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古人寿命短!三国时期长沙已有百岁老人

长沙吴简主要为竹简,从走马楼吴简中人们不断破译出历史信息中的惊喜。长沙简牍博物馆供图

  长沙晚报记者 任波 通讯员 管震

  重阳佳节即将来临,记者新近从长沙简牍博物馆获悉,该馆研究人员在识简时,从走马楼吴简“吏民簿”中,查阅到三国时期的临湘侯国(即今长沙地区)长寿老人不在少数。其中更有一位名叫“巨妾”的女性,在“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古代,其年龄便高达102岁,可谓古代长沙“女寿星”。

  三国长沙有位102岁老娭毑

  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秦汉时期古人对长沙地区的普遍看法:“江南卑湿,丈夫早夭。”直到中古时期“地属江南”的长沙人,在隋唐史家陈陈相因的笔下,仍被认为十分短命。汉代贾谊因担心“寿不得永”而“痛哭流涕”,更成为唐宋以来诗人吟咏不止的话题。

  但自从长沙市五一广场走马楼吴简从地底破壁而出后,走马楼吴简研究不断涌出新的历史研究成果,刷新了人们对古老长沙的历史观感。

  日本学者鹫尾祐子是最早关注三国时期临湘侯国(即今长沙地区)吏民寿命问题的重要学者之一。通过对走马楼吴简的研究,鹫尾祐子认为,三国时期临湘侯国的长沙吏民并非特别短命,恰恰相反,从走马楼吴简中,人们似乎可以窥测到,尽管人们对当时长沙人的平均寿命无从知晓,但当时的长沙地区却不乏长寿者,在一枚标注为“竹简·捌,5477”的竹简上甚至出现有“巨妾102岁”的记载。也就是说,三国时期长沙有一位年龄超过百岁的老娭毑。

  三国长沙男性高寿者也不少

  鹫尾祐子的“新见”,迅速引起长沙文物考古研究学者的兴趣。长沙简牍博物馆雷长巍等人通过对走马楼吴简中出现的疾病简牍的统计,得出三大结论:其一,孙吴地区临湘侯国吏民的疾病种类复杂,有二十余种;其二,在诸多病因中,以“肿足”“腹心病”“盲目”“雀足”最多,占整个病例的90%;其三,在发病率及死亡率上,男性远远高于同龄女性。雷长巍进一步分析认为,上述病症极有可能与孙吴时期长沙地区的血吸虫病流行有关。

  继雷长巍等人的认识发表后,有专家进一步提出,司马迁所说的“江南卑湿,丈夫早夭”这句话中实际上包含了一种性别选择,也就是说“早夭”的主要是当地的男性(“丈夫”) ,女性应该没有问题。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长沙存在某种与环境相关的地方病,男女的社会分工、生活劳动习惯不同,从而使得该地的男性比女性更易染病。而这种地方病,可能就是雷长巍所说的血吸虫病。

  但也有学者指出,马王堆女尸辛追也被查出有血吸虫病,血吸虫病并非“传男不传女”。何况,鹫尾祐子从走马楼吴简中集成的185例在临湘侯国生活的夫妇中,丈夫70岁以上的夫妇有25例,男性最高龄的夫妇是丈夫92岁、妻子83岁。男性92岁在古代肯定属于“寿星”了。鹫尾祐子认为,三国时期长沙地区高龄者应该并不在少数。

【作者:记者 任波 通讯员 管震】 【编辑:吴静波】
关键词:三国 老人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