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夏天有多热?柳宗元当年是这样吐槽的

  文 范亚湘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今年的三伏天似乎格外热,很多人不得不整夜开着空调才能入眠。那么,在中国古代,没有现代化制冷设备的古人是如何对付高温高湿的三伏天的呢?

  达官显贵家用冷桶降温

  三伏天如何度过?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给出的答案是:“夏三月,此为蕃秀……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通俗来说,就是依赖于“心静自然凉”,但这句话说着容易做起来难,唐代文学家柳宗元便直言做不到。

  公元805年,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夏夜酷热难眠,他时常半夜起来登楼纳凉,曾赋诗:“谅非姑射(音夜)子(意指得道真人),静胜安能希。”意思是,想要以心静战胜炎热,实在毫无希望。

  当然,古人的纳凉方法不止调息净心。湖南省地方志专家喻立新介绍,明清时,达官显贵家出现了一种可移动式冷桶:即贮放冰块(冬季采集,藏于地窖)的柜子,上面镂空,使冷气能出孔降温,中间可储存食物,用来冰镇西瓜等。后来,寻常百姓也开始使用这种冷桶,还有进口货,称为“洋桶”。此外,湘中地区的大户人家还会建凉亭,有的在水边,有的在大宅旁。也有做露天水池的,相当于现在的私家泳池,供家人洗凉水澡。

  古长沙城平面图

  宋代长沙百姓吃上冰淇淋

  喻立新说,古人在夏季饮食上十分精致,对冷饮很有兴趣。汉代已有蜜水,口感类似于现在的雪碧;唐代则有用草药或果品熬制的“饮子”。而在宋代,长沙地区的百姓已开始吃各种冰淇淋了。这种冰淇淋最先在蒙古人中流行,原料是用果汁、牛(羊)奶和冰块调制而成的冰酪。从《事林广记》等宋人笔记所载来看,南宋时冷饮花样繁多,夜生活也丰富多彩起来。“那时的长沙,每到夏天,夜市冷饮店出售的果汁类饮品多达数十种,常要营业到半夜三更才结束。”

  同时,唐宋时代,长沙的大街小巷都有茶铺。“湖南是产茶大省,那个时代的长沙人用的是类似于沱茶的茶饼,加上橘皮、消暑药材煮沸,清热解毒,帮助人体抵御酷暑的侵袭。”

  进澡堂贪凉常赖着不走

  俗话说“好汉不挣六月钱”。每逢夏日,有钱有闲的人便会选择去山水林地度假避暑。在长沙,岳麓山自然成为人们天然的“避暑山庄”。五代时,南楚开国君主马殷还在湘江边建了一座大型宫殿用于避暑,即现在的开福寺。后来,马殷的儿子马希范继位后,又加建了会春园、嘉宴堂、拔楔亭等。南宋理学家、岳麓书院山长张栻曾言:“长沙开福兰若,故为马氏避暑之地,所谓会春园者,今荒郊中时得瓦砖,皆弯凤之形。”

  另外,尽管南宋时期,不少贵族家庭已经设置了浴池,但那毕竟是奢侈物件,普通人家还是要去公共澡堂。就连名士张栻也依然要到外面去洗澡。当时,公共澡堂收费很便宜,每人次约两文到四文小钱不等。据有些笔记记载,南宋的老百姓只要一进澡堂子,便会惬意地长时间赖在凉水中不肯出来,令许多澡堂老板头疼不已。有人写打油诗说笑:“本来身无垢,只因水清凉,东家嫌客燥,频催欲换汤(热水)。”

【作者:范亚湘】 【编辑:谭伟】
关键词:文史 长沙 柳宗元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