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老林夫妇的农家饭菜(“忆乡愁·看振兴”2023乡村振兴主题征文)

      刘志宇

      “宅在家里不舒服吧,到我家来啰。”每到周末宅在家里的我们,隔三差五,就收到朋友圈里老林发出的邀请,搞得我们心痒痒的。

      老林其实不老,也不过五十来岁,老林个子不高,十分壮实。喜欢理一个平头,说是显得精神,黝黑的脸,遇到朋友准会送上嘴角上翘的诚恳的笑。

      我们原本与老林没有半点交集,认识老林,还是因为老林的老婆——娄大姐,因为老林家门前那口开满荷花的荷叶塘,准确地说,是娄大姐做的地地道道的农家饭菜。

      “这是老林家门口水塘里摘的,你吃点,好甜的。”几年前,我下班回到家,妻子就指着茶几上满果盘的湘莲要我品尝。新鲜的莲子,甜甜的、带一点涩涩的味道,这是出生在农村的我,小时候最喜欢吃的。

      在我津津有味尝着湘莲的时候,妻子甚是兴奋地叙述着第一次到老林家的农家美味:品尝到了不放一丁点调料,却鲜嫩可口的水煮鲫鱼;肉质鲜嫩,香辣可口的嗍螺;香味浓郁,糯而清香,酥而爽口粉蒸肉;还有那香香的辣辣的小龙虾……

      简简单单的农家菜蔬,到了娄大姐那里,就是美味佳肴了,妻子的话勾起了我去老林家的兴趣。

      不久,娄大姐就打来电话,说是她大清早的,就在稻田里拾到了一大桶田螺,要我们一定去吃她做的炒田螺。电话里还传出了老林那憨厚的男中音:“记得一定要叫上你家刘老师!”

      那一次,我们不但吃到了新鲜的炒田螺,还吃到了齿间留香的粉蒸肉,更难得的是感受到了朴实浓郁的田野民风。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锅碗瓢盆交响曲,田园小夜曲,时不时地在老林的农家小院里奏响。

      “快来啰,我家老林钓了半桶鲫鱼,你家里那位不是特别喜欢吃水煮鲫鱼吗?”“我摸了一些河蚌,来吃美容肉,保准你年轻好几岁。”每逢双休日,节假日,妻子准能收到娄大姐的电话。

      “这餐饭,是你请客我买单。”“你家的米,是太空米吧,怎么这么贵?” “今天你请我来吃鱼,明明吃的是鲫鱼,我实实在在花的是野生水鱼的价钱。”几个朋友在一起,经常打一点小麻将,互相打趣着。

      欢声笑语、蛙声、春雨的滴滴答答声融合在一起,荡漾在绿色田野的星空。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口口声声说我们两口子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你们是知识分子的老林夫妇俩,轻轻盈盈地走进了我们的朋友圈。我们结伴去避暑,我们相邀登上了黄鹤楼,我们自驾游去明月山泡温泉。

      也就是从那里开始,住在城区的我们,饭桌上有了老林送来的大米,有了娄大姐清早采摘的带露珠的蔬菜,有了老林垂钓后的战利品……

      这天,我们驱车前往老林家的农家小院。

      “来来来,享受享受垂钓的乐趣。”池塘边,早已由鹅黄变为青绿的绿篱笆旁,老林正在兴趣盎然地看着女婿钓鱼,看见我们的到来,连忙招呼着。

      “刘老师,你不是喜欢钓鱼吗?以后你可以天天来钓鱼。这口塘我承包了,我放了几担鲫鱼,还放了草鱼、鲢鱼。”老林家门前的那口水塘,原本满塘残荷、水葫芦被老林用挖机挤到了水塘的一角,只剩下一湾碧水和一群群嬉戏的鱼儿。

      “我在网上购买了一批果树苗,等下就会送到,我们栽树去。两三年的光景,我家就有水果吃了。”老林家小院子的后面,有好几亩菜地,有一部分早已经荒废,老林夫妻一合计,决定栽种上果树。

      边栽树,老林边和我们聊天,不时乐呵呵地说:“我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你看这树,栽得多好!”对于农民这一身份,老林很是自豪。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