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90后妈妈取骨救子,只为2岁儿子重新站起来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5月21日讯(全媒体记者 彭放 通讯员 孙红霞 汤雪)不到两岁的昱昱(化名)因患上脊柱结核无法行走,为了让儿子重新站起来,“90后”妈妈王女士毅然决定取骨救子——从自己右髂骨取出长约4厘米的骨头,移植到孩子胸椎上。

  昱昱在1岁多以前发育正常,6个月能坐,7个月能爬,1岁时能扶着走路,然后可以不依靠物体短距离走路。可是今年初,昱昱突然频繁感冒、咳嗽,看上去很没精神,慢慢不再愿意走路。

  4月初,王女士给昱昱洗澡时,突然发现他背部向上拱起一个包块。在亲友推荐下,她带着孩子从湘阴赶到长沙就医,在南华大学附属长沙市中心医院肺科医院儿童结核科,检查发现孩子胸椎7-9椎体骨质破坏、椎旁脓肿形成,右肺感染并右肺门、上纵膈区域多发肿大、钙化淋巴结、双侧少量胸腔积液,完善检查后,确诊为“脊柱结核、肺结核”。通过详细问诊,了解到昱昱的曾祖母曾被确诊过活动性肺结核,孩子1岁时曾和老人共同生活。

  在儿童结核科经过近一个月的对症治疗,昱昱的结核情况日趋稳定,但是核磁共振提示,孩子有明显的胸椎骨质破坏,椎间隙消失,脊髓受压,随时有高位截瘫的危险,必须立即接受手术。5月6日,昱昱被转入该院脊柱外科治疗。

取骨救子的王女士盼着孩子重新站起来的那一天。医院供图

  “科室在脊柱结核手术方面有比较丰富的经验,但10岁以下小儿脊柱结核手术还是比较特殊。”脊柱外科主任、主任医师罗为民表示,儿童脊椎结核早期经过规范药物治疗,多数可以治愈,但当椎体破坏严重、脊椎已经失稳或者合并神经系统症状时,常需要手术。传统手术方式多是病灶清除加植骨手术,但可能出现脊柱稳定性差,手术后仍需戴支具和睡石膏床,脊柱后凸畸形和截瘫的发生率仍很高。“以前我们为3岁孩子做过类似手术,这次才1岁多,椎体更小、解剖结构尚未完全发育、与成人有显著差异、手术风险大,对手术团队要求极高。”

  为了保证手术安全,达到最佳效果,脊柱外科主任罗为民、副主任医师何友智特别邀请了儿科、传染科、麻醉科等多科会诊,量身定制治疗方案——如果采用人工骨,因为孩子患病部位较大,用骨量多,不仅内置材料费用高,还可能出现排斥反应。考虑到王女士一家的经济状况,最后决定取昱昱妈妈右髂骨的骨头植入孩子体内,这样既可以减少排异性,又可以节约一大笔手术费用。

  5月14日上午,王女士和昱昱被同时送进了手术室,罗为民介绍,手术团队先从母体骨盆内右髂骨处取出一块约4公分的髂骨,随后把取出的髂骨植入孩子体内,共耗费3个多小时。手术成功,王女士被转入脊柱外科病房,昱昱当日转入儿科监护室继续治疗,于17日上午转回普通病房。

  “妈妈需要两三个月才能康复,一般不会影响正常生活。孩子术后第2天就能进食,2周后伤口可以拆线,但移植的骨头成活需要比较长的时间。”罗为民表示。

  “母体取骨比生孩子还痛,但这位‘90后’妈妈说为了让孩子重新站起来,她做什么都愿意。”据脊柱外科主管护师孙红霞回忆说,一般人做完手术后都会睡觉休息一下,王女士取完髂骨后回病房,昱昱还没下手术,她不敢睡,一个劲地问医务人员“崽崽手术做完了吗?”当天下午4时,得知儿子手术很成功,她才感觉到自己术后的疼痛,但一谈到儿子昱昱,她的脸上立刻又洋溢出幸福的笑容。

  为了让母子俩有更好的交流,脊柱外科医务人员特意把两张病床合并在一起。昱昱不哭不闹地侧睡在病床上,睁大眼睛望着妈妈,痛的时候会低喊“妈妈”……而这个时候,王女士都会强忍着疼痛,起身轻轻地抚摸着孩子,给他唱摇篮曲、讲故事,为他加油打气。“孩子是我们的命根子,我只希望他重新站起来,自己走着扑进我怀里。”王女士说。


【作者:全媒体记者 彭放 通讯员 孙红霞 汤雪】 【编辑:易隽】
关键词:脊柱结核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