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晚报8月8日讯(全媒体记者 徐媛 通讯员 张湘卓 刘浩)目前,我国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各项任务已顺利完成,发现新物种196种、新药用资源100多种。这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覆盖范围最广的中药资源普查。湖南普查由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领军,普查发现湖南中药资源达到4667种,资源种类数位于全国前列、中部第一,为“湖南中医药资源禀赋”做了最佳注解。
摸清湖南中药资源家底,创立湖南中药资源数据库
据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先后于1960年、1969年、1983年组织开展了三次规模比较大的中药资源普查活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确认我国共有中药资源18817种,这1.8万余种中药资源包括中国特有的药用植物3151种、需要保护的物种464种,其中还发现了196个新物种,约100种具有潜在药用价值。
湖南省中药资源普查历时11年,由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领军,走遍全省122个县(市、区),实现全省县级行政区域全覆盖。
“湖南省地处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南岭山脉向江汉平原过渡的中亚热带地区,优越的气候环境与复杂的地形地貌孕育了丰富的中药资源。”湖南省普查技术负责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张水寒介绍,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中,湖南普查采集腊叶标本116443份、药材样品10204份、传统知识1252种、照片1519340张、数据219万条,调查到全省中药资源4667种,较第三次中药资源普查增加2283种,其中包含13个药用植物新物种。
提供信息与技术服务,形成湖南省中药材质量技术保障
历时十多年的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已产出一系列成果。据介绍,我省建成了“一个省中心,三个监测站,百个监测点”的湖南省中药监测体系覆盖全省中药材重点产区、区域药材市场的动态监测网络,实现了对湖南省玉竹、黄精、百合、吴茱萸、枳壳、茯苓、厚朴、黄柏、杜仲等14个大宗道地中药材产地信息与市场信息的动态监测。
湖南省稀缺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已经建成5个,总面积700亩,繁育品种有多花黄精、白及、茯苓菌种、吴茱萸、黄柏、七叶一枝花、百合、玉竹、杜仲等品种,年均提供种苗500万株,繁殖根茎/鳞茎1500吨、菌种180万袋,推广种植面积19000亩。建成了“湖南省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检测中心”和“湖南省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技术服务中心”两大服务平台,构建了种苗快速繁育、低温保存、植物组织培养物的技术体系,为湖南省提供种子种苗质量检测、标准制定、市场信息、技术指导等服务。
开展普查成果转化应用,推动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普查团队以行动为地方服务,为区域提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规划。普查中发现的雪峰虫草、冬梨茶、天门山淫羊藿等新资源,民族民间药用历史悠久。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科研团队在应用历史与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了“生物特性-物质基础-药理活性-谱效关系”四位一体研究,深入挖掘新资源利用价值。
围绕百合、黄精、茯苓、杜仲等道地药材开展道地性研究与产品开发,促进以百合、茯苓为代表的湘产道地大宗药材大幅增收,百合系列产品累积销售达6.9亿元,茯苓系列产品累计销售达2.26亿元。
相关链接
湖南普查发现13个药用植物新物种:
亮叶重楼、湖南半夏、雪峰虫草、天门山淫羊藿、克纲虎耳草、武陵酢浆草、小溪沙参、隆回蜘蛛抱蛋、孙航樱桃、垂花樱桃、珠芽山嵛菜、湘西过路黄、华中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