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新区生态文明建设漫谈 对话彭培根教授

  湘江新区生态文明建设漫谈

  ——对话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院士彭培根教授

  

  长沙晚报记者 袁云才

  话题背景

  作为国务院批复设立的第12个国家级新区,湖南湘江新区于5月24日正式挂牌。湘江新区位于长沙市湘江西岸,覆盖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宁乡经济技术开发区和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3个国家级园区,面积490平方公里。那么,湘江新区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该如何发力?生态文明与城镇化的关系是怎样的,两者之间有没有矛盾?把湘江新区建设好,最关键的是把握什么?日前,清华大学资深教授彭培根应湖南省海外联谊会、长沙市海外联谊会之邀,来长沙进行学术交流,举办了题为《生态文明与中国城镇化矛盾与和谐的辩证》的讲座,记者就上述热点问题对他进行了专访。

  生态文明与城镇化有矛盾也有和谐

  记者:作为中部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湘江新区的挂牌成立,让所有长沙人都感到高兴。彭教授对此有何感受?您认为应该怎样定义生态文明与城镇化?城镇化的基础是什么?

  彭培根:我1943年出生于安徽阜阳,祖籍湖南长沙,因此也可说是长沙人。1982年我听从先父彭鸿文将军的教导,由加拿大回到祖国工作和定居。先父曾是抗战第十战区——徐西军区司令,也在1983年回到祖国定居,放弃加拿大国籍恢复了中国国籍。我本人在清华大学已经教学了32年,目前虽然已经72岁,但是我还在教一门精品课《理性建筑》,是用英语开课的。去年,我在家乡长沙,还被远大科技集团聘请为“首席生态建筑师”,此次回长,恰逢湘江新区正式挂牌,作为长沙人,自然特别高兴。

  生态文明是一种国际通用的、从二十世纪末开始的文明形式。它是人类因为工业文明的物极必反的被动性,而形成以自觉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文明为目标的文明形态。

  中国大陆城镇化的定义,是指中国大陆农村人口根据社会和经济的变化,逐步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体现城镇化成果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城镇化率”,即一个行政区划内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百分比例。城镇化的进程和核算的比例,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会经历的改革和历史的进程。在2012年,全世界的城镇化率达到了50%以上。

  发展城镇化的必要硬件之一就是一定要有经济的改革和载体。以中国大陆来说,必须要有现代的和传统的农业产业,作为城镇化的基础。城镇化并不是将人口聚集在城镇就达到目的了,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因为有了城镇的硬件而更有效率。

  比赛建摩天大楼是暴发户心态

  记者: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文艺工作座谈会上讲话时强调,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这对城市建设有何指导意义?

  彭培根:习总书记的批评,是对中国过去20年城市建设的拨乱反正的核心指导思想。其实西方国家过去50年来城市建设的主流思想,一直是以上世纪50年代起的“现代建筑运动”的核心思想为主流,那就是“形式服从功能”。但极少数外国“建筑大师”在中国通过各种手段,成为一些重大公共建筑物的设计方,并在设计上一味追求形式上的怪诞,设计出一些妖魔鬼怪般的建筑。

  周总理在上世纪50年代对中国的城市建设有句大智慧的讲话,后来一直被中共中央定为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那就是“中国的城市建设应当是:实用、经济、在可能的条件下再注重美观”。后来一些地方政府有了钱,又想突出政绩,就慢慢地把“在可能的情况下注重美观”这句话给抛到脑后了。但是当今中央的文件对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按前后顺序还是“实用、经济、美观”,习主席提出不要搞“奇奇怪怪的建筑”,和当年周总理提出的中国城市建设指导思想一脉相承,我们应当奉为圭臬。

  记者:从专业的眼光来看,建筑师评论某件建筑好坏的标准是什么?您认为建筑物的理想高度是多少?

