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 | 画画的孩子不变坏

2005年,孩子们在江西婺源李坑村画色彩。

1996年夏天,在凤凰的夏令营中,孩子们在露天进行人物速写训练,请当地少数民族少女做模特。

1996年在凤凰,每天晚上进行练习讲评,没有黑板,就用桌板代替。

2004年,孩子们在芙蓉镇写生。

2003年,长沙画童们画了幅巨大的“爱心”,为抗“非典”战士加油。

2002年六一儿童节,孩子们在文化衫设计比赛中,穿上自己设计的文化衫,开心无比。

  文、图/何马兆

  1986年,我调到长沙市青少年宫,担任美术培训教师,从此走上了少儿美术培训之路,一干就是30多年。

  在我的眼中,美术是一门充满感性魅力的视觉艺术,不仅能培养孩子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关键是还能引导孩子走进自然,感受生活,发现无时不在、无处不有的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和艺术美,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也正是在这个理念的引导下,我开始探索少儿培训之路。把民间工艺品的制作材料带进美术课堂,引导学生们利用旧年历、碎布料、剩毛线等材料,运用剪、贴、拼的手法进行美术创作。而最为重要的是,1992年,我开启长沙市美术夏令营的先河,将孩子们带到山水之间、古村古镇,进行实地写生,多则一二十天,少则五六天。孩子们每天早上五六点钟起床,除了吃饭,就是画画,每天要画风景写生、人物速写,一画就画到晚上六七点钟。晚上吃了饭,还要集中在一起点评。湘西凤凰、通道、中方、芙蓉镇、黔城,江西吉安、婺源,贵阳凯里,汨罗张谷英村等许多地方,都留下了长沙画童的身影。

  画画的孩子,是热爱生活的,是激情的,又是沉静的,是懂得生活之美的,也是能够吃苦耐劳的。所以,画画的孩子不会变坏。

  1991年,我组织了一批书画学生在一块300多平方米的闲置空地上,绘制了大型作品《羊年乐》,它一直悬挂在青少年宫新教学楼的中庭,成为许多孩子童年共同的记忆。

【作者:文、图/何马兆】 【编辑:曾茜】
关键词:老照片 画画 孩子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