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提议,在国家诊疗方案第六版得到印证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3月12日讯(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通讯员 万青)“我是感染科ICU的医生,救治工作就需要我这样的人!”今日,仍坚守在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长沙市第一医院北院)艾滋病科副主任医师郑芳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主动请缨上一线抗疫,从1月27日到救治中心隔离病区一线,至今已有46天了。

郑芳在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长沙市第一医院北院)说,他们一定会最终战胜疫情。全媒体记者 杨蔚然 万青 摄影报道

  “我对病毒感染更敏感,应该做‘预警灯’”

  在奔赴隔离病区前,郑芳已在研究武汉公开发表的新冠肺炎病例特征。1月27日进入病区后,她白天查房、帮患者检查、写医嘱,对所有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反复分析、研究,晚上仔细查看两种冠状病毒SARS-CoV(非典病毒)和MERS-CoV(中东呼吸综合征病毒)的相关文献。

  通过查阅文献、跟踪观察,有着15年感染科(20年临床)重症救治经验的郑芳,敏锐地觉察到,此次新冠肺炎病毒,主要攻击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比较快的患者,进展到重症、危重症的概率将增大。

  郑芳赶紧把这一发现上报给隔离病区负责人周志国,并协助团队做好新开病区医务人员的诊疗经验传授、培训工作,让大家心中增强警惕性。对发热、炎症指标高、淋巴细胞计数下降,以及肺部CT进展迅速的患者进行密切观察,提前干预,有助于防止轻症转为重症、危重症。

  后来,郑芳的这一提议,在2月18日印发的、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上得到印证。“我对病毒感染更敏感,应该做救治患者的‘预警灯’!”郑芳说。

郑方最早的提议,在2月18日印发的、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6版)上得到了印证。

  “75岁重症患者插不插管?我努力寻找‘病因’”

  “进入隔离病区第一天,我遇到一名75岁重症患者插不插管的棘手事,我努力寻找患者的‘病因’。”郑芳说,1月25日,一名75岁的张娭毑收治入重症病区,由于缺氧、精神极度紧张和焦虑,出现了呼吸窘迫、心率偏快,氧饱和指数达到插管上呼吸机的标准,临床已告病危。但是,若用高参数的经鼻高流量氧疗,还能维持机体的基本氧供。

  插管还是不插管?难题摆在了大家面前。插管上呼吸机,出现院感的概率就会更高,患者也会承受痛苦,有很多不可控因素;不及时插管,如果患者的情况得不到控制,继续恶化,后果将会很严重。怎么办?

  郑芳查看了患者的心肺检查情况,以及氧饱和度指标,她分析,张娭毑之前自己浏览了手机信息,对中老年患此病充满恐惧心理。因此,首先应解决患者的焦虑问题,以减少机体氧耗。于是,她贴在娭毑耳边说:“娭毑,刚才我们检查了,您的情况比进院时好多了,重症患者我们都治好了,您一定会好起来的……” 随后,郑芳一直陪着老人一起做呼吸操,放松身体和情绪,氧耗终于降下来了。患者不仅没有插管上呼吸机,11天后,治愈出院了。

  此后,即1月28日,长沙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的心理治疗正式介入。

  “儿子,救治工作就需要我这样的人呀!”

  据了解,郑芳的儿子是医科专业的大一学生,在这次疫情发生前,她还时常担心儿子的期末考试。儿子在学习和生活上遇到困难,她总是帮助、鼓励和支持。而对儿子来说,郑芳的医者担当和主动作为,就是最好的教科书。

  在收拾行李时,郑芳把进入隔离病区开展救治的事告诉儿子。“很危险的,你为什么一定要去?被感染了怎么办?”郑芳心里明白,儿子还只是大一新生,自然做不到同为医生的丈夫那样冷静和理解。

  “儿子,我是一名感染科ICU的医生,救治工作就需要我这样的人呀!这是一种职责。”郑芳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同时,希望儿子成为医生后,无论是灾区还是疫区,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就应该去。

【作者:杨蔚然 万青】 【编辑:刘天乐】
关键词:新冠肺炎 医生 防疫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