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老兵张绍仁:一朝从军报国,一生初心不改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琦

  一枚枚锈迹斑斑的军功章,一本本枯黄陈旧的立功证,一双略带霉渍的行军袜,打开了抗美援朝老兵张绍仁尘封的记忆。10月15日,在湘潭市雨湖区姜畲镇的家中,91岁的张绍仁翻着这些拿命换来的“宝贝”,向记者娓娓道出他的战斗故事。战场上,他四次荣立个人一、二、三等功,多次获得参加战役纪念勋章。

91岁的张绍仁身体硬朗,思维清晰。他曾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战场上多次立下战功。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琦 摄

  19岁参军入伍,出生入死为解放

  张绍仁出生在湘潭的一个贫苦农家里,是家中孩子里最小的一个。在那个年代,因家庭困难,张绍仁只读了三年书。回想起当年兄长给地主当长工、租种田地受到的种种剥削,他心中充满了辛酸。后来,张绍仁和同伴从长沙辗转来到江苏沿海的一家盐场打工,遇到了党的地方武装。“愿不愿意当兵?”“愿意!”张绍仁一跺脚参军入伍,从此书写了一段不凡的革命历程。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抗美援朝战场上都留下了他战斗的足迹。

  1949年4月21日晚,张绍仁所在的部队横渡长江,此时他已是班长。“同志们,不要怕!今晚危险很大,但我们死也是光荣的。因为我们是为人民而死,为革命而死!”张绍仁斩钉截铁的话语,给战士们信心和鼓励。部队要在夜里横渡长江,而江面最窄的地方都有两公里。整个行动中不能发出任何灯光和声响,同时还要随时面对对岸国民党军队的炮弹呼啸和机枪扫射。大家抱着必死的信念,凭借风帆行驶的木筏,浩浩荡荡渡江。第二日早晨,船已至对岸,国民党飞机又是一轮扫射,张绍仁赶紧让大家全体卧倒,全班无伤亡。1949年5月,张绍仁随队伍被调到崇明岛进行军事训练,当年7月1日,他在岛上光荣入党。

91岁的张绍仁身体硬朗,思维清晰。他曾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战场上多次立下战功。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琦 摄

  脚指甲被冻掉,穿上大号鞋再行军

  1950年5月,张绍仁接受组织上培养,调入26军文化教导团,学习文化。“没学多久,朝鲜战争爆发了。党中央号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当年10月,张绍仁所在的部队被调到山东,为赴朝作战做准备。队伍短暂休整后,又行军至辽宁。11月底,张绍仁随队伍乘火车到丹东,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境内。

  “进入朝鲜那天晚上的情景,现在仍记忆犹新。”张绍仁回忆,当晚下了好大的雪,看不见人;气温达到零下30℃,作为南方人,他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雪。战士们满身都是雪,脸上是霜,脚都冻木了。

  “美军飞机不断扫射、搞侦查,人在雪地里,目标会更明显,志愿军行动都是在晚上。”张绍仁回忆,那时正值隆冬,为了尽早赶赴战场,每天部队冒着严寒急行军几十公里。在一次行军途中,敌机突然飞来,一枚炮弹在离张绍仁很近的地方爆炸。卧倒在地的张绍仁全身都是泥土,幸亏没有受伤。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夜里,张绍仁借宿在朝鲜一户有热炕的百姓家中,淳朴的朝鲜百姓见张绍仁被冻得够呛,将家中仅有的一床棉给他焐脚。但由于气温反差大,双脚开始肿胀发麻,张绍仁一觉醒来时,十个脚指甲全部发紫掉落。第二天,张绍仁发现,自己的脚趾“肿得像红萝卜”。集合号令已经吹响,没有脚指甲保护的双脚势必会感染,“军队不等人,再苦也要撑下去。我不能掉队,不能给队伍拖后腿。”张绍仁急中生智,找战友借了一双大号鞋子套上,忍着剧痛跟上了大部队。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胜利回国的张绍仁留下了这张照片。

  冒死送弹药,坚信正义之师必胜

  那时,中国部队武器相对落后,而美军却拥有机械化、自动化装备,双方装备差距悬殊。尽管如此,张绍仁依然坚信正义之师必胜。

  张绍仁回忆,战场上的生活异常艰苦——米饭蔬菜吃不上,就把炒米磨成粉,放点盐、加点水搅拌一下喝下去;有时候水都没有,就抓点雪化成水拌一下吃。交通不便,运输困难,最苦的时候,部队16天没见过米饭和蔬菜、油、盐,大家靠发放的压缩饼干、百姓家中的马铃薯充饥。

  1951年春,张绍仁回吉林长春、辽宁本溪等地接新兵,当年5月再次入朝后,他被安排到26军特务团担任司务长。“部队供应紧缺,但是我们要想办法改善生活。”张绍仁的意见被领导采纳,他主动带炊事员、翻译到大后方买菜。“我们带着扁担、绳子,一次走几十公里,听到敌机来了就躲起来,一来一回要四天时间。”

  尽管没有在一线作战,张绍仁积极组织团部炊事员、通信员、勤务员为前方战场运送弹药。“战斗激烈,敌人的炮火满天飞。只要炮火一停,我们就往山上高地送弹药。我当时没有爱人、儿女,没有顾虑。上面交代任何事情,都必须完成。”张绍仁说,“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队伍,紧要关头党员敢冲在前,思想觉悟高。不少部队官兵经历了长征、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大家不怕死、不怕苦、不怕累。”

一朝从军报国,张绍仁一生坚守军人的初心和本色。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琦 摄

  1956年,张绍仁转业到湘潭地区林业系统工作。1957年,他被派到浏阳张坊推广双季稻种植。张绍仁在当地开辟了五亩实验田,从插秧、施肥到田间管理,都深入田间地头亲力亲为,当年亩产就增产了50公斤。1982年,张绍仁又被派到湘潭县茶恩寺镇负责土地承包工作。他为困难群众积极争取农药化肥,为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搭把手……无论是在哪个工作岗位,张绍仁都不改军人的初心和本色,默默地奉献着自己。

  “原来一起打过仗的班里12名同志,都牺牲了,我的入党介绍人、排长陈金玉也牺牲了。他们当时都是20多岁的小伙子,都没有享受过如今的幸福生活。”回忆起当初的老战友,张绍仁眼含热泪,颇为感慨——志愿军付出惨重代价,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如果没有离开原来的班,自己也极可能牺牲在朝鲜;如果战友们还活着,这盛世应如他们所愿。


【作者:刘琦】 【编辑:谌程】
关键词:张绍仁 抗美援朝 湘潭 姜畲镇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