  彭培根:建筑物的外形具有强烈的审美符号特征,它往往是民族总体审美心理的寄托与映射。它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大众的观照领域。我们建筑师评论其他建筑师的作品时,不能说它好看不好看,或说它与现有环境协调还是不协调。因为建筑是科学哲学和艺术的综合科技,它不是用1加1等于2能说清的。我们只能客观地用这些标准:一是用国际通用的原则和规范来评论,这也是我在清华大学开设精品课《理性建筑》的基本理念。例如: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建筑物每平方米用钢量的标准,大型公共建筑安全疏散的规范;二是运用国际建协过去20年所发的五次大会宣言中的要求;三是各个国家的基本国策在建筑设计上的应用。

  2013年我去巴黎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个会议,再次沉思:为什么巴黎整个城市的建筑大多是在5层到9层之间,12层的建筑都比较少见?可巴黎的城市总容积率,比到处乱建一些30层到50层的“标志性建筑”大好多倍!节省建材和能源更不用说了,其实越高的楼越危险,也越浪费能源,而12层以下中高密度的建筑完全能够满足人类的需求,因而应该尽量少建高楼。一些地方出现比建摩天大厦的现象,这其实是暴发户的心态。

  从历史文化中找规划设计灵感

  记者:作为建筑大师,又是“长沙伢子”,您认为,要把湘江新区建设好,最关键的是把握什么?

  彭培根:我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提到:“建筑是反映当代文明成果的,创造未来更好的科学、哲学与艺术的综合结晶”。基于此,要想把湘江新区建设好,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要把中国的湖南的古今结合的文化底蕴,作为城市建设的原动力之“水”,水涨船才会高;从事湘江新区建设的各部门领导和负责人,还有从事实际规划工作的核心人才,都要从中国尤其是湖南的历史文化中去丰富文化内涵和找寻灵感。

  过去十多年,我在全国各地都不断宣讲“老子和孔子对当今世界的伟大影响力”。西方媒体都在说《老子》的出版量(不包括中国)虽然比不上《圣经》,但它的影响力已超过了《圣经》。德国人平均每两个家庭就有一本德文的老子《道德经》。1988年75位自然和社会的科学家在巴黎开会时,瑞士的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奖人汉斯·阿尔文提出:“人类如果要想更好地生存下去,应当到2500年前孔子的思想里去寻找智慧”,这被通过为大会会议纪要。密特朗总统也参加了这个大会的闭幕式。因此湖南人要敢为人先,我们有能力将古今结合的文化,当作湘江新区城市建设规划的哲学基础。再加上牢记十八大之前20年的城市建设的惨痛教训,把周总理和习主席有关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踏踏实实地执行,回归根本,我们就能后来居上,打造出国内甚至国际上一流的新城。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梅溪湖的新城建设已经超过了国内其他城市以前的水平。这就是我们湖南人,无论是干部还是规划设计人才,都可以做到国内一流水平。因此我们更应该有信心把湘江新区做得更好。

  记者:具体说来,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您对未来的湘江新区有何建议?

  彭培根:湘江新区相比于全国其他新区,起步较晚,但从辩证角度来看,这是50年难逢的好机会。湘江新区面积有490平方公里,比北京的海淀区还要大60平方公里。我认为,未来湘江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文章。

  一、做到分区组团。每一个组团里,工业、科技、办公、住宅、商业、银行、医院、学校都有,是一个完整的配套小城镇,干什么都不需要开着小汽车来回跑。很多人都跟着国务院说要“城乡一体化”,但很少人研究过如何才能做到一体化。我们提出的一个一个像细胞的城镇组团,就是生态文明的城镇建设与城乡一体真正能落实的实践方法。

  二、不必将高新科技园区单独分开,这也是“生态综合体”的基本原则之一。它们应该与人的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也是“以人为本”的实际规划理念的根本。这与“形象工程”“标志性建筑”和“抓眼球”等好大喜功和暴发户心态的意识形态是势不两立的。前者是国际国内的和谐社会的基本守则,后者是重蹈过去20年一味贪大求高、标新立异的城市建设老路。

  三、组团与组团之间,都是公园和花园。纽约的中央公园南北长6公里、东西宽1公里,面积达600公顷,还有柏林市中心的蒂尔加滕公园面积为210公顷,与长沙的新河三角洲差不多大。湘江新区组团与组团之间的公园,面积最好也要有这么大。总之,要把钱用在刀刃上,把青山绿水留出来或设计出来,这样的生态文明建设,才能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人物名片

  彭培根,加拿大籍华人,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资深教授;精品课教师、著名建筑大师和建筑评论家。自1982年在清华执教以来,他积极推进中国与国际社会的学术交流,并致力于把中国民族特色、文化传统和时代气息体现在自己的设计创作之中,2009年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城乡交流协会评为“建国六十周年对城乡建设有贡献人物”之一。

【作者:袁云才】 【编辑:彭应兵】
关键词:湘江新区 生态文明建设 规划设计 湘江新区 生态文明建设 规划设计
>>我要举报
晚报网友
登录后发表评论

长沙晚报数字报

热点新闻

回顶部 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