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青少年用眼行为报告发布:孩子在家的用眼习惯比在学校更差

相链区块链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17日讯(全媒体记者 彭放 通讯员 屈慧莹 周南希)正值全国第3个近视防控宣传教育月。9月17日,爱尔眼视光研究所联合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发布《2021年全国儿童青少年在校与在家用眼行为及视觉环境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通过爱尔眼科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智能产品“云夹”,收集到16153名6~17岁儿童青少年超2亿条的用眼行为和视觉环境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报告对比了2021年3—6月,学生在校和在家的用眼行为和视觉环境差异,发现孩子在家的用眼习惯和视觉环境更差。专家呼吁,家庭是近视防控的主战场,家长一定要做好孩子近视防控的“守门人”。

  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2.7%。“用眼行为和视觉环境是导致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的关键因素,改善孩子的用眼行为和视觉环境是做好近视防控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副组长、中南大学爱尔眼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杨智宽教授表示。

  《报告》收集了来自华中、华南、华东、华北、西北、西南6大区域,共计16153名儿童青少年的2亿多条用眼行为和视觉环境数据。其中,小学生占比96%,初中生占比4%,男生占比51%,女生占比49%。《报告》基于大数据技术,从用眼距离、用眼时长、阅读环境光照和户外有效暴露时长四大维度,对比分析了孩子在家与在校的用眼行为与视觉环境情况。

  平均用眼距离方面,“在家”和“在校”都达到了33厘米以上的标准线,周末在家平均用眼距离略低于在校期间。近距离用眼时长方面,学生晚上在家平均近距离用眼时长均超过2小时。即使在周末,平均一天近距离用眼总时长也超过4小时,用眼负荷较重。

  阅读环境光照也是影响近视发生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因素。《报告》显示,学生晚上在家平均光照度仅达到最低要求(入眼光照125lux),对比其在学校能达到300lux以上平均光照度,仍需改进提升。

  科学研究表明,户外活动是近视眼的一个独立性保护因素。每天2小时、每周10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可以让青少年的近视发生率降低10%以上。令人担忧的是,学生周一至周日平均每天有效户外暴露时长均低于1小时,特别是周末平均每天户外有效暴露时长竟比在学校时还少。

  “从报告的数据结论可以看出,孩子在家的用眼行为和视觉环境不容乐观,这也是为什么寒暑假、周末会成为孩子近视高危期的原因。” 世界卫生组织屈光不正防控计划专家组成员、爱尔眼视光研究所副所长蓝卫忠提醒:对于眼睛正在发育的孩子来说,每天近距离用眼时长不宜超过2小时,读写时应保持“一尺、一拳、一寸”的正确姿势,即眼睛与书本距离应约为一尺(33厘米)、胸前与课桌距离应约为一拳、握笔的手指与笔尖距离应约为一寸(3厘米)。同时,要遵守三个“20”的原则,即看近20分钟,应视远20英尺(6米),且至少达到20秒以上。此外,建议孩子每天保持户外活动2小时以上,预防近视发生发展。

  杨智宽建议家长,从孩子3岁起定期带他们到专业的眼科医疗机构检查,为孩子建立屈光发育档案,记录屈光发育情况,1年至少两次,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如果孩子已经近视,要去正规的眼科医疗机构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矫正,避免发展为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

【作者:彭放 屈慧莹 周南希】 【编辑:肖彪】
关键词:健康 近视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