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鹅洲19头江豚大搬家!长江江豚最大规模迁地保护行动实施

  文/图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锋

  “江豚吹浪立,沙鸟得鱼闲。”清代诗人薛时雨笔下的江河盛景,成为了记者眼前的美妙现实。

  4月下旬,在相关主管部门指导下,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单位展开了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普查工作,并实施了最大规模的长江江豚迁地保护行动。长沙晚报记者跟随工作组,用镜头记录江豚体检安新家的过程,近距离“邂逅”来自长江的“微笑”。

4月23日,继第一日捕捞13只江豚后,工作人员再次合网捕捞到4只江豚。做完体检,这些江豚将会重新回到天鹅洲故道或前往新家。

  从高空俯瞰,位于湖北省石首市的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似一个散落在长江边形如弯月的美丽湖泊。数十年前,它也是滚滚长江的一部分,经自然裁弯取直,变成了今天的长江故道。时光流逝,它记录了长江变迁,也成为长江江豚的“避风港”。

水上体检平台上,时间就是生命,两拨工作人员步履匆匆地擦肩而过,一边是把刚刚做完体检的长江江豚送回天鹅洲故道,一边是将捕捞上来的江豚送去体检。

  清晨,捕豚队驾着十几艘小船来到河面。航速较快、噪声较大的快艇负责驱赶江豚,其他渔船随之拉起一道拦网,快艇越过拦网继续驱赶,渔船再拉起一道拦网……如此反复拉网拦网多次,江豚被限制在岸边的浅水区,此时就能开始合网捕捞了。

给江豚称体重采取“曹冲称象”的方法,力气大的工作人员轮流用担架提起江豚一起上称,再减去人和担架的重量,得出江豚的体重。

  江豚捕捞上岸后立刻被送到不远处的水上体检平台,体检专家团队严阵以待。江豚出水后会进入应激状态,多耽搁一分钟,就多一分风险。所以,当江豚被抬到海绵垫上,就会有七八名科研人员围上去,争分夺秒地进行量体、测心率、做B超、采血、采粪便等工作。

体检团队为江豚同步开展测量和B超检测。

  这个在地球上已经存在2500万年的物种,被称作长江生态的“活化石”和“水中大熊猫”,是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指标生物”,其生存状况直接反映了长江的渔业资源水平和水体污染程度。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长江江豚的种群数量不断减少。

江豚按两头一组转移到舒缓箱后,一般待上5至10分钟,即可被放回天鹅洲故道或者被转移。

  1990年,迫于长江生物多样性不断衰减,5头长江江豚被迁移到这片水域,丰富的鱼类资源和相对安全的环境让这里成了它们的新家园。

中国渔政和护豚工作人员一起把体检完的江豚放回长江。

  幸运的是,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长江江豚,我国为保护江豚做出了巨大努力。1992年,国务院批复成立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5年普查结果显示,保护区内的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已超过60头。历经近30年保护发展,2018年5月底,天鹅洲故道江豚监测数量超过80头,每年还有8至10头的小江豚出生。

  历经10余天江豚捕捞起水普查,科研人员确认天鹅洲长江江豚种群数超过100头。此次迁地保护行动,从天鹅洲故道向何王庙故道、珠海长隆海洋王国等7个迁入点输出长江江豚19头。保护区后续将不断采取江豚输出迁入措施改善江豚种群基因,把天鹅洲故道打造成江豚种质资源地。

  随着长江生态保护事业的不断推进,长江故道里的江豚定能重返长江干流,安全长久地繁衍下去。过不了多久,我们就能轻松地用相机拍下长江江豚从碧波荡漾的江面跃起的动人身姿,以及它的迷人“微笑”。

【作者:全媒体记者 李锋】 【编辑:谭伟】
关键词:江豚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