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患者如何应对死亡焦虑?学术年会上,抗癌专家这样说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4日讯(通讯员 童菲)“当你出生时,你在哭,所有人都在笑。当你离开时,你在笑,所有人都在哭。”今日下午,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学专委会学术年会上,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唐婧,在网络直播间为大家带来一场如何应对死亡焦虑的精彩授课。

死亡是每一位肿瘤患者都会想到的问题,有些人因为疾病的发生,心中滋生了对死亡逼近的恐惧,从而对身心状态带来负性影响;有的人却借由疾病的机会,重新思考人生,反而获得了重塑生命意义的机会。

唐婧系中科院临床心理学在读博士,英国Essex大学精神分析学硕士,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心理分会青年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她说,这是每一个人必经的道路,有生则有死,是生命的自然规律。我们总是对新生怀有希望,对死亡却充满恐惧。但究竟是死亡本身很恐惧,是对未知的恐惧,还是我们对死亡的认知和态度使得我们在死亡面前倍感焦虑呢?

在肿瘤心理专业领域,有丰富的分支来帮助人们理解死亡,人们离世前需要“临终关怀”,身体需要“安宁疗护”,人们离去后,其家人需要“哀伤辅导”。这些知识是如何帮助我们对死亡的理解?帮助我们应对死亡的焦虑?唐婧通过不断提问并回答的方式,环环相扣,引导学员一步步深入,思考、探讨:“死意味着什么?我可能会怎么死?死后会怎样?”最后,她用“遗愿清单”的方式引导大家理解“活着的意义”,并思考我愿付出什么,怎样才是我要的生活。

在唐婧的分享中,她说了一段令人动容的回忆。她小时候问她的太姥姥:“你为什么一直在纳鞋底?”太姥姥回答说:“因为我要给你们多做些鞋底啊,我将来去了‘黄土县’,就要给‘黄土县的人纳鞋底了,我怕你们鞋子不够穿,要多给你们纳些鞋底。”直到她长大以后,她才理解“黄土县”的意思,她当时还以为“黄土县”是好玩的地方也想去玩玩,等到她长大了她才感受到太姥姥的回答里对死亡的理解是美好与温暖的。

在唐婧的一个咨访案例中,一个肿瘤患者大脑胶质瘤面积很大,在术前他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很多脑瘤患者,身体都失去了很多功能,我会忍不住想我术后会怎样?”唐婧就和他一个个探讨,当她问:“假如你全身都失去了功能,你打算怎么办?”他说,如果像霍金一样生活,他就不要活了。唐婧问:“你猜霍金为什么活着?”过了几天,他想明白了。他说,小的时候他父亲去世得早,他就想哪怕他爸爸躺在床上,他也有爸爸。他现在也是一个爸爸,他活下来,哪怕他全身都不能动了,他的儿子也有爸爸。

这一连串的问题、实例,发人深思,令人动情。直播间的听众在评论区留言:“我一个重要的家人离开后,我很多年都放不下。如果那时候我知道’遗愿清单‘这样的方法,现在也许不那么遗憾,今天我也要为我的余生做些什么才行。”

【作者:童菲】 【编辑:朱炎皇】
关键词:抗癌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