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衣卫士:吃“青春饭”的护心人(视频)

  今天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们更深切地感受到医学不是冰冷的,而是崇高而又温暖的。医师们以平凡之躯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不平凡精神。

  当前疫情进入到常态化防控阶段,医师们依然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为人民健康筑起坚强的防护网。这个医师节到来的前夕,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走进病房、手术室,用镜头和文字记录医师的真实工作状况,展现医疗工作者在一线的默默坚守与真情,以此致敬身边的白衣战士。

X射线会增加医生患甲状腺等腺体疾病的几率,唐亮在手术前穿上铅背心,戴上铅围脖。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志伟 摄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8月19日讯(全媒体记者 徐媛 实习生 刘元元)走入心脏介入手术室前,唐亮利落地穿上铅裙,紧接着是铅背心、铅围脖,最后戴上护目镜。这几个已经形成肌肉记忆的动作,唐亮不需要任何思考,重达十多公斤的铅衣、穿脱千万次,早已让他的身体“刻下”了这些动作。

  心脏介入手术室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内科楼二楼,手术室门口厚重的金属大门上醒目地标明了辐射警示。在这个手术室里,医生常年与X射线相伴。

  唐亮是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内科副教授。他说,铅衣上身,就是责任上肩,走进手术室,不容有任何杂念。

  手术灯亮、大门紧闭,手术台上躺着的是73岁患有缺血性心脏病的女患者。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心脏介入手术已是一种微创手术,不需要真正开刀,病人在手术过程中完全清醒。

  局部皮肤麻醉、沿着血管放入鞘管、沿着导管放入支架……时间一分一秒,大概40分钟,手术顺利完成。“今天的手术很顺利,昨天的一台手术进行了5个小时。”唐亮告诉记者,站上手术台没有做造影前,患者的手术时间往往无法估量,但很多病人由下级医院转上来,往往病变复杂,手术时间很长。

  走出手术室的唐亮脱下铅衣,后背深绿色的手术服已渗透出明显的汗水痕迹,他走入办公室第一件事便是仰头喝完一大杯水。

  记者试着穿上了铅衣,仅仅一件铅背心上身,就感觉胸口被重物捆绑住,沉沉地往下坠。唐亮告诉记者,铅衣必须厚重,不然抵挡不了X射线。“以前的老式的铅衣里面裹着真正的铅块,一套下来15公斤以上,现在还算轻巧了一些。”唐亮说,医生可以选择穿有袖子的铅衣,但为了手术时行动更加灵巧,他们往往穿铅背心。

  “这些年心脏病患者数量逐年上升,而患者年龄也越来越年轻化,我们接诊的数量也一直上涨。心内科急症就是一个生死博弈的战场。”37岁的唐亮,脸上总是挂着浅浅的微笑,性子不急不躁。他发现,工作可以影响一个人的性格,这几年来,他和同事们越来越雷厉风行。

  “这可能跟我们高负荷的工作性质有关,急性心梗有黄金抢救时间,病人从医院急诊室门口,到手术台上疏通血管,我们必须在90分钟内完成。”唐亮一年要急诊值班100多天,冬春季节是急性心梗的高发季节,晚上急诊多,医生轮流值夜班。

  “其实心内科医生吃的也是‘青春饭’。”唐亮说,急救时遇到心脏骤停的患者,一边做心肺复苏,一边紧急送往手术室;复杂手术下穿着铅衣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肌肉的损耗堪比搬砖。这样的工作负荷,使得年纪大的医生普遍感觉体力不支。

  与辛苦相比,其实心内科医生面临最大的危险是射线,由于长年处在X射线中,许多医生免疫力下降,像白内障、甲状腺疾病、放射性皮炎、腰椎间盘突出、下肢静脉曲张、颈椎病等职业病也十分常见。但每当唐亮把病人从濒临死亡的边缘挽救回来的时候,那份荣誉感和成就感,再次印证了他从医的初心。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得知武汉的重症病房需要心内科医生支援,唐亮义无反顾地前往武汉,面对53天坚守,唐亮淡然地说:“别人都说我们是英雄,但我一直没觉得自己是个英雄,我只是换了个地方工作。”

【作者:全媒体记者 徐媛 实习生 刘元元】 【编辑:刘天乐】
关键词:湘雅二医院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