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一带一路”扬帆出海,长沙造“响”誉世界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10月30日讯(全媒体记者 刘捷萍)30日,博鳌经安论坛第二届大会正式开幕,“一带一路”成为论坛热议话题。十年来,“一带一路”从蓝图到实景,从“大写意”到“工笔画”,造福着共建国家和地区。

  从内陆腹地到开放前沿,十年来,长沙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打造内陆开放高地,经贸合作,设施联通,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写下了许许多多动人的长沙故事。

  设施联通构建起互联互通新通道,长沙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距离越来越近。

中欧班列(长沙)自2014年10月开行以来,截至今年8月累计开行4175列,跻身全国班列第一方阵。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摄

  中欧班列(长沙)自2014年10月开行以来,截至今年8月累计开行4175列,跻身全国班列第一方阵。长沙—白俄罗斯明斯克“明星班列”,高峰时期发运量居全国第一。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长沙的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线路达12条,辐射亚欧大陆近30个国家100个城市,已成为湖南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经贸往来的重要载体。

  拥抱蓝天绿水,走向广阔世界。从黄花机场到长沙新港,长沙构建起陆、水、空、铁、公立体交通体系,国际航空货运、中欧班列、江海联运、铁海联运、东盟货运等五大国际贸易通道通达全球,让全球优质商品飞进长沙市民的生活,让一批批“湘品”大步“走出去”,打响“长沙智造”“湖南智造”的名片。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长沙进出口总额由2013年的722.8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3315.6亿元,十年间增长3.6倍。据星沙海关统计,2022年,长沙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进出口贸易额为1750亿元,同比增长44.156%,占全市贸易总额的52.8%。

  共享“一带一路”倡议,为内陆长沙开辟出一片广阔的国际市场。

  工程机械、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烟花爆竹……长沙好物沿着“丝路”源源不断出口东南亚、中东、南美等地。

  在非洲肯尼亚,长沙企业创办的Kilimall已经成为东非第一大电商平台。长沙生产的厨房电器、电子产品、医疗器械,邵阳生产的鞋子和发制品……Kilimall上有100多万种商品可供选择,大约20%的产品来自湖南。

从长沙新港到黄花机场,长沙构建起陆、水、空、铁、公立体交通体系,国际航空货运、中欧班列、江海联运、铁海联运、东盟货运等五大国际贸易通道通达全球。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邹麟 摄

  借“一带一路”之势,得开放之利,“长沙之门”越开越大,越开越敞亮。

  一方面,筑巢引凤,外资入长聚产优链。截至目前,落户长沙的世界500强已达180家。长沙共有外资企业1353家,2022年营业收入2038.8亿元,纳税总额112.5亿元,吸纳就业人数19万人。

  另一方面,御风出海,“长沙制造”舞动全球。长沙的商品、技术、资金、人才,纷纷在共建国家落地,让共建国家收获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十年来,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重大工程项目上,总有长沙人、长沙制造、长沙技术的身影——在“西非之角”塞内加尔,湖南建工集团承建了非洲第一座专供摔跤的现代化体育场;在西亚卡塔尔,中联重科的高空塔吊为世界杯球场建设贡献力量……一大批长沙企业不断拓展国际市场,逐步从中国知名企业成长为世界知名跨国企业、行业领军者。

  据市商务局统计,2022年,长沙对外实际投资额占全省总量的八成以上。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增长明显,2021至2022年,新增投资项目37个,分布在印尼、新加坡、柬埔寨等18个国家和地区,涉及电子信息、专用设备制造、有色金属加工、工程机械等行业,新增中方合同投资额11.9亿美元。

  同时,开放平台的支撑作用日益加强。今年前三季度,湖南自贸试验区进出口、外资分别占全省的27.4%、34.9%。长沙航空口岸恢复国际客运航线16条,居中部前列。前三季度,湖南实现进出口4622.9亿元。其中,湖南工程机械出口194.5亿元,同比增长63.7%;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产品合计出口52.2亿元,同比增长44.5%。


【作者:刘捷萍】 【编辑:易隽】
关键词:进出口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