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 社长、总编辑:洪孟春 晚报热线:82220000 我要纠错 注册   登录
长沙晚报网 数字报 版面导航 日 星期 出版 前一天 后一天
返回版面

认识并推进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建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庹新岗 付臣欢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重点任务概括为“七个聚焦”,排在首位的是“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如何认识其重要性,怎样在落实中彰显长沙担当作为?长沙晚报邀请长沙理工大学教授刘解龙就此作解读阐发。

      专家名片

      刘解龙,长沙理工大学二级教授、湖南省人大财经工作咨询专家库专家,湖南省绿色经济研究基地首席专家、湖南省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生态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经济改革与发展等。

      如何理解“七个聚焦”之首的重要性

      记者: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七个聚焦”之首。请您谈谈,为何会这样排列?我们应如何理解“七个聚焦”之首的重要性?

      刘解龙:《决定》分15个部分、60条,涉及300多项改革,重点任务概括为“七个聚焦”,而“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居于首位,这样的排列,其意义是显而易见的。

      一是有利于将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宝贵经验运用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以贯之地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取得了世所公认的经济发展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总量由2012年的近54万亿元,增长到2023年超过126万亿元,巩固了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如此成功的实践成就,足以印证改革开放之路的正确,足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足以增强全国人民的改革信心和意愿。历史昭示未来,坚持走市场化改革之路不动摇,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定位为新起点上改革总目标的“七个聚焦”之首,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宝贵经验的科学应用与升级表达,说明我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定自信地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实践正确的一边。

      二是有利于彰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我国四十多年来的改革发展,坚持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带动其他领域改革,通过促进经济发展带动其他领域的相应发展,经济发展基础也为其他领域发展提供了基础和信心。这样的战略选择是促进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因。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将经济发展规律与经济实践活动进一步结合好,这非常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三是有利于落实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决定》明确提出了“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中指出,在决定稿起草过程中,重点把握了五个方面,其中一点是“抓住重点,突出体制机制改革,突出战略性、全局性重大改革,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凸显改革引领作用”。实践证明,经济体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突出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置于首位,有利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三个方面缺一不可、相互促进

      记者:我们看到,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相关重大部署。比如,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等。可否请您从宏观角度解读一下这些部署的结构和层次?

      刘解龙:我认为,《决定》对于“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际上是分两个层次来论述和部署的。第一是从“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角度提出了总体要求,第二是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总体上,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具体而言,就是“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失灵,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进一步分析,《决定》将其概括为三个方面。

      一是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这样才有适应推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各种经济活动主体。

      二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完善要素市场制度和规则,完善流通体制,加快发展物联网,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等。这样才有与“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匹配的“全国统一大市场”。

      三是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包括完善产权制度、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完善惩罚性赔偿制度;完善市场准入制度,健全企业破产机制,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监管制度。这样的制度体系,才能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制度保障。

      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相互促进。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明确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主体角色及其定位,让各类主体明白自身的角度定位与使命任务,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为不同主体开展活动和发展各种关系提供宽广的空间与平台,推动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市场监管公平统一、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让各类主体既有用武之地,又有用武规则,避免无序竞争与盲目发展;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为市场主体与市场运行提供健全完善的制度保障,明是非、立规则、稳预期,让健全的制度保障与明确的惩罚原则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到“高水平”的重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从重大创新到具体创新

      记者:此次部署中,有哪些新的提法?怎样理解这些新提法?如何推进落实?

      刘解龙:《决定》是对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总体战略进行具体部署。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创新,在《决定》中转化为具体创新。仅“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部分来说,就有许多新提法。比如,推进能源、铁路、电信、水利、公用事业等行业自然垄断环节独立运营和竞争性环节市场化改革;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深入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向民营企业进一步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加强公平竞争审查刚性约束,强化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清理和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等等。

      落实好这些任务,既要有顶层设计,又要有任务书、路线图和时间表;既不能急于求成或降格以求,也不能无视实际和好高骛远;既要有紧迫感和使命感,又要有务实性与可行性,确保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深化,方向明确、目标坚定,秩序严谨、蹄疾步稳,攻坚克难、行稳致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记者:从部署到落实,长沙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应怎样彰显作为,您对此有何建议?

      刘解龙: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我认为,就目前来说,首先应“强化意识”,即强化省会机遇意识与担当意识,强化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中国式现代化重要保障的共识与责任。其次要“深化认识”,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性、必然性。第三是“达成共识”,对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有整体设计与行动方案,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克服各种各样的“壁垒”,以全社会的整体统一性认识与行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动“统一大市场”建设。第四是“突出优势”,在全省范围内突出省会城市比较优势,在中部地区蓄积长株潭城市群优势,在全国范围内彰显长江中游城市群核心城市、全国重要增长极优势,把握好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机遇。第五要“突出亮点”,以长沙优势产业和科技创新优势相结合,推进国家级、世界级产业集群,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等。

    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