,就是说要对那些所谓文化命运的东西有一种总结,一种阐释。在这方面,冯玉雷做了非常惊人的探索,是新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家。

  著名学者朱忠元教授评价冯玉雷:其所营构的文化空间有重要的历史生发点和材料支撑,具有地理氛围的真实性,具有史料的真实性,甚至人们的生活场景和使用的器具具有文物实证性,他是通过这种空间的营构来实现自己对历史重构,实现对远古及近代历史生活的想象性还原,表达对历史的理解的。小说中的文化意象、文化场景、文化载体乃至文化生活场面都需要有一定文化基础的人来阅读,可以用钟嵘评价谢灵运的话来评价。

  青年学者胡潇和资深文化学者胡秉俊读过《禹王书》后撰文评价说,展开《禹王书》,一种强烈的古老文化气场扑面而来,似有绵绵不绝的洪荒之力奔涌着,并感叹:一是宏大叙事令人叹为观止;二是写作手法的独具特色令人赞叹;三是铢积寸累、困知勉行的执着令人感叹不已。

【作者:宋圭武】 【编辑:刘树源】
关键词:甘肃